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3 收入与分配
试卷更新日期:2018-03-27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等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 )
①克服平均主义,更好地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
②尊重和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③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④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2.图13反映了某国1976年~2016年期间的经济运行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凯恩斯主义可以解释时段一的经济困境 B、按照新自由主义的主张,在时段二应该加强政府管制 C、该国在时段三陷入了“滞胀”的困境 D、在时段三可以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4. 2016年4月,国务院印发通知,对专利成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员兼职收入、科研成果入股分红、科研人员成立公司等方面作出规定。为落实这些激励性规定,最需要完善的分配方式是( )
A、按劳动要素分配 B、按资本要素分配 C、按技术要素分配 D、按惯例要素分配5.图3反映我国2009~2015年的宏观经济状况,为保持国内经济平稳、持续增长,政府可以采取的财政措施是( )
①提高企业税费,增加财政收入 ②发行国债,扩大经济建设支出
③降低企业税费,扶持企业创新 ④减少财政赤字,降低财政赤字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 2017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税收政策调整以后,征税对象发生改变的是( )①个人所得税征收增加考虑家庭赡养、抚养因素 ②某高科技产品进口税由10%减低为3%
③2018年起开征环保税,征税对象为噪声、水污染物等 ④向企业征收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7.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认为,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受到自己的获得和付出的绝对额的影响,而且受到获得与付出相对比较的影响,即人们不仅关心个人努力所获得的绝对报酬量,而且关心同别人比较报酬的相对报酬量。这意味着( )①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是一致的
②劳动报酬的分配要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
③公平合理的分配关系有助于推动生产发展
④公平的分配关系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和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 【河北省唐山市2017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深入推进税费改革,是减轻企业负担、激励投资创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在推进税费改革的措施中,下列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②降低税率总水平-降低企业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③提高社会保险费率-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激励投资创业
④营业税改增值税-增加财政收入-提高财政扶持企业的能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9. 所谓“挤进效应”是指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能够诱导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带动产出总量或就业总量增加的效应。2016年财政工作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适当加大力度。下列能够产生“挤进效应”的举措有( )①加大公共财政支出→生产规模扩大→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②上调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增加财政收入→刺激总需求增长→促进经济发展
③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投资增加→刺激经济增长
④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增加市场货币流通量→消费扩大→经济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0. 关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部分为彺税对象的一个税种 B、增值税是对增值额征税,体现的是公平竞争 C、个人所得税基本税率为17% ,增值税实行累进税率,增值额越大,税率越高 D、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体现社会公平11. 某村在确认村民的土地经营权等权属后,将1 000亩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一个公司种植蔬菜和花卉,每户村民按一年每亩1 400元的标准领取租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村民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与资本、劳动结合创造了价值
②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得的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
③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
④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 2017年3月27日至28日,在海口举办了第九届中挪社会政策论坛暨第82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会议主题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经济全球化新挑战、新动力”。若这一目标得以实现,其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传导路径是( )①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缩小收入差距—释放消费红利—拉动经济增长
②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纳入按劳分配的人数增多—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经济效率提高
③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高收入者减少—实现公平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④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消费需求升级—倒逼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3. 2015年我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下列旨在改善民生的财政措施有:( )①中央财政对城镇保障房建设投入1522亿元,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
②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③试点营业税改增值税,降低个税起征点并逐步取消重复征税
④按月人均提高10%的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14. 福建省安溪县某茶叶专业合作社是由某一有限责任公司发起成立,并有一个茶厂和85户农民参加,以村民茶园承包经营权和资本入股方式,形成了“铁观音”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进一步推动了农民增收。该茶叶专业合作社( )①巩固壮大了集体经济,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茶业规模化经营
②建立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了城乡发展
③贯彻落实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④可以公开募股集资,优化产业经营模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15. 稳定物价可采取调节利率、汇率和变动财政收支等多种手段。从防止物价过快上涨角度看,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①提高利率→投资下降→生产资料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②本币升值→商品出口量增加→外汇流入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③征收消费税→消费者税负增加→消费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④扩大政府投资→生产规模扩大→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 经济学家詹姆斯在《公平是最大的动力》一书中写到:公平是对人格的尊重,可以使一个人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这句话说明( )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B、公平与效率是互补的 C、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的 D、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17. 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②王某承包集体土地种水果获得的收入 ③李某银行存款获得的利息收入 ④孙某在国有企业的工资和奖金收入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8. 国家发改委表示,国家计划通过财政补贴政策推广高效节能产品,使高效节能产品份额到2012年达到30%。财政在这里主要发挥了( )A、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B、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 C、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D、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19. 下列举措中体现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是( )A、某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的1260元调整为1400元 B、某地民政局免费为60周岁以上的低保对象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C、某地政府建立健全根据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 D、某省给予社会办托老所的床位每张每月300元财政补贴二、材料分析题
-
2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新的发展目标。
材料一:为实现共享发展,全会提出系列具体措施: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
材料二: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账单”
项目
2015年计划
2015年底完成情况
城镇新增就业
1000万人
1312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
4.5%
4.05%
居民收入增长
与经济发展同步
8.9%
保障性安居工程
740万套
783万套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70元/月/人
117/月/人
城乡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
380元/人/年
城镇446元/人/年
新农合390446元/人/年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在实现“共享理念”过程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政府在完成2015年工作计划的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及其经济意义。21. 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我国粮食产业发展的紧迫形势说明粮食生产的供给侧改革已迫在眉睫。近年来我国实现了粮食产量、库存和进口“三量齐增”。尽管粮食连年丰收,但由于分散化、粗放式的生产等原因,使国内粮食产品缺乏价格竞争力,导致国内粮食进仓库、进口粮食进市场。为避免谷贱伤农、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而建立起的国家粮食收储政策,因粮食供给总量的不断攀升而压力加大,使政府财政负担加重。粮食缺了。一方面,国内中低端粮食产品相对过剩、同质化恶性竞争不断加剧,而深加工、高品质、安全的农产品供给却显不足;另一方面,粮食品种的供需矛盾也比较突出,小麦已4年产不足需、大豆对外依存度则高达80%。未来,随着人口增加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粮食消费需求将保持刚性增长,而我国资源环境的“硬约束”将使粮食生产继续维持稳定增长的难度加大。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依据。(2)、针对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粮食供给侧改革应采取的措施。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12年-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情况表
(单位:元)
年份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565
26955
28844
31195
33616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7917
8896
9892
11422
12363
材料二:近五年来,某公司的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左右,企业利润平均每年增长20%左右;与此同时,企业职工的工资增长缓慢,平均每年增长5%左右。另外,公司分配向高层管理人员倾斜,一线工人的年收入不足高层管理人员的十分之一。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如何实现社会公平?23.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工作成就举世瞩目,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十三五”时期,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我国的扶贫工作还不尽如人意,贫困居民底数不清,常常由基层干部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散花”,数字弄虚作假,人情扶贫现象严重;扶贫项目容易被地方各种权力与利益关系绑架,背离国家的初衰和贫困群体的需求,以致个别地区“年年扶贫年年贫”,长期粗放式扶贫留下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材料二:近年来,G市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等步骤,将贫困户和贫困村识别出来,建档立卡;认真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做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并实行动态管理;严格落实责任制,过程监控,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概括我国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当前我国加强扶贫工作的重要性。(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G市是如何做到精准扶贫的。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
材料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情况统计表
年份
GDP
财政收入
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
2002年
10.2万亿元
2.3万亿元
56%
2007年
24.6万亿元
5.1万亿元
50%
2012年
51.9万亿元
11.7万亿元
43%
2016年
74.4万亿元
15.9万亿元
40%
注: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约在65%-70%之间。有专家指出,中国收入最高的10%家庭与收入最低的10%家庭的收入差距已经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目前的约65倍。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定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
2017年6月,国家发改委印发《2017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安排》,紧紧围绕“增活力、扩范围、促公平、强基础”的主题,从初次分配、再次分配、环境基础和制度基础四个领域入手,通过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拓宽政策调节覆盖面、营造机会平等环境、完善配套支持体系,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配套改革,着力提高增收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群体的收入水平。
(1)、概括材料一蕴涵的经济信息。(2)、结合材料二,运用“个人收入分配”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25.材料一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简称“营改增”)试点,在原有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试点的基础上,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
材料二 某企业兼有交道运输和生活服务业务,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此次“营改增”试点方案实施前后的税负变化如下表:
注: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1)、请分别计算“营改增”前后该企业的应纳税总额,并结合材料简要说明“营改增”的意义。(2)、有人认为,“营改增”将部分税款返还给了纳税人,发挥了税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请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