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试卷更新日期:2018-03-19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    )

    A、A—B段 B、D—E段 C、C—D段 D、B—C段
  • 2. 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

    A、服饰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 B、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C、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风气败坏
  • 3.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在英国支持下,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推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法币代替市面上流通的银元,禁止白银在市面上流通。以后一切完粮纳税及公私款项的支付,一律禁用白银,同时宣布白银国有。这样,法币就成了全国统一的货币。材料反映了( )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稳定金融 B、此后中国的银价波动性加强 C、国民政府放弃了长期实行的“银本位”制 D、此后法币币值受世界银价波动的影响加大
  • 4.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一些乡镇、街道名称纷纷改为红旗、红星、东方红等,以至于邮电、交通业都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改名之风又起,如徽州改为黄山市、思茅市改为普洱市、大庸市改为张家界市等。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经济观念改变历史传统 B、政治变革制约城市命名 C、时代变迁影响地名变更 D、“左”倾思潮死灰复燃
  • 5. 据记载:从1900年至1911年,广州市先后出现了水泥厂、针织厂、火柴厂、造纸厂、自来水厂、电力公司、机器厂等20个工业门类的工厂共33家,其中有不少还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鼻祖”。当时广州市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实业救国”思潮方兴未艾 B、相对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形势 C、广州是外资输入的主要地区 D、政治革命推动生产关系变革
  • 6. 近代中国,“赶火车……赶轮船……赶汽车”成为新的社会俗语。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②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③新式交通工具运行时间相对固定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7. 1905年刘师培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指出;“中国史书之叙事,详于君臣而略于人民,详于事迹而略于典制,详于后代而略于古代。今所编各课,其用意则与旧史稍殊,其注意之处约有数端,如历代政体之异同、种族分合之始末、制度改革之大纲,社会进化之阶级、学术进退之大势。”材料所反映该教科书的意义是(  )
    A、采用新旧史学结合的方法重新诠释中国历史 B、显示出“增其新而变其旧” C、内容涉及广泛,彰显传统史学的价值 D、注重文明史,标示了它的文化意义
  • 8. 下图是瑞蚨祥绸缎店利润额折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段上升是因为受到洋务企业刺激 B、乙段上升是因为列强停止对华商品输出 C、丙段下降是由于政府限制民间设厂 D、丁段下降是由于受到内外势力双重打压
  • 9. 有学者指出:“在对洋货的选择上,尽管人们有着复杂的心理,也经历了一个由排拒到接受的漫长过程,然而洋货最终以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占据了近代城市人的生活,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该材料表明洋货涌入导致中国(  )
    A、自然经济解体 B、贸易顺差出现 C、思想观念改变 D、生活西化普及
  • 10. 阅读1936年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表,对该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棉纱进口

    棉布进口

    麦粉进口

    钢铁进口

    机器进口

    生铁产量

    下降38%

    下降20%

    下降15%

    增加20%

    增加20%

    增加30%

    A、官僚资本的日益膨胀 B、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D、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 11. 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茶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茶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茶叶竞争力减弱 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 D、中国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 12. 民国时期,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这一市场,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C、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 D、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 13. 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到:文明成长的动力来源于挑战激起成功的应战,应战又反过来引发新的挑战。……大多数文明之所以未能持续成长,是因为这些文明在许多重大关头未能连续应战,这种应战不仅要有效回应所应对的调整,还要能够激发出大量需要做出不同应对的新挑战。以下史实不能论证上述材料观点的是(    )
    A、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推动工业革命开展 B、工业革命推动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C、西葡新航路开辟加速国内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D、甲午战争激发中国维新变法运动开展
  • 14. 下表显示了1865~1905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数据(部分),该表反映了(    )

    年代

    进口(万两)

    出口(万两)

    平衡(万两)

    1865年

    5571

    5410

    -161

    1875年

    9780

    9890

    +110

    1895年

    17169

    14329

    -2840

    1905年

    44710

    22788

    -21922

    A、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程度不断加深 B、列强不断增加工业品倾销并减少原料输入 C、中国外贸始终处于入超造成货币大量外流 D、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深刻影响中外贸易
  • 15.

    下图反映了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变化,能够对这一变化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

    A、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B、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D、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
  • 16. 1929年颁布《特种工业奖励法》,1930年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标准》,1934年又将其修改为《工业奖励法》,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创办新式工业。这段材料可直接用来研究(    )

    A、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创办的原因 B、国民党统治前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C、“短暂春天”出现的历史背景 D、“实业救国”思潮对民族工业的影响
  • 17. 有学者认为:“在近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主要表现为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无到有的形成和发展。近代社会转型主要表现在使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的工业化进程中。”对材料的理解最确切的观点是(    )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B、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C、近代中国工业经济的产生 D、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化
  • 18. 20世纪初,广东中部地区在织绣厂工作的女人很多,其中上千名女孩组成了一个专门反对包办婚姻的协会,主张和丈夫过新式的生活,有回娘家看望母亲的合法权利。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传统的家庭格局逐渐改变 B、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C、工业文明推动了观念进步 D、女性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力
  • 19. 《上海洋场竹枝词》写道:“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材料反映了(    )

    A、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 B、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 C、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 D、近代交通的半殖民地色彩
  • 20. 1929年,三家上海影戏公司合并成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公司以“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为口号,开展“国片复兴运动”,很快与老牌的电影公司“明星”“天一”形成鼎足之势。对此合理的解释是中国电影业(   )

    A、在旧中国以联合发展为主 B、其发展应与社会需要相适应 C、突出功能在于引导社会舆论 D、已经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
  • 21. 服装作为一种独特的物质文化载体,不仅折射出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而且反映出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从图1到图2的服饰变化本质上是(     )

    A、社会政治观念的变化 B、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 C、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 D、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变化
  • 22. 1912年3月,民国政府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1916年内务部又颁《内务部通咨各省劝禁妇女缠足文》;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布《禁止妇女缠足条例》。这主要反映了( )

    A、政府法规决定风尚礼仪 B、社会风气发生根本变迁 C、民国政府首倡废止缠足 D、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 23.

    下图是1926年10月10日上海三兴烟草公司在《申报》上刊载的一则香烟广告。运用该材料研究下列历史主题呈现最为全面的一项是

    ①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 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  ③ 物质生活的变迁     ④ 大众传媒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世界

    中国

    18世纪中后期

    1750年,欧洲五国英、法、德、俄、意GDP共占世界份额17%。

    1781年美国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1750年,中国GDP占世界份额32%,居世界首位。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平定准噶尔的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中国至此实现了全部的统一。

    19世纪前半期

    1832年议会改革,是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又一次进步。

    18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至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先后完成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不久颁布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1820年道光帝登基,十日后其着手撤换军机大臣,改组军机处。

    1838年至1842年,中国向外输出的茶叶年均在四千多万担,到1846年达到八千多万担,生丝出口,由三千余包增至一万八千余包。

    1861年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为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19世纪60年代,中国发生洋务运动,近代工业产车;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上表为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前半期中外政治经济领域的重大历史事件。对比表中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体现中外比较或关联,史论结合。)

  • 2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商务印书馆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宗旨在我国近现代出版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材料: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初为合伙经营的小型印刷工场,不久为满足当时社会上学习英语与西方科学文化的需要,先后出版《华英初阶》、《华英进阶》以及《商务印书馆华英字典》等中英文对照读本。

        1902年正式开设印刷所、编译所及发行所。后聘请支持维新且翰林出身的张元济担任编译所长,汇集一大批知名学者和专家加盟,制订系统全面的编辑出版计划,奠定了商务新型出版事业的坚实根基。

        1903年与日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抓住清末学制改革机遇,出版中国第一部中小学全套教科书《最新教科书》,风行全国,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草创意义。出版严复译作《群己权界论》(《论自由》),后出版多部严译名著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1904年至1914年间先后创刊《东方杂志》《教育杂志》《小说月报》《少年杂志》《学生杂志》等。

        1914年,收回全部日股,在组织方面重新调整,逐渐建立了一处(总务处)四所(编译所、印刷所、发行所、研究所)的组织系统。

        1915年第一步新式辞书《辞源》问世,开创了中国现代工具书的出版先河。

        1922年置办德国造的滚筒印刷机,印刷速度提高10倍。

        1924年商务印书馆创建了东方图书馆,不久这个被誉为“亚洲第一图书馆”对民众开放。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商务印书馆影印《四部丛刊》、校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推出了《万有文库》《大学丛书》以及《丛书集成》,达到了商务印书馆发展史上的最高峰。

    ——摘编自肖东发等著《中国出版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务印书馆的出版方向并说明其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务印书馆对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