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8-03-2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填空题
-
1. 我会加标点。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2. 看拼音写词语xiè méi
shā mò
jì mò
páo zǐ
jǔ jué
shǎ shì
3. 组词毡 咀 袄 袍
站 租 妖 泡
4. 细读课文深感悟。①作者从骆驼咀嚼时“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粘在胡须上”的样子,体会到。
②骆驼为什么系铃铛?作者想象到的原因是。
③作者写的《城南旧事》,主要记叙了。
5. 填上合适的词语。的驼铃声 的空气 的步伐
的态度 的旅程 的脚掌
二、单选题
-
6. 选择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组。A、毡帽(zhān) 咀嚼(jiào) 幼稚(zhì) 骆驼(luó) B、队伍(wǔ) 铃铛(líng) 寂寞(jì) 喘气(chuǎn) C、暖和(huo) 棉袄(mián ǎo) 着急(zhuó) 关系(xì) D、情趣(qù) 重临(lín) 埋怨(mái) 骚动(sāo)7. 下列词语中的“趣”与“情趣”的“趣”意思相同的是( )
A、趣味 B、识趣 C、知趣 D、志趣8. 选择正确的选项( )《冬阳 童年 骆驼队》是小说《_____》的序言,作者_____。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我们学过她的《_____》。
A、城南旧事 林海音 窃读记 B、城南旧事 冯骥才 窃读记 C、城南旧事 老舍 四世同堂9.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A、听了这个消息,受到很大启发。 B、我买了书包和文具盒,妈妈说它比它漂亮。 C、我们要运用和理解学过的知识。 D、星期三下午,我们全校同学都去看电影。10.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选项是( )。A、咀嚼 阻止 缓慢 支援 B、侵犯 毛毯 傻笑 寂莫 C、幽默 瞬间 巴掌 粘帽 D、铃铛 清翠 胡须 旅程11. 依次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正确的一组是( )。①到泰山去旅游是我们_____已久的了。
②妈妈_____我天天快乐、进步。
③党和国家对我们少年儿童寄托殷切的_____。
④小刚非常_____得到一辆小汽车。
A、盼望 希望 期望 渴望 B、盼望 期望 希望 渴望 C、期望 希望 渴望 盼望 D、盼望 渴望 希望 盼望12. 选出“不可推卸”中“卸”字的正确解释( )。
A、把运输的东西从运输工具上搬下来。 B、把牲口身上拴的套解开取下来。 C、把加在身上的东西取下来或去掉。 D、解除;推卸。三、语言表达
-
13. 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改成反问句)
②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缩句)
③我听见了驼铃声。(扩句)
14. 请你在认真读课文的基础上,细读下面的句子,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四、现代文阅读
-
15. 阅读,回答下面问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伍
林海音
①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②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③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呢?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④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⑤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⑥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⑦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地,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
⑧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地响。
⑨“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⑩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们戴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⑪我的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⑫“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⑬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⑭“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⑮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的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⑯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⑰“夏天它们到哪儿去?”
⑱“谁?”
⑲“骆驼呀!”
⑳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21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22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23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24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贝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1)、第⑥段画线句的作用是
(2)、对骆驼挂铃铛的解释,“我”的想法比爸爸的想法“更美”在哪里?(3)、作者多处描述骆驼队,对此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第①段由一句话构成,简洁而有画面感,将骆驼队这一描述对象凸现出来。
B.第②段先写骆驼群的沉默,再写拉骆驼的人头上冒的热气,有比较的意味。
C.第③段中画线的“但是”一词有强调的作用,语意上与上文没有形成转折。
D.第④段“屈”、“撅”、“跪”一连串动作的描写,让人们感觉到骆驼的温顺。
E.第⑩段不用对话描写而是转述爸爸的话,改变了表达方式,行文富有变化。
F.第⑮段描写了冬天快过完时的骆驼队,暗示“我”对骆驼的感情发生改变。
(4)、有人评论林海音的文字“细致而不柔弱”,结合这一评论,赏析第⑦段画线句。(5)、最后三段和前文叙述视角不同,传递的情感也有差异。请根据前后两部分内容,对此加以分析。(6)、“冬阳”在行文中着墨不多,却是标题的一部分。联系全文,对此加以评析。五、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