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训练试卷(1)
试卷更新日期:2018-04-2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看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 D、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2. 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相符的是( )
A、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水兵们站在地面上,他们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平静的水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通过放大镜看邮票的细微之处,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3. 下列关于女性生殖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产生卵细胞 B、分泌雌性激素 C、接受精子,并为受精卵和胚胎提供良好的发育场所 D、产生精子4. 如图所示,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A、 B、 C、 D、5. 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声速6. 某同学坐过山车时,因为害怕而闭上眼睛.但仍能感觉到过山车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和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
A、耳蜗和前庭 B、前庭和半规管 C、半规管和鼓膜 D、鼓膜和听小骨7. 在暗室中,如果将一束红光和一束绿光分别从不同方向(如南北方向)同时射向同一株绿色植物,则植物在被照射处所呈现的颜色分别是( )
A、红色和绿色 B、黑色和红色 C、黑色和绿色 D、黑色和黑色8. 大豆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受精卵中贮存有遗传物质 B、大豆种子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于① C、②表示种子的形成过程 D、大豆种子萌发只需氧气和适宜的温度9.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A、向前划船时,要用船桨向后划水 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 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喷气 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10. 由桃核萌发直接长成的桃树,所结出的桃子叫毛桃,毛桃个小味差。桃树种植户将一段水蜜桃的枝条作为接穗嫁接到毛桃的砧木上,结果是 ( )
A、接穗上只结水蜜桃 B、接穗上既结水蜜桃又结毛桃 C、接穗上只结毛桃 D、砧木上只结水蜜桃11. 一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30°,在水面上同时产生反射和折射,此时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之间夹角的一定( )
A、小于30° B、大于30°小于60° C、大于60°小于120° D、大于120°小于15012. 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1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在距凸透镜40厘米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则所成的像一定是 ( )
A、放大的虚像 B、放大的实像 C、缩小的虚像 D、缩小的实像14. 两位同学使用弹簧拉力器比较臂力的大小,他们拉同一拉力器的三根弹簧,结果都将手臂撑直了,则( )A、手臂粗的同学用的臂力大 B、手臂长的同学用的臂力大 C、两同学用的臂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用的臂力大小15.甲、乙两小车运动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 10m/s,乙车的速度为 2m/s C、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 2m D、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 10m二、填空题
-
16.
下图是两种昆虫的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
(1)、甲图所示的个体发育过程属于 , 属于这种发育类型的昆虫还有。(2)、C和D的名称是。在C→D的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原因是。(3)、d表示的发育时期叫做。如果乙图所示的昆虫是一种农业害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填图中字母)。17.上海黄浦江松江段水域曾大量漂浮死猪的情况,出现的漂浮死猪来自于黄浦江上游的浙江嘉兴。专家对水质进行了检测,其中一项就检查了猪链球菌。
(1)、猪链球菌属于(“细菌”或“真菌”)
(2)、该生物是通过进行繁殖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18.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如图表示某地男女身高增长速度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表示的是(选填“男”或“女”)性身高增长速度的变化曲线。(2)、甲和乙在青春期出现的外表上的不同变化称为第性征。19.如图的眼球成像原理图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镜,请写出成像原理与该图相同的一种仪器。
20.如图所示是某小组同学研究力的作用效果的两个小实验,其中甲图中大力士用很大的力作用在A点关门,而小朋友用很小的力作用在B点开门,这样能使门静止,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图乙中用相同大小的力向上拉弹簧和向下压弹簧,弹簧的状态不同,则该实验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21.如下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
三、解答题
-
22.
用200N斜向下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推力推木箱,请画出推力的示意图。
23.如图所示,物体AB在某一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A′B′.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平面镜.
24. 用水壶向暖瓶里冲开水,通过听声音,就可以判断暖瓶满不满,为什么?25.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宁夏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若监测点A、B相距25km,全程限速120km/h,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km/h和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
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
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四、综合题
-
26.
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明明同学设计了下来实验步骤:
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b.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方,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发现该蜡烛与被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
c.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
d.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在纸上记录蜡烛的位置.
(1)、以上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2)、步骤c的实验目的是27. 为了制作弹簧测力计,几位同学对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的关系进行了探究.表一、表二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表一:甲弹簧
受到拉力/N
0
1
2
3
4
5
6
长度/cm
6
7.5
9
10.5
12
13.5
15
表二:乙弹簧
受到的拉力/N
0
1
2
3
4
5
6
长度/cm
6
9
12
15
18
21
24
(1)、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在一定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_;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_(选填“大”或“小”)。(2)、如图所示的A,B两弹簧测力计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她们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则量程较大的是_测力计,精度较高的是(选填“A”或“B”)测力计。
28. 如图所示,新坝中学初三(2)班STS课外兴趣小组,在探究折射角与入射角关系时,将一束光从玻璃射向空气,发现光在玻璃和空气的分界面处同时发 生折射和反射现象,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不断增大时,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远,且越来越弱,反射光线却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α时,折 射角达到90°,折射光线就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回玻璃中的光线;再减少入射角,当入射角小于α时,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又同时存在;而让光线从空气射向玻 璃时,无论怎样改变入射角,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都同时存在.他们感到非常惊奇,大家又做了一遍,发现还是如此,这究竟是什么现象呢?
查阅资料得知,这种折射光线完全消失的现象叫全反射现象,而且此现象在医学和通信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阅读上面内容,请回答下面问题:(1)、用符号γ将上图中折射角标出;(2)、如果将一束光从空气射向玻璃, (选填:能、不能或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3)、发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是:
① ;
② 。五、实验探究题
-
29. 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小英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四个烧杯分别贴上1、2、3、4号标签,在各烧杯内放入适量的泥土,分别种上20粒干燥、同品种的玉米种子。在有光条件下,各实验变量及一周后种子的萌发情况见下表:
实验编号
1
2
3
4
温度(℃)
25
25
0
25
泥土干湿度
干燥
潮湿
潮湿
浸没在水中
空气
充足
充足
充足
不充足
种子发芽数(粒)
0
19
0
1
(1)、实验所用到的玉米种子除形状大小基本相同外,还应相同的是;(2)、小英进行1号和2号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案设计时,基于的假设是;(3)、如果还要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设计的一个实验是。3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华进行了如下探究:
为探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了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时物体固定在光具座25cm刻度线处,凸透镜固定在40cm刻度线处不改变,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物距u/cm
焦距f/cm
像距v/cm
1
15
5
7.5
2
7.5
15
3
12
60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 .(2)、实验序号1中成的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3)、做完序号3实验后,小华只更换一个f=13cm的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像依然模糊,为了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他应该在光具座上的凸透镜前的适当位置再放置一个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