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渔家傲·秋思》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6-11-2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阅读范仲淹《渔家傲》

  • 1.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 , 下阕写 ,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 2. 读《渔家傲·秋思》,“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分析其作用。

  • 3. 下面对《渔家傲·秋思》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 4. 读《渔家傲·秋思》,“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二、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题目

  • 5. 读《渔家傲·秋思》,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

  • 6. 下面对《渔家傲·秋思》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 7. 读《渔家傲·秋思》,发挥想象,用一段话来表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致。(100字以内)

  • 8. 对诗歌《渔家傲·秋思》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 9. 根据《渔家傲·秋思》,请回答下面问题 下阕抒发的感情是:

三、名句填空

  • 10. 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 11. 千嶂里,。(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 12.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

  • 13.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的“”是羁旅之人对故乡的思念;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的“”是夜不能寐的守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

  • 14. ,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 15. 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来表达征人归心切,思乡迫,破敌功未成,把酒难释怀之意的句子是

  • 16. 范仲淹几经沉浮,数遭贬谪,但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为民请命,实践了他“”的伟大抱负,(《岳阳楼记》

  • 17. “”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

  • 18. 宋代的范仲淹说过“ ”,这正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济世情怀。

  • 19. 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

  • 20. 朝诗人王维出使到边塞,被眼前的奇异风光所震撼,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名句。无独有偶,宋代范仲淹在边塞军中也对这奇异风光作过描写,其诗句是: ,

四、基础积累,解词并注音

  • 21. 读《渔家傲·秋思》,塞下:之地,这里指

  • 22. 读《渔家傲·秋思》,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 23. 读《渔家傲·秋思》,边声: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 24. 读《渔家傲·秋思》,千嶂的山峰;崇山峻岭。

  • 25. 读《渔家傲·秋思》,燕然未勒:指未平,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山·窦宪传》记载,东汉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 26. 读《渔家傲·秋思》,羌管:即 , 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 27. 读《渔家傲·秋思》,悠悠:形容声音

  • 28. 读《渔家傲·秋思》,寐 , 不寐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