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下两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8-04-2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在实验室里,常用的测量力的工具是(  )

    A、停表 B、弹簧测力计     C、天平 D、温度计
  • 2. 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 3. 与1N的力的大小相当的是(  )

    A、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B、一头大象的体重 C、一名中学生的体重 D、托起一只蚂蚁所用的力
  • 4. 对于g=9.8N/kg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的力是9.8N B、1kg=9.8N C、在地球上,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N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5. 中央电视台转播围棋赛时,讲解人员所用的棋盘有的是有磁性的,而棋子就是一些小铁片,棋子放在棋盘上不掉下去的原因是(     )
    A、棋盘对棋子的吸引力 B、棋子对棋盘有吸引力    C、棋子受到棋盘的摩擦力 D、以上说法都正确
  • 6. 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分别在地球和月球上测同一物体,测量的结果是(  )

    A、天平弹簧测力计测的都相同 B、天平测的相同,弹簧测力计测的不同 C、天平测的不同,弹簧测力计测的相同 D、天平、弹簧测力计测的都不同
  • 7. 正在曲线运动的小车,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都同时消失,则小车将(  )

    A、立即停下来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仍做曲线运动 D、速度越来越慢
  • 8. 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 9. 2008年2月,我国南方许多地区遭遇了严重的雪灾,人们采取了许多防滑措施 . 下列各项中不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是(     )
    A、在汽车轮胎上装上防滑链 B、在结冰的路面上铺上稻草    C、骑自行车时在车上安放些重物 D、行走时穿上底面花纹深的鞋
  • 10. 老师正在讲台上讲课,小明和同学们正在老师指导下边学习边实验,这是物理课堂常见的情景 . 让你想象一下,如果教室里的摩擦力突然消失,对可能出现的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同学们稍微活动就会从椅子上纷纷滑到地面上    B、固定吊灯的螺丝从天花板上滑出,致使吊灯落到地上    C、写字时铅笔从手中滑出漂在空中    D、由于太滑,稍一用力桌椅就会在地面上不停的滑动着
  • 11. 小红用150N的力竖直向上提起一个重100N的水桶,则水桶受到的合力大小是(     )
    A、250N B、150N C、100N D、50N
  • 12. 在抗震救灾中,我空降部队从高空跳伞,当伞兵受到的合力为零时,他将(     )
    A、加速下降 B、匀速下降 C、减速下降 D、加速上升
  • 13. 如图所示,用手竖直捏住物理课本,手和课本都在空中静止 . 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手对课本的压力和课本对手的压力 B、课本的重力与手对课本的压力    C、课本的重力与手对课本的摩擦力 D、课本对手的摩擦力与手对课本的摩擦力
  • 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一定只受两个力作用 B、物体如果有外力作用,不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 C、两个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的 D、一个物体的运动方向在不断改变,它受到的力一定不平衡
  • 15. 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B、滚动的铅球由于惯性会慢慢停下来 C、抛出去的篮球离手后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 D、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 16. 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以下警示语中与惯性知识无关的是(     )
    A、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 B、公路旁立有“雨天路滑,减速慢行”    C、交通规则上写有“行车时系好安全带” D、公共场所标有“禁止吸烟”
  • 17. 在物理学中,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     )
    A、单纯的实验方法 B、单纯的推测方法    C、数学推导的方法 D、实验加推测的方法
  • 18. 如图所示,有一木块重5N,现在对木块施加一水平力F=10N,将木块压在竖直墙壁上,且木块在竖直墙壁上匀速下滑,则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为(     )


    A、5N竖直向上 B、5N竖直向下 C、10N竖直向上 D、10N竖直向下
  • 19. 重5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当它受到20N的竖直向上拉力作用,仍处于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30N B、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70N    C、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零 D、物体受到的拉力跟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 20. 如图所示的装置,物块M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左右两端用细线通过滑轮连接着两个相同的吊盘 . 小聪用它做实验时发现:当在左盘中放100g的砝码、右盘中放200g的砝码时,物块M可以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 如果盘中的原有砝码都不变,使物块M最终可以向左匀速直线运动的方案是(滑轮的摩擦不计)(     )


    A、在左盘中再加100g砝码 B、在左盘中再加200g砝码    C、在左盘中再加100g砝码,在右盘中再加100g砝码 D、在左盘中再加200g砝码,在右盘中再加100g砝码

二、填空题

  • 21. 小灵家做床垫,小灵双手按下去,结果被弹了起来,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 .
  • 22. 一个物重为10N的物体,用绳子把它吊在空中静止时,绳子对它的拉力是N;若物体以0.1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绳子对它的拉力是N;若物体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绳子对它的拉力是N .
  • 23. 如图,熟了的苹果会沿直线竖直下落,这表明重力的方向是的;但从地球外面看,几个苹果下落方向显然不同,那么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指的是方向 .


  • 24. 在冬奥会滑雪比赛时,运动员用力撑雪杖使自己从山上由静止加速滑下,这表明力能使物体的发生改变;如图所示,是某运动员在滑下过程中碰撞标志杆时的情景,它说明力还能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


  • 25. 小明踢足球时脚感到疼,说明;他能踢出“香蕉球”,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有关,飞行中球最终落向地面是由于受到作用.
  • 26. 重力的大小与成正比,公式为 .
  • 27. 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滑行时,如果不用脚反蹬地面,速度就会减小,使运动员减速的力是给冰鞋的力,这个力的方向与运动员运动方向.
  • 28. 啤酒瓶质量为1kg,小雨用15N的力握住啤酒瓶而不下落,小雨的手掌与啤酒瓶间的摩擦力为N,握力增大到20N,小雨的手掌和啤酒瓶间的摩擦力为N .
  • 29.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总保持状态和状态 .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定律 .
  • 30. 质量为50kg的物体,在20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 物体受到桌面的支持力是 . 若该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这时摩擦力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31. 跳伞运动员背着打开的降落伞从空中竖直跳下,它所受的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合力为100N,方向竖直向下,已知运动员和降落伞的总重量为800N,则运动员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N,方向 .

三、作图题

  • 32. 如图所示,一个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请作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


  • 33. 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所受力的示意图 .


四、计算题

  • 34. 如图,棒球运动员将棒球(G=1.5N)投掷出去(忽略空气阻力).请画出棒球在空气中飞行时的重力的图示 .

五、简答题

  • 35. 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地面的石头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这是为什么?

六、实验探究题

  • 36. “在水平木板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小车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比较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伽俐略、牛顿等科学家曾多次做过类似实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推理得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
    (2)、三次实验中,小车在表面上停止的最慢,是因为小车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
    (3)、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阻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运动 .
  • 37.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 铜块和木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实验时:
    (1)、应使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 方向做 运动 .
    (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3)、图(乙)、(丙)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使相同;
    (4)、比较(乙)、(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5)、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N. 若物体不是做匀速运动,而是做加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读数摩擦力;若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读数摩擦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6)、实验时,小明先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测出的摩擦力实际摩擦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