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19:光现象
试卷更新日期:2018-03-26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竖直向上移动 B、竖直向下移动 C、水平向右移动 D、水平向左移动2.从水下向水面看,看到一条鱼及其所成的像,如图所示,可以判断( )
A、a是b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 B、a是b鱼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 C、b是a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 D、b是a鱼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3.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如图所示,图中“科学”两字是( )
A、变浅的虚像 B、变浅的实像 C、变深的虚像 D、变深的实像4. 如图所示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镜中的像变大 B、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 C、镜中的像将远离你 D、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5.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6.把两块厚度不计且足够大的平面镜OM、ON垂直粘合在一起,并竖立在地面上,俯视图如下。当小科站立在某个位置时,他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个数为m,看到自己完整像的个数为n。下列对小科在不同位置时,m、n的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在a点或e点时,m=1,n=0 B、在b点或d点时,m=1,n=1 C、在c点时,m=2,n=2 D、在f点时,m=0,n=07.如图所示,渔夫叉鱼时,应瞄准哪个方向才能叉到鱼?( )
A、看到的鱼的前方 B、看到的鱼的方向 C、看到的鱼的上方 D、看到的鱼的下方8. 光斜射到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砖上,在上、下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发生折射,下列关于光传播的四张光路图A,B,C,D中正确的是( )
A、 B、 C、 D、9.在用液体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时,则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放大、倒立的实像 B、放大、正立的虚像 C、缩小、倒立的实像 D、缩小、正立的实像10.小明在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后,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移动蜡烛,先让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不同类型的眼镜片,关于本次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D、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二、填空题
-
11.
如图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甲透镜/乙透镜)是凹透镜,可用于(近视/远视)眼的矫正。
12. 如图实验,用力F按压平面镜之间的桌面时,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面上的光点位置将(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个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13. 小丽上学前站在平面镜前理了理自己的头发.当她转身远离平面镜时,像离人的距离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平面镜中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4.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页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
15.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用字母表示)是 , 反射角等于度。
16. 甲、乙两个同学都是近视眼,甲视力0.4,乙视力0.8。则通常情况下,(选填“甲” 或“乙”)眼睛的晶状体更厚;他们要矫正视力,配戴的近视眼镜度数更高,透镜的焦距更。17.如下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
三、实验探究题
-
18.
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
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点光源的高度H/cm
20
30
40
50
60
影子长度L/cm
30
15
10
7.5
6
(1)、影子的形成原理是根据。
(2)、当点光源的高度为70cm,此时影子长度为cm。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之间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19.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是物屏距离L与凸透镜焦距f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在条件下,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
20.小林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发现:当光由空气沿半圆玻璃砖边缘垂直射入圆心处发生反射和折射时,不断加大入射角会发生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的情况,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
课后,小林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表中数据说明:入射角 0° 10° 20° 30° 40° 41.2° 41.8° 42° 折射角 0° 15.2° 30.9° 48.6° 74.6° 81° 90° / 反射能量 5% 7% 26% 43% 77% 84% 100% 100% (1)、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当入射角达到 °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2)、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 入射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四、解答题
-
21.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
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2)、步骤A的实验目的是 ;
(3)、图乙是物、像的位置实验记录,请你利用测量工具对乙图的实验记录作出处理并得到相应规律 。
22. 有一个不知焦距的凸透镜,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可以粗略测出它的焦距?画出光路图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