2018年浙江省中考冲刺语文模拟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8-05-08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公园的夜平时总是静mì的,国庆节期间却—下子人声鼎沸,热闹起来了。在花团锦cù的小广场上,大妈们的广场舞跳得正欢。装点着各色彩灯的小船,穿梭在湖水里,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到处都是兴高采烈、神采奕奕的人们,穿行其中,你能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和生气篷勃的活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花团锦

    人声

    神采奕

    (2)、“美不胜收”中“胜”的意思是:
    (3)、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二、默写

  • 2. 古诗文默写

    战争是古代文人书写不尽的题材。“黑云压城城欲摧,①”,描写了战争形势的紧迫;“② , 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③”,风雨飘落的夜晚,诗人梦想一身戎装,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④ , 长河落日圆”,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合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⑤”,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正面刻画了将士们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⑥ , 必以情”,则是理性分析作战的先决条件。请你也写出连续两句关于战争的诗句:“⑦。”

三、名著导读

  • 3. 下列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乡》一文以“我”回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按时间写了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等情节。文中的“我”有作者的影子,但绝不是作者本人。文章主要采取对比手法来表达主题。 B、《我的叔叔于勒》一文通过对主人公于勒的塑造和刻画,深刻的揭示了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大众生活的凄苦,反映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主题。 C、《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字子长,他用毕业精力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字孔明,谥号忠武侯,成语“三顾茅庐”讲的是他与刘备之间的故事。
  • 4.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折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卿卿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

           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覆,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

           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

           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

           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

           项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

    (选自《西游记》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1)、选段中唐僧赶走悟空的原因是(    )
    A、悟空打死了六个强盗 B、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幻化的人 C、假悟空打倒唐僧,抢走了行李 D、悟空发怒毁掉了人参果树
    (2)、取经路上,孙悟空因和唐僧产生矛盾三次离开。其中哪一次是他主动离开的?后来又是怎样回到唐僧身边的?请简要回答。
    (3)、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英德在一次讲演中说,《西游记》善于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去讲一些生活哲理。你从下面这个片段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请用简短的话说说。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

    (节选自《西游记》第6回《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四、现代文阅读

  •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已经客满的大巴车打了个饱嗝儿,停了一下,又上来两个青年男人,一个甩着手,一个夹着公文包。“公文包”的脚后跟还在车门外边,客车就又开动了。

           甩手青年坐在门口的马扎上,“公文包”顺手将公文包放在行李架上就直奔车后座去了,那样子好像他买了对号入座的票,最后一排正有一个空位子热情地等着他的屁股呢。事实上他奔的不是座位,而是座位上的人,最后排靠左的那个胖男人正在熟睡中,“公文包”的手灵巧地伸进胖男人的上衣衣兜里,夹出一把单据名片之类的东西,显然这类东西不是“公文包”想要的,就又放回原处,然后揪住了胖男人的衣领,甩给他左右两个嘴巴。

           胖男人抹了一把脸,把拳头捏得咯咯响,只一下就反剪了“公文包”鸡爪子一样的手,然后拨打110,将贼人绳之以法。

           事实上没有,胖男人只是活动活动肩膀,整理一下衣服,继续睡去了,发生了什么全当梦一场。

           “公文包”又瞄准了一个打瞌睡的小伙子,小伙子的手机在牛仔裤的裤兜里,清楚地凸现着它的形状,“公文包”细长的手指在这个形状外游弋了一阵子,牛仔裤绷得太紧,硬拽怕是要惊醒梦中人了。

           原来这个小伙子在假寐,他一把就抓住“公文包”的手,像扔抹布一样地将他扔出车外。

           事实上没有,小伙子的确在假装睡觉,他也抓住了“公文包”那只游弋的手,不过他悄悄地给放了。“公文包”感觉到这只手的力量,小伙子真跟自己斗等于缚鸡。对这样的主儿还是离远一点。

           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一个女式皮包上,皮包被抱在女孩的怀里,由于女孩也在打瞌睡,抱包的胳膊有些松弛,但拉链的开端在女孩的胳膊下压着。“公文包”变戏法儿似的手里多出一个贼亮亮的刀片!他用食指和中指夹着,修长而白皙的手指看上去那么优美。

           “叔叔,你的手真好。”

           女孩旁边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打破了车里黑夜一般的寂静。自从这两个人上车,大胡子司机和女售票员的说笑就戛然而止,女售票员将马扎腾给甩手青年,自己坐在大胡子身后一个袋子上,将肥硕的屁股伸给所有的乘客,然后一丝不苟盯着前方,天塌地陷与她无关了。

           “叔叔,”男孩又开始说话了,“你的手指这么长,钢琴一定弹得很棒,老师一定很喜欢你,老师也喜欢我,只是我的手还小,够不到八度。”

           男孩的一番话使那个贼亮亮的刀片离开了女孩的包,被握在有着细长手指的手里。手的主人随着车身的颠簸,身子斜歪了一下。那个甩手青年递过来一只马扎。“公文包”坐下。额头上亮亮的,是汗。

           “叔叔,我才考钢琴二级,我要是有你这么长的手就可以多考,至少四级,叔叔,今天你也去考试吗?考几级啊?”

           “公文包”看了一眼男孩,男孩也看着他,期待着他的回答。

           “叔叔的确弹过钢琴,‘六一’的时候还上台演出过,这双手曾将钢琴七级的曲子弹得流水一般,不过那是十三年以前的事情。我的钢琴老师说我是他教的学生当中资质最好的,手指上的天分最高。父母也希望我将来是最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可是后来父母离婚了。虽然他们争着要我,可是我谁也不跟,我离家出走,流浪街头,就被一个团伙看上了这双手。从此这双手在滚烫的肥皂水里接受另外一种训练。(A)看见门口那个人了吗,看见大胡子了吗,看见大屁股了吗,就是司机和卖票的,都是一伙的。我只是干活,等着分成的人不止这仨呢。小弟弟,这双手如果不给他们干活,回去就得少一截指头,这辈子就别想弹琴了。”

           “公文包”想用手去抚摸一下男孩的头,告诉他这一切。

           事实上他没有。他只是将那双手攥紧了,躲开男孩期待的目光①,也回避门口那人刀剜一样的目光②,他知道自己已经被乘客的目光③包围。

           (B)男孩等不到回答就只好盯着那双手,盯着盯着,就见一只红色的小虫子从指缝里探头探脑地钻出来,接着第二只,第三只。

           “叔叔,”男孩说,“你的手,流血了。”

           “公文包”用另一只没有流血的手轻轻抚摸了一下男孩的头,在大巴车再次打了饱嗝儿停下的时候,“公文包”夹着他的公文包和甩手青年就下车了。

    (1)、本文故事情节简单,但人物个性鲜明,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以下人物的性格特征。

    胖男人:

    小伙子:

    (2)、文章第17段写“公文包”发现了三种目光同时盯着自己,他清楚这些“目光”的内涵各有不同,请为这三种目光的主人配上一句描写人物心理的语句来诠释它们的内涵。
    (3)、小说的情节讲究有“伏”有“应”,请仔细阅读上下文,看看哪一个自然段藏有第15段划线句(A)的伏笔。
    (4)、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从语言的角度来分析小说,是了解人物形象的重要途径,请简析文章第18段划线句(B)的表达效果。
    (5)、文章题目“手”在全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作者通过“手”寄托了什么主题?
    (6)、小男孩到底有没有发现“公文包”是个小偷?结合你对小男孩的认识予以探究。
  •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审美意识

           ①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演变。

           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态渗透到服饰美学思想中,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主张。如儒家倡“约之以礼”,墨家倡“节用”,法家倡“自然”,反对修饰。

           ③魏晋时期是政治经济最为混乱的年代,但在精神上却是极自由解放的时期。最有名的竹林七贤,主张道家的自然主义思想,抨击虚伪的儒家名教,以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晋记》载:“谢鲲与王澄之徒摹竹林诸人,散首披发。”这种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摆脱了汉代儒教的礼法束缚,直接展示人格个性之美。

           ④如果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释放,那么,唐朝的服饰则是对美的大胆追求。其服饰色彩之华丽,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唐代出现追随时尚的潮流,其石榴裙流行时间最长,《燕京五月歌》中“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条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儿女染红裙。”安乐公主的百鸟裙为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官家女子竞相效仿,致使山林奇禽异兽扫地无遗,充分显示了当时时尚的感召力之大。服饰风格是与现实分不开的,唐朝前期经济繁荣,手工艺发达,对外交流频繁,博采众长,首都长安堪称中国古代的“巴黎”。

           ⑤到了唐代后期,服饰审美中那种真率奔放的阳刚之气不得不让位于细腻含蓄的阴柔之韵,此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与当时唐朝由盛转衰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

           ⑥宋朝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服饰以纯朴淡雅为美。明代是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史上最鼎盛的朝代,服饰华丽异常。这是因为明朝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意识趋向于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此外,明代中期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发达的手工业和频繁的对外交流,使其服饰从质料到色彩到图案都追求艳丽,形成了奢华的风气。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西洋文化逐渐向东渗透,留学生脱长袍马褂,变西装革履,也与当时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有密切联系。

           ⑦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饰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蔽体之外,还被当作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唐贞观年间曾两次下诏颁布服饰颜色和佩带的规定。在清朝,官服对于黄色亦有禁例。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不能用黄色的

           ⑧纵观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古人审美意识对服装的影响,服装从最早的遮羞蔽体功能,经过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演变,从等级制度的代言人,到后来标榜个性的象征物,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而审美意识贯穿其中。今天,我们只有紧抓时尚脉搏,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了解现代人之审美情结,才能设计出中国民族服装的时尚精品。                                                                                                    (本文有删改)

    (1)、文章以 为顺序,介绍了 。

    (2)、各个朝代的服饰有各自的审美意识追求。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填空。

    魏晋时期:个性解放

    唐朝前期: 

    宋朝: 

    明朝: 

    (3)、第③段中引用《晋记》相关内容,意在说明什么?

    (4)、第④段中着重介绍安乐公主的百鸟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5)、简要分析第⑦段画线句中划线字“绝”的表达效果。

五、诗歌鉴赏

  • 7. 古诗词赏析。
                                                                                                       浣溪沙  北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偶成   宋·朱喜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1)、这两首诗都是感慨光阴,前者说“谁道人生无再少”,后者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你觉得苏轼和朱喜的说法是不是有矛盾,为什么?

    (2)、“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这两句诗的表达好在哪里?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

六、文言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浦阳郑君仲辨 , 未尝有疾也。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 , 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 , 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可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节选自方孝孺《逊志斋集》,有删改)

          【注释】①浦阳郑君仲辨:浦阳县有位青年叫郑仲辨。②疹:皮肤上起的红色小颗粒。③粟:指像小米粒那么大。④滋甚:更加。⑤握:即今所谓一把,这里指拳头。⑥膂(lǚ):脊梁骨。⑦瘳(chōu):病愈。⑧艾:艾草。⑨肝膈(gé):肝脏和膈膜,这里泛指人体的内脏。⑩傅:涂。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至 于 既 成 甚 将 延 乎 肝 膈 否 亦 将 为 一 臂 之 忧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以为不患               ②终可愈

    ③君其言                  ④旦夕之力

    (3)、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请外面的医生诊治,病就不容易好。 B、不设法从外面来治疗,病就不容易好。 C、不请外面的医生诊治,快速恶化后就不容易好。 D、不设法从外面来治疗,快速恶化后就不容易好。
    (4)、选文借郑仲辨手指患病之事,表明防微杜渐的重要性。选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请列举一篇你学过的运用了该写作手法的古诗词或文言文,并说说选文运用该写作手法说理的好处。

七、语言表达

  • 9.

    家住打铁关的李可与张宁约好在周末下午3点一起去观赏西湖音乐喷泉。西湖音乐喷泉在地铁龙翔桥站附近,而张宁家住钱江四季城。现在打不通张宁家里电话,请你代李可给张宁发条短信,建议出行线路。


八、写作题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在书本上看到富有哲学的话语时,点个赞;在网络上,看到精彩绝妙的视频时,点个赞;在看到刘翔跨栏第一时,点个赞;在看到中国繁荣富强时,点个赞……生活中点滴全是赞。

    材料二:一片荒无人烟的大漠中有一棵枯死的老树,老树的 枝头有一个简陋的鸟巢,鸟巢里有一只鸟儿终日忍饥挨饿,艰难度日。 一日大漠刮起了沙暴,那棵枯树被连根拔起卷走了。 这只可怜的鸟儿为了寻找新的藏身之地,不得不长途飞行数百公里,终于发现一片绿洲,绿洲上小河潺潺,绿树成荫,甜美的果实缀满枝头,鸟儿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如果大漠中的那棵枯树仍然幸存的话,这只鸟儿也许永远也不会想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继续忍饥挨饿艰难度日终老一生。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与感悟,任选一个材料自选一个角度,写 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标题自拟。要求: 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