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第六联盟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8-04-1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使国家重新实现统一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2.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不包括( )A、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南北经济和文化联系 C、加强南北交通 D、消灭南方的陈3. 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4. 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 )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邗沟 D、通济渠5.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反映出作者的兴奋与感慨,与之相关的是( )A、分封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6. 促使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爱民如子 B、树立权威 C、隋亡之鉴 D、有自知之明7. 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A、修订法令,删繁就简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度8. 唐朝的社会习俗从饮食,服饰到音乐舞蹈都体现出以下什么样的特点?( )A、封闭、保守 B、胡汉交融、中西贯通 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 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9.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以覆舟。”这说明唐太宗( )A、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认识到崇尚节俭的重要性 C、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 D、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10. 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A、 B、 C、 D、11. 下图反映了吐蕃与大唐密切交往的史实。请问,吐蕃是今天( )A、满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白族12. “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这一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唐玄宗时期 B、唐高祖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武则天统治时期13. 唐朝时,日本曾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的根本目的是( )A、观光旅游 B、建立外交关系 C、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D、想征服中国14. “不要怕过宽大的草原,那里有一百匹好马欢迎您!不要怕过高大的雪山,那里有一百头驯良的牦牛来欢迎您!”这首民歌中的“您”所指的历史人物是( )A、王昭君 B、文天祥 C、文成公主 D、渥巴锡15. 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16. 唐代鉴真6次东渡弘扬佛法,终于成功,他东渡的国家是( )A、天竺 B、波斯 C、新罗 D、日本17. 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是(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18. 下列属于农民起义领袖的是( )A、安禄山 B、史思明 C、郭子仪 D、黄巢19. 与“陈桥兵变”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20. 2016年5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欢迎印度总统慕克吉访华,慕克吉的访华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早在唐朝,我国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就是( )A、张骞 B、班超 C、玄奘 D、鉴真21.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西游记》 D、《老子》22. 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唐朝旅游,你可能看到( )①农民正在用曲辕犁耕田
②街道两边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
③越窑烧制的粉彩瓷器
④欧阳询的书法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3. 穿越到北宋,在它的军队中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北宋统治者为了( )A、加强禁军 B、防止武将专权 C、提高军队战斗力 D、提高文人地位24. 下列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A、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B、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C、派文人出任地方官 D、实行行省制度25. 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二、非选择题
-
26. 下图是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1)、大运河的三点
①
②
③
(2)、写出大运河的四段:A.
B.
C.
D.
(3)、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27.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以上材料与哪位皇帝有关?材料一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什么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又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3)、材料三中,被这位皇帝比喻为“明的失”的一面镜子的人臣是谁?(4)、历史上这位皇帝的统治被称为什么?从他的统治思想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28.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绵延数千里的漫长古道——丝绸之路贯穿欧亚大陆,成为中外交往的见证。到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入繁盛时期。
材料二:“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
(1)、材料概述了哪些朝代对外交往的情况?这些朝代的对外交往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2)、举例说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入繁盛时期”。(3)、材料二中所说人物是指谁?他有何贡献?(4)、在当今对外开往新时期,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