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训练10:实验题(光学、热学实验)

试卷更新日期:2018-03-21 类型:二轮复习

一、实验探究题

  • 1. 如图所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硬纸板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硬纸板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1)、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线,这是因为光在硬纸板上发生了(选填“镜面”或“漫”)反射,其中硬纸板的作用是
    (2)、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如果将光线沿着BO方向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 2. 艾英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选填“虚”或“实”)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
    (5)、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 3.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所示.

    (1)、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当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一段距离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3)、在上一步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后,取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可将蜡烛适当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 4. 小明和小聪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FON是角(选填“入射”或“反射”).
    (2)、一束光沿EO射到镜面,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OF.若沿着FO的方向再入射一束光,它的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此现象说明
    (3)、在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收集数据如下表:

    入射角

    反射角

    30°

    30°

    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

    小聪说,此结论不具有普遍性.请指出实验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 5. 下面是小红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过程:

    (1)、组装仪器时,如图所示,要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的白纸相互(选填“平行”或“垂直”);
    (2)、在实验中,小红看到两个不重合的蜡烛A的像,为了消除这个影响,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选填序号);
    A、换用较薄的玻璃板 B、换用较厚的玻璃板 C、调整观察蜡烛A的像的角度
    (3)、消除影响后,移动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观察到它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实验中,移去在蜡烛A成像位置处的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
  • 6. 小雯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当向水凸透镜里注水时焦距变小,抽水时焦距变大)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凸透镜,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水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小雯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调整至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的实像,小雯接着在蜡烛和光屏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将水凸透镜移至光具座cm刻度处,再次得到清晰的烛焰像.然后,小雯利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中向外抽少许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小雯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在蜡烛和水凸透镜的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应将光屏向(选填“远离”或“靠近”)水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 7.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熔化的特点”的装置,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物质的温度/℃

    ﹣2

    ﹣1

    0

    0

    0

    0

    0

    2

    4

    6

    8

    (1)、由数据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为:℃.
    (2)、在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图乙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
    (3)、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
  • 8. 小晴和小雨分别用甲、乙两套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应适当将(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调整后器材,用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当水温为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温,直到水沸腾后持续几分钟为止,根据记录数据绘制出如图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图象,实验中,是通过(选填“热传递”或“做功”)方式增加水的内能.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3)、a为小晴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图象,分析可知她是选用图中装置做的实验,由小雨所绘制的b图象可知,此时周围环境的大气压(选填“低于”或“高于”)一标准大气压.0﹣6分钟a和b图象重合可以判断她们实验所用水的质量(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 9.

    为了探究某物质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吸热能力,用酒精灯均匀加热0.4kg该种固体,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图象如图所示.通过查阅资料已知该物质液态(BC阶段)时的比热容为3×103J/(kg•℃).

    (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在B点时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A点时的内能;

    (2)、该物质从第6min到第10min共吸收 J热量,该物质在固态(OA阶段)时的比热容为 J/(kg•℃);

    (3)、实验中,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发现: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该物质熔化后升温比熔化前升温缓慢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这说明该物质在固态时的吸热能力比液态时的吸热能力(选填“强”或“弱”).

二、填空题

  • 10.

    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最后温度/℃

    60

    20

     6

     45

     食用油

    60

     20

    6

     68

    (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 (选填“高”或“低”).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实验表明, (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4)本同学在实验中是根据 来反应吸收热量的多少.

     

  • 11.

    小张探究“水的沸腾”时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如下图甲。

    (1)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
    (2))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 ,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 ,还未到达液面就消失了。
    (3)沸腾后,水的温度 ,同时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 ,一直上升到液面而破裂。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丙)。根据图丙可知水的沸点是 ℃。
    (5)小明发现水沸腾时,杯口不断地冒出大量“白气”,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小水珠(填物态变化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