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6-12-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海洋中化学资源的利用体现了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界中物质的智慧,下列有关利用海水的方法: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其中主要利用了化学变化的是( )A、全部是 B、只有② C、只有②④ D、①②③2.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与软水 C、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D、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3. 下列生活用品使用的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塑料保鲜膜 B、 纯棉毛巾 C、 真丝围巾 D、 不锈钢锅4. 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的是( )A、O2﹣2个氧原子 B、2H2O﹣2个水分子 C、3H﹣3个氢元素 D、Na﹣钠离子5. 科学家利用了化学反应:SO2+C S+CO2处理废气中的SO2 . 此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6. 你认为下列建议中,不安全或违法的是( )A、熟肉制品容易腐烂变质:建议用福尔马林(甲醛溶液)浸泡防腐 B、海鲜容易腐烂变质:建议将海鲜真空包装后速冻冷藏保鲜 C、大米保存不当易发霉、生虫:建议将其低温、干燥贮存 D、饼干易氧化变质:建议包装饼干时,加入一小包铁粉作抗氧化剂和吸水剂并密封7. 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计算需氢氧化钠2g、水50g B、将氢氧化钠固体放于纸上称量 C、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入量筒中溶解 D、将配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瓶并密封保存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②原子不显电性 ③原子不能再分 ④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⑤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③④ D、①②③⑤9. 如图中,①、④是紫色石蕊试液湿润的棉球,②、③是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10. pH能定量描述溶液酸碱性的强弱,某同学对pH的含义有如下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pH的大小与一定量溶液中所含H+或OH﹣的数量多少有关 B、pH表示的是溶液中所含酸或碱的质量分数 C、pH与溶液中所含H+的数量成正比 D、pH与溶液中所含H+和OH﹣没有任何关系11.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氢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相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B
25m3的氧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
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C
稀盐酸与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
溶液中都含有H+
D
CO2和N2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CO2和N2一般都不支持燃烧
A、A B、B C、C D、D1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酸碱中和后溶液一定呈中性 B、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D、金属与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大于原来酸溶液的质量13. 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对除杂的认识
B.鉴别的方法
①用化学方法除去食盐水中可溶性杂质
②用磁铁除去铁粉中木炭粉
③用碳酸钠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
①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②用熟石灰区别化肥硝酸钾和硝酸铵
③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C.对现象的认识
D.化学学与贡献
①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②镁条燃烧,有大量白雾产生
③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①拉瓦锡﹣发现空气的主要成分
②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
③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
A、A B、B C、C D、D14.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读取液体的体积 C、除去CO中的CO2 D、 稀释浓硫酸15. 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结构和性质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下表列出的是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部分信息未列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元素
Na
Mg
①
Si
P
②
Cl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
2
3
4
5
6
7
原子半径(10﹣10m)
1.86
1.60
1.43
③
1.10
1.02
0.994
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1
+2
④
+4
﹣4
+5
﹣3
⑤
+7
﹣1
A、⑤处的最高正价是+6,最低负价是﹣2 B、③处的数值介于1.10﹣1.43之间 C、第三周期元素(Na﹣Cl)的最高正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元素①的原子序数是13,①和②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S16. 根据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①既能说明酸碱发生了反应,又能说明反应过程中有温度变化 B、②既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 C、③既能说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又能说明生成的氢气与氧气体积比为2:1 D、④既能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又能说明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生成一种酸性物质17.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和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的盐酸;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 )A、②⑤④①③ B、⑤④②③① C、⑤②④③① D、②④⑤①③18. 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CaCl2水溶液呈中性),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 )A、水 B、纯碱溶液 C、石灰石 D、石灰水19. 甲乙两工厂的生产污水中各含有下列五种离子中的三种(两厂含有一种相同的离子):H+、Cu2+、K+、NO3﹣、OH﹣ . 若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污染,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会变成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无色澄清溶液,此溶液可做化肥.下列关于污水的分析,正确的是( )A、OH﹣和Cu2+来自同一工厂 B、Cu2+和K+来自同一工厂 C、K+和OH﹣来自同一工厂 D、H+和K+来自同一工厂20. 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一定没有二氧化碳 B、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 C、可能只有甲烷 D、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二、填空题
-
21.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现有下列物质:①活性炭②熟石灰③干冰④食盐.
请用上述物质的序号填空(每空只填一种).
(1)、烹饪时用作调味品的是;(2)、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3)、可用作冰箱除味剂的是;(4)、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22.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1)、金属铁、铝常用来制作炊具,主要是利用其性.(2)、我国钢铁年产量很高,但因锈蚀造成的损失也很惊人.铁生锈的主要原因是 .(3)、黄铜是铜锌合金,将纯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如图所示),纯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说明 .(4)、人类每年从自然界提取大量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5)、小强同学为了验证Zn、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设计了如下方案,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填字母序号).23. 如图一是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开始20℃的100g水中进行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1)、图二中,烧杯A中所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为 g;(2)、图二中,烧杯A,B,C,D中的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3)、图二中,烧杯C和D中的溶液相同的是(填数字序号).①溶质的质量 ②溶剂的质量 ③溶液的质量 ④溶质的质量分数.
24. 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两个变化过程.请据图并结合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葡萄糖和纤维素均属于(填“无机物”或“有机物”).(2)、图中方框所示变化过程为 , 从物质转化的角度看,该变化过程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上述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方式是(4)、在图中两个过程中实现了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参与循环的元素有 .25. 通过化学的学习,小明同学感悟到学习化学开拓了思维,增长了智慧.(1)、将宏观、微观和符号表征相结合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科学家最近在低温下合成了一种化合物,其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其中“ ”代表碳原子,“ ”代表氢原子.请补充该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化学的学习使人们认识了物质的变化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寻找到制取物质的方法:①电解是控制反应条件使物质发生某种变化而产生新物质的方法.人们可以利用电解食盐水来制取烧碱,电解食盐水生成烧碱的同时还会产生氯气(Cl2)和氢气两种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从原料选择依据的角度看,氯化钠之所以可作制烧碱的原料是因为氯化钠中含有 .
②根据所制物质的组成成分选择原料,要考虑原料中能否提供所得产品中所需的成分且能够转化到产品中:如海水制“碱”中,NaCl只提供了Na2CO3所需的“Na”,则还需要能提供含元素的物质.按此思路,用Na2CO3制取NaOH,需要用到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廉价原料是(填俗称),从经济角度考虑该变化体现了“化学变化创造价值”.
③已知由Cu到Cu(OH)2可经三步转化:Cu→CuO→CuSO4→Cu(OH)2 , 而Fe经两步反应可得到Fe(OH)2 , 请补全转化的过程:Fe→→Fe(OH)2 .
26. 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C是含硫酸根的化合物且水溶液呈蓝色,D是一种红色固体,B→D的反应过程较为复杂,D→B的反应用于冶金工业.图1中“﹣”表示相连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1)、D的化学式 .(2)、C→E的化学方程式 , 说明该反应能够发生的理由 .(3)、B与C充分反应,可看到的现象是 . 如图2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 、 、 (填离子符号).三、实验探究题
-
27. 化学实验室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图1中实验①的明显错误是;②中的玻璃棒作用是 .(2)、图2装置中看到的现象是;该实验的目的是 .(3)、图3中装置①可用来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写出一个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欲用装置②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28. 同学们发现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产生疑问: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通过以下探究过程证明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1)、实验装备
①查阅资料:NaHCO3+NaOH═Na2CO3+H2O
②用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NaHCO3、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设计实验方案提供参考.
NaHCO3溶液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稀盐酸
现象Ⅰ
无明显变化
产生气泡
加入澄清石灰水
溶液变浑浊
无明显变化
现象Ⅱ
加入CaCl2溶液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浑浊
溶液变浑浊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表中的现象Ⅰ为 , 现象Ⅱ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过程【实验1】证明反应生成了Na2CO3
同学们选用上表实验中的药品,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先在NaHCO3溶液中加入A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浑浊,则A溶液是 .
有同学提出这个实验不足以证明有Na2CO3生成,其理由是 . 为了证明有Na2CO3生成,需要继续进行的操作是 .
【实验2】证明反应后NaHCO3不存在
同学们参考上表中的实验,又设计了一个实验,虽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但可以证明反应发生了,该实验方案是 .
(3)、实验反思通过实验1和实验2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 .
29. 在空气中点燃镁条,镁不但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也会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Mg3N2).某学习小组拟对镁在空气中燃烧后的固体混合物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探究:【查阅资料】
Ⅰ.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
Ⅱ.碱石灰是固体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常用作干燥剂,不与NH3反应;
Ⅲ.2NH3+H2SO4═(NH4)2SO4
Ⅳ.NH3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精确称量镁在空气中燃烧后的固体5.00g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C,连接好装置;③关闭活塞K,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加入水,至样品恰好完全反应;④打开活塞K,鼓入空气;⑤再次称量装置C
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的探究:
(1)、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及现象是:;(2)、装置B和装置D的共同作用是;(3)、实验步骤④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4)、若装置C增重0.34g,固体混合物中Mg3N2的质量分数为;(5)、实验证明此方法测定的结果偏低,可能原因是(写一条).四、计算题
-
30. 我国从1994年开始强制实行食盐加碘,即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以防制碘缺乏病的发生,2010年开始下调食盐加碘量,由原来每千克食盐加碘40mg下调至25mg.试计算:(1)、碘酸钾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确到0.1%)(3)、现售加碘食盐每袋(500g)应比调整前减少了 mg碘,即少加碘酸钾 mg(计算结果精确至0.1mg)31.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和一瓶未标浓度的稀盐酸,为测定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和稀盐酸的浓度,他们取9.3g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再向锥形瓶中滴加未知浓度的稀盐酸,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求:
(1)、9.3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2)、未知浓度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