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7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试卷更新日期:2018-03-19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中餐在演变过程中,吸收了大量外来的饮食材料和做法,比如川菜、湘菜都以辣为名,据考证,辣椒的原产地是墨西哥。据此推断川菜、湘菜等菜系的出现应不早于(  )
    A、唐朝 B、南宋 C、明朝 D、清朝
  • 2. 从1405到1433年,郑和率舰队七下西洋,在他第一次航海87年后,西方航海家的探险活动也相继开始。郑和去世之后中国的航海活动就此终结,而西方的航海活动却方兴未艾。出现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A、制度和文化的不同 B、参与者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同 C、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D、领导者和航海家的目的不同
  • 3. 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入西班牙,造成通货膨胀;同时,西班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这些现象对西班牙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推动了殖民扩张活动 B、缓和了国内阶级矛盾 C、阻滞了国内工业发展 D、提升了西班牙的国际地位
  • 4.

    对下图的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

    A、西方列强侵略手段日趋隐蔽 B、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C、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D、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 5. 有学者说,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近代化应该从18世纪中期以后开始,其主要依据是(  )
    A、人类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 B、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开始形成 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英国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
  • 6.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下列史实属于资本原始积累方式的是(    )

    ①开拓海外殖民地大肆掠夺

    ②圈地运动剥夺农民的土地

    ③黑奴贸易聚敛大量财富

    ④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7. “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这说明了(   )

    A、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 B、欧洲出现“价格革命” C、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8. 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    )

    A、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 B、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 C、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 D、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
  • 9. 下表记录了英国人费朗西斯德雷克的活动。推动其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   )

    时间事件
    1566年跟随其表兄霍金斯从非洲贩卖黑人到南美。偶尔袭击葡萄牙商船
    1572年怀揣女王发的“私掠许可证”,在南美和大西洋抢劫西班牙运输队
    1588年协助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舰队,成为当时英国出身寒微青年的偶像
    A、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 B、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C、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D、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
  • 10. 1693年,康熙患疟疾,服御医药无效。欧洲传教士献上原产美洲的金鸡纳,康熙服用后疟疾速愈。这反映了(   )

    A、传统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B、闭关锁国下的朝贡贸易繁荣 C、殖民扩张使美洲社会遭到破坏 D、地理大发现后洲际间物种的交流
  • 11. 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的主要作用在于成为了方便西.葡两国作为重金属货币的传输漏斗——为了国内的消费,用新大陆发现的重金属货币换取东方的奢侈品.据此可以推知,新航路开辟后(   )

    A、西葡封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东方在贸易中占主导地位 C、西葡未实现有效的资本积累 D、世界市场的雏形已经出现
  • 12.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0

    515

    685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结构
  • 13. 英国商人托马斯·孟(1571—1641)是当时欧洲流行的贸易差额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以增加货币的流入量。其理论(   )

    A、适应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B、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 C、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阻碍了英国工业的发展
  • 14. 从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考察,对外贸易政策可归纳为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两大类型。下列有关两种贸易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行何种贸易政策取决于该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 B、重商主义属于保护贸易政策,代表商业资本的利益 C、18至19世纪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D、二战后美国一直倡导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 15.

    右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 的主要因素是(  )

     

    ①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

    ②大批土著被贩卖到欧洲

    ③传染疾病的肆虐

    ④工业生产污染严重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 16. 《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材料反映了(    )

    A、工业化限制了人们的自由 B、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 C、工业化改变传统家庭结构 D、机器主宰人们的社会生产
  • 17. 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情况统计表。(注:当时资本输出的利润率是商品输出的5倍左右)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英国(    )

    年份

    1870年

    1890年

    1910年

    商品输出(单位:万金镑)

    199.6

    263.5

    430.4

    资本输出(单位:万金镑)

    51.2

    101.3

    207.1

    A、经济扩张方式的调整 B、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 C、经济指导思想的转变 D、世界工厂地位的动摇
  • 18. 阅读下面的英国农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重变化表。这一变化可以说明(    )

    年份

    比重(%)

    1840

    22.7

    1860

    18.7

    1890

    10.2

    1900

    8.4

    A、英国农业生产严重萎缩 B、英国劳动力向海外转移 C、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D、圈地运动使农民涌入城市
  • 19. 1813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提出了关于限制进口谷物的提议,该议案规定当国产谷物低于毎夸特80先令时,禁止进口国外谷物;1815年《谷物法》正式颁布。而到1846年,英国议会在社会压力下,最终又废除了《谷物法》。该法由立到废的根本原因是(    )
    A、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兴起 B、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 C、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提高 D、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
  • 20. 据史料记载,在湖南岳州等地,“自近年(指1899年以后)设立洋船税关,生意顿盛。洋纱一宗,尤为畅销。业此者现仅有四五家,而每日所获,综计不下三四百金。惟本地所产棉花,其价日贱,且无人问津”。这一现象表明当地(  )
    A、近代民族纺织业缓慢发展 B、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加强 C、对外贸易数量的日益萎缩 D、农业商品化程度的加深
  • 21. 16世纪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贸易,16世纪后,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大,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B、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C、反映了欧洲贵族生活的奢靡 D、反映了欧洲的矿产资源匮乏
  • 22.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B、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C、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二、材料分析题

  •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世界

    中国

    18世纪中后期

    1750年,欧洲五国英、法、德、俄、意GDP共占世界份额17%。

    1781年美国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1750年,中国GDP占世界份额32%,居世界首位。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平定准噶尔的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中国至此实现了全部的统一。

    19世纪前半期

    1832年议会改革,是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又一次进步。

    18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至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先后完成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不久颁布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1820年道光帝登基,十日后其着手撤换军机大臣,改组军机处。

    1838年至1842年,中国向外输出的茶叶年均在四千多万担,到1846年达到八千多万担,生丝出口,由三千余包增至一万八千余包。

    1861年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为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19世纪60年代,中国发生洋务运动,近代工业产车;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上表为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前半期中外政治经济领域的重大历史事件。对比表中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体现中外比较或关联,史论结合。)

  • 2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初,德意志仍然是一个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1807年,德意志邦国之一的普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率先踏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他一些邦也相继进行了类似改革。1834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宣告成立,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德意志的工业化进程由此开始,并对政治统一提出了迫切要求。

    ——摘编自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

    材料二: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使得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德国工业化启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70年后德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米行、布庄等手工作坊,收纳周边各地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文集》

    材料二: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

        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引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得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等

    材料三: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1801年的15个增长到1891年的63个。从1820年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二等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10年。

    ——摘编自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城市特点及影响明清城市发展的因素?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影响中英两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差异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近代的城市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