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中国近代史 专题02 近代化的探索

试卷更新日期:2018-03-20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这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是指(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 2. 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中,最能体现我国近代航运业初步发展的民用企业是(  )

    A、轮船招商局 B、安庆内军械所 C、福州船政局 D、江南制造总局
  • 3. 不列颠的枪炮使洋务派深刻认识到:“自强之道,以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学堂为先”,因此洋务派在各地创办外语学堂和军事技术学堂。这些洋务学堂的创办(  )

    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 C、建立起先进的工业化体系 D、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 4. 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先后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下列属于军事工业的是(  )

    A、汉阳铁厂 B、开平矿务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轮船招商局
  • 5. 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

    A、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 6. 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据此可见(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7.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C、戊戌变法从开始至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D、变法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 8. 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痛陈《马关条约》的危害,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   )

    A、拒和 B、迁都 C、变法 D、革命
  • 9. 下图是青岛的著名景点之一——康有为故居,位于福山支路5号,许多人仰康有为之名前来参观。下列运动与康有为有关的是(    )

    A、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B、资产阶级维新运动 C、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D、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 10.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戊戌六君子中哪位说的(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杨锐
  • 11. 19世纪中后期,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学习西方,他们所进行的近代化探索活动(  )
    A、极大地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 B、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C、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D、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
  • 12. “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国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论的人物是(    )

    A、李鸿章 B、孙中山 C、康有为 D、毛泽东
  • 13. 中山陵的平面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孙中山为“唤起民众”制定的革命纲领,其核心是(  )

    A、三民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 14.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应指(    )

    A、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
  • 15.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说明辛亥革命(    )

    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②使社会习俗发生了极大变化  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④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16. 它首次在中国大地宣告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国会政治、政党政治、舆论监督政府等民权政治,变人治为法治的尝试由此正式开端。替代文中“它”最恰当的是(  )

    A、中国同盟会 B、武昌起义 C、中华民国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 17. 孙中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05年8月,在他的推动下,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华兴会 D、强学会民主义
  • 18.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根据下列材料,你认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争取民族独立 B、建立近代化工业 C、追求民主自由 D、探索近代化道路
  • 19. 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三人年有长幼,生肖都属兔,因此被后人形象地称作新文化运动中的“三只兔子”.下列有关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A、陈独秀1915年在北京创办了《青年杂志》 B、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D、陈独秀和胡适都在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 20.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提倡实业救国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提倡民主、科学
  • 21. 某历史网站上有一段文摘:“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   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文中缺漏的两处和动摇“树墩”的史实分别是(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共的成立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
  • 22. 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表述正确的有(    )

    ①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②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

    ③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

    ④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 “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的内容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怎样的变化?
    (2)、引起材料二中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中的青年认为“中国革命成功了”,但也有人认为“中国革命失败了”,请你就其中的一种观点说出两点理由。
    (3)、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在促进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 24.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进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革命纲领阐发“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辛亥革命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11年10月10日

    A

    1912年元旦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2月12日

    宣统帝下诏退位

    ……

    ……

    材料三: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材料四: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

    (2)、材料二表格中的A处应为哪一事件?根据材料二,写出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

    (3)、根据材料三,四,写出辛亥革命的影响。

    (4)、举一例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

  • 25.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摘编自1913年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

    材料三                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  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地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

    ——摘编自邓小平1978年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对西方列强的认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乱”是指哪一政治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新变化。结合史实归纳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4)、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针对的是哪一错误思想?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