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同步测试

试卷更新日期:2018-03-23 类型:同步测试

一、知识点基础练

  • 1.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 2. 为下列划线的词语选择最恰当的解释。
    (1)、……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    )
    A、礼节 B、几样礼节 C、礼物 D、礼貌的程度
    (2)、……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
    A、竟然 B、抄近 C、一直 D、拐弯
    (3)、……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 , 下午仍然去钓虾。(    )
    A、某种联系 B、原因条件 C、表明组织的证件 D、关联、牵涉
    (4)、……小小年纪便有见识 , 将来一定要中状元。(    )
    A、知识 B、认识 C、胆识 D、阅历
  • 3. 课文的主要情节分布如下。请按叙述的先后,重新编排它们的顺序,并指出哪些情节是详写的,哪些情节是略写的。

    A.在赵庄看社戏       B.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C.看社戏前的波折     D.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E.六一公公送豆       F.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G.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①顺序是:

    ②详写的是:

    ③略写的是:

  • 4. 课文以“社戏”为线索,以“看戏”为故事主要内容,为什么开头要写在平桥村的生活?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交代出故事叙述的主要人物。 B、揭示出故事发生的主要环境。 C、写出“我”和小朋友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D、渲染气氛,介绍故事的特定环境,为情节的发展创造条件。
  • 5. 下面对课文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一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戏,看得令人昏昏欲睡,气得少年们破口大骂;豆,也只是滴着露水、带着泥土的普通罗汉豆。这是说反话,显示了课文语言的幽默性。 B、这是在“乐土”看的戏,是在“乐土”吃的豆,这是日后所看的戏、所吃的豆无法比拟的,因此“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C、这样写,为的是突出那夜生活的难忘,突出作者对乡间少年朋友诚挚情谊的怀念。 D、因为这样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是“我”在以后的生活中没有再见到过的,所以豆特别好吃,戏特别好看。
  • 6. 下列对课文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小说写船头看戏的感觉,表现“我”对社戏的陶醉,写月夜归航的情景,表现孩子们欢快的心情和摇船的本领。 B、小说的标题是“社戏”,这就点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因此,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写社戏的内容。 C、课文成功地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最突出的是双喜和六一公公。 D、这篇小说中,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这三个片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
  • 7.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如何让古典音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并深入人们的内心?一些艺术家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与感悟。 B、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生活并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 C、原始人类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山峦在蔚蓝的天空下寂静绵延,野鹿在蜿蜒的溪流边上悠闲漫步。 D、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理想色彩。

二、课内品读练

  • 8.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_____(摇  荡  点  撑)开船,在桥石上一_____(碰    击  磕  撞),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e-j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为第一段中的空白处选择恰当的字:。这一段描写农村小朋友们撑船的动作,既说明了 , 又体现了
    (2)、①“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把“果然”换成“竟然”可以吗?为什么?

    ②“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把句中的“真”字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4)、从第一,二,三段中各找出一处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在文中用波浪线标示出来,再分别从括号里选出能恰当概括“我”当时的心理活动的词语。

    第一段:(活泼  轻松)

    第二段:(急切  焦虑)

    第三段:(惘然  陶醉)

三、阅读拓展练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记忆里的乡戏

    曾令兵

        很久以前,家在近郊,桑葚的红紫,阳桃的青绿,茉莉的皎白,菊花的金黄,都曾是为我美好重年打底的绚烂,但总是不及村里青石戏台上上演的一幕幕悲欢离合的戏曲留下的妖娆。

        每逢农历里的大节,悠扬的歌声在清凉的夜风里断断续续地传来,轻敲着耳骨钻进心里,一丝一缕地洇成一片浮动的朦胧月色的迷醉时,我就马上明白村里请来的戏班子已开始吊嗓子练唱了。恍隐中,艺人们躲在飘飞水袖后面的羞涩笑靥仿佛就在眼前,于是便万分心急地拉着爷爷去看戏。

        小庙前的空地上也早就坐满了人,三三两两地低声交谈,但从不高声说笑。农人们平日里的粗犷全不见了,脸上全无例外地带着幸福的神采,眼角眉梢上写满了认真与期待。此时,皎洁月光下的戏台正浸润在夏夜清冽而洁净的空气里,还弥漫着日间谷子残留堕微香,夹杂着泥土和夜雾的味道,轻轻一嗅就舒坦无比

        终于开唱了,师傅们敲着金钹拉着二胡,好听的亲切曲调就飘了出来飞到各个角落,让人感到一阵莫名的兴奋。故乡的乡戏虽然没有吴侬软语的越剧那样珠圆玉润,却带着特有的热情,活泼但不媚俗,平易却又不卑贱,向外散发着它古老而不失蓬勃的生命力。只是年纪尚小,听不全那些时而迅疾时而凝重的台词,总是一知半解地连蒙带猜,也分外关注台上艺人的一颦一笑。不必说孩子们最喜欢的滑稽可笑的丑角,即使是面对拖着长腔的老生也舍不得移开眼去,小小年纪竞也会随着剧情不时喟然长叹抑或拊掌大笑。

        只是黄毛丫头实在无法免俗,最喜欢花旦与小生。记忆里的小生是由女子反串的,那清丽如水的容颜在峨冠博带的映衬下倒也平添几分英气。雪白的扇骨一滑,书生的倜傥潇洒就在风中徐徐绽放。只是那小女子些微的腼腆与羞涩依旧会偶然地在那儒雅的微笑里悄悄显现出来。演花旦的也是极为标致的女子,掩嘴微笑时会忽然满脸绯红,让双颊上的胭脂生动起来,清甜的歌声在那一低头的温柔里慢慢荡漾开去,搅得台下人们的心里荡起一圈圈的涟漪。唱到动情处,她眉尖一蹙,长长的水袖一摆,自是有说不出的妩媚。

    故事总是在不知不觉间落入俗套,俱是花前月下的才子佳人,征战沙场的骠骑女将。但这些全都凝聚着故乡人们的憧憬与希冀,对于善良和正义的坚持与笃信让一切都变得可亲可敬。曲折跌宕的情节也叫人分外着迷,心旌摇动之际就跌入了戏中的情境,为英雄早逝扼腕,替美人玉殒心伤。所以,每当爷爷倦了要走我都会固执地留下来,哪怕要独自一人走在归家的夜路上。

        多年来我还一直认为,戏台上眉分八彩气宇轩昂的俊朗与眉似远山朱唇妙目的俏丽,是生活里难以企及的美好,再也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拥有那复活瞬间的鲜活和感动。浓缩了芸芸众生生命轨迹的乡戏,将凭借着它绵长而坚忍的生命力,在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季节里,向所有憧憬美好的孩子一次又一次地讲述一切美丽的故事……

    (有删改)

    (1)、作者记忆中的乡戏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用原文回答。
    (2)、请赏析下面句子中划线字的表达效果。

    悠扬的歌声在清凉的夜风里断断续续地传来,轻敲着耳骨进心里。

    (3)、任选文中一处画线句,分析它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4)、故乡的乡戏“故事总是在不知不觉问落入俗套”,但故乡的人们为什么还对乡戏情有独钟?
    (5)、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昂碎琴

    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突出,顾左右曰“辇千缗市之!”众惊问,答曰:“余善此乐。”皆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宣阳里。”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 , 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声华溢都。

    (选自《智囊全集》)

    【注释】①辇(niǎn):载运。②缗(mín):成串的铜钱。古代一千文为一据。③京毂(gǔ):通往京城的大道。④声华:声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顾左右曰:“辇千缗之!”

    ②答曰:“余此乐。”

    ③食毕,捧琴日       

    ④一日之内,声华都   

    (2)、用“/”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

    ②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

    (4)、文中的陈子昂是怎样做到“一日之内,声华溢都”的?

四、写作创新练

  • 11. 《社戏》一文中充满了鲁迅对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他的童年是快乐而又美好的,你有过这样美好的童年回忆吗?选择其中的一个片段,把它写在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