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12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8-05-0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陈旭麓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进店的最初的一步。”因在“这场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2. “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场战争(    )
    A、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B、使中国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 C、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 3. “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真正摆脱传统羁绊,甩开落后思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师夷长技 D、民生主义
  • 4. 李鸿章主张:“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下列洋务企业能印证他思想的是(    )
    A、安庆内军械所 B、轮船招商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福州船政局
  • 5. 对联的内涵往往带有对时事的绝妙讽刺。近代史上的某次谈判中,伊藤博文出上联相难:“上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李鸿章对曰:“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这里“帝王度量”是指(    )
    A、设立外务部 B、割让香港岛 C、割地赔款 D、拆毁大沽炮台
  • 6. 有资料记载:新政措施颁行后,山西省成立了府务局,负责承办全省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机器生产.材料说明维新变法(  )

    A、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近代产业的发展 B、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启蒙 C、法令在山西落实得最好 D、促使中国开始引入机器生产
  • 7. 京津陷落后,西方列强虽没有把慈禧太后列为“祸首”,却以另一种方式“惩办”了她,把她赶出了深宫,使她在仓皇“西狩”途中亲尝了颠沛流离之苦的滋味,几乎丧尽了皇太后昔日的威严,给慈禧太后造成此影响的事件是(    )
    A、太平天国的北伐 B、英法联军进入北京 C、义和团在北京的发展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8. 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 9. 2017年10月25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吴敦义致电祝贺习近平连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表示未来盼望两党再创两岸和平发展新局面。中国国民党最初组建的基础党派是(    )
    A、中国同盟会 B、中国民主党 C、中国民进党 D、中国共盟会
  • 10. “自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自强求富梦”﹣﹣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变法强国梦”﹣﹣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民主共和梦”﹣﹣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实现中国历史第一次巨变 D、“民主科学梦”﹣﹣促进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
  • 11. 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中国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 12.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该规定颠覆了(    )
    A、“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也” B、“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天下为主,君为客”
  • 13. 1923年,胡适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对“《新青年》”这个新时代理解正确的是( )

    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弘扬民主科学两面大旗 D、尊孔复古是时代的主流
  • 14. “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大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意豁然。”材料中的“滇黔独立”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北伐战争 D、护国战争
  • 15. 五四运动取得了哪些胜利?(    )

    ①释放被捕学生

    ②推翻了北洋政府

    ③免去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④最终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获胜

    ⑤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 16. 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为此孙中山采取的措施是(    )
    A、发动护法运动 B、与共产党合作 C、建立黄埔军校 D、发动北伐战争
  • 17.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它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 18. 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
    A、国共两党分裂了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了革命 D、蒋介石成立“国民政府”
  • 19. “日出东方”“军旗升起”“星火燎原”“力挽狂澜”“赴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朽的历史功绩。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中共一大的召开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遵义会议的召开
  • 20. 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道路。“革命道路”是指(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和平民主建国 D、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二、综合题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学界普遍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材料二: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摘自胡锦涛同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在近代史上是哪一运动,一句话概述这场运动的历史地位?
    (2)、材料一中“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在近代史上有哪两场运动,这些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一中“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在近代史上是哪一运动,这一运动的主要阵地是什么?
    (4)、材料二中“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中国最终找到了“先进理论”,这一理论是什么?
    (5)、材料二中“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历史最终选择的 “先进社会力量”是什么,这一社会力量在哪年的哪一运动中登上历史的舞台,她又是通过什么组织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陆军军官学校》旧址

    材料二: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训被书于某校大门东西两壁墙上的。现在该校旧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孙总理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及东征烈士墓等。

    (1)、材料一中的学校创办地点?这所学校的创办有何意义?
    (2)、为了完成任务,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这次合作开始和破裂的标志分别是什么?双方合作的共同纲领(政治基础)是什么?
    (3)、第一次合作后,进行了北伐战争,其目的是什么?主战场是哪里?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10月,枪炮声再次隆隆作响,五十万国民党军队被调往江西前线,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强大进攻,住在瑞金那座“独立房子”里的军事决策者不顾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仍然命令红军对敌人的坚固堡垒实行攻坚战。这使红军的反击从一开始就连续受挫……。

    材料二:1935年1月……毛泽东在会议上批评当时中央的指挥是纸上谈兵,不考虑战士要走路、要吃饭、要睡觉,也不问是山地还是平原、河道……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红军长征的原因及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点
    (2)、材料二中“大会”指的是什么会议?该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3)、列举红军从此跳出敌人包围圈及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事件。
    (4)、今年是长征胜利多少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