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调研测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8-04-2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口号与主张蕴涵着时代的特征。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

    ①振兴中华    ②还我青岛    ③抗日救亡    ④民主、共和

    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 2. “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①巴黎和会一一“一二.九运动”   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一一红军长征

    ③平津战役一一解放东北全境      ④日本投降——宝岛回归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3. 电影记录着历史,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下列反映二战成为真正的世界大战的影片是(    )
    A、 B、 C、 D、
  • 4. “它”庄严宣告:“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及使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它”是指(    )
    A、《联合国家宣言》 B、《开罗宣言》 C、《雅尔塔协定》 D、《波茨垣公告》
  • 5.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取得的重要革命成果是(    )

    ①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②国民政府统一了中国

    ③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④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6. 回首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一个又一个重要会议,作为奋斗的证言,作为信仰的烙印,作为前进的里程碑,铺就了我们从昨天走到今天、从今天走向未来的路程。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好思想上、政治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7.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这一副春联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抗战胜利 B、新中国成立 C、土地改革 D、解放南京

二、非选择题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35年诞生于抗日烽火之中,到1949年开国大典上作为代国歌,再到2004年被写进宪法成为正式国歌,80多年来,《义勇军进行曲》已经成为无数中国人心中最关的旋律。

    材料二:在现实中,神圣的国歌并未得到普遍的尊重和爱护。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有的人在娱乐活动、商业活动、非政治性节庆活动,或者其他不适宜的场合上奏国歌。有的人在奏唱国歌时,只动嘴不发声,更有甚者交头接耳、随意走动、左顾右盼。

    材料三:2017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国歌法》除规范了国歌奏唱方式场合、明确侮辱国歌构成犯罪将被追究刑责外,还规定中小学应当将国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学唱国歌,教育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和精神内涵,遵守国歌奏唱礼仪。

    《义勇军进行曲》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请举一例说明当时中国人民发出的“最后的吼声”。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使传统中国二千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历史学家费正清

    材料二: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在他之后,一批进步人士积极响应,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

    (1)、材料一中的“它”是指哪一事件?为什么说“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
    (2)、材料二中“洒水清道”的“他”是谁?请用史实证明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则材料之间有什么联系?
    (4)、两次运动的不同结果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 10. 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根据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简述与图①相关的会议名称及其历史意义。
    (2)、与图②这一节日相关的起始历史事件是 ,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军名称从图④到图⑤变化的原因
    (3)、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北京这座城市,除了图③,还见证了哪些重大事件?
    (4)、分析图①、图②、图③之间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