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五册第二单元5 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课堂测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16-11-15 类型:同步测试

一、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五册第二单元5 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课堂测试题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gōng)   百福并(zhēn)  光(sháo)   不不莠(liáng) B、(wéi)  运筹帷(wù)    承(bǐng)   草木菁(jīng) C、(xué)  独一面(dāng)  友(zhèng)  流水浅(jiān) D、(qì)   来之食(jiē)   刻(juàn)   古不化(nì)
  • 2. 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凋伤 沟壑 排遣 飘泊 B、催促 箫瑟 渲染 落魄 C、文藻 逶迤 悲怆 沉郁 D、慨叹 朔漠 霜鬓 苍凉
  • 3. 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树上落下的树枝) C、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 D、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恨:极其遗憾)
  • 4. 对下列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首联着重描写王昭君的故乡的自然环境,感叹人逝村存,点出题意。 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这句的大意是说,王昭君一别汉宫而去了和大漠相连的紫台,最后只留下青冢一座沉寂在黄昏中。“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颔联紧接人逝村存之意,竭力渲染王昭君生前及死后的凄凉。 C、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颈联一方面揭示汉元帝的昏庸,一方面写昭君不忘故土,魂魄夜归。 D、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尾联的琵琶乐曲将昭君的怨恨传之千载,从侧面加强了对汉元帝的批判,收束全诗。
  • 5. 与《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中“环珮空归月夜魂”意境相同的一项是(  )

    ①昭君不惯胡沙远                      ②但暗忆江南江北

    ③想珮环月夜归来                      ④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 6. 对《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主题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写昭君不被汉皇所重,终于葬身塞北的悲剧。 B、写昭君对汉皇的恨,也寄托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C、写昭君对亲人的思念和对长安汉宫的无限向往。 D、诗人借昭君的不幸身世,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忧思。
  • 7. 请选出对其对仗理解不当的一项( )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C、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
  • 8. 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了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 B、本诗第一二句写诗人的所见所闻,一连出现了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点。 C、有人认为本诗第三四句“无边”“不尽”两词多余,其实正是有了这两个词,诗的意境才显得更为广阔深远,气象万千。 D、诗的最后两句,写外界环境带给作者的艰难苦恨和自身随着年龄增长而白了的头发,使得自己连喝酒的兴致都没有了。
  • 9.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悲凉的景物融合了诗人心头的悲凉。 B、诗中“萧萧下”绘落叶之声,“滚滚来”状江浪之势,正衬托诗人宽阔的胸怀。 C、诗中“万里”与“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呼应,这就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 D、本诗是一首七律,中间有两联对偶,韵律和谐;每句都是四个节拍,如“风急/天高/猿/啸哀”。
  • 10. 杜甫,字 , 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主义诗人。他的诗在反映社会生活、社会矛盾的深度和广度上,是任何一个诗人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他的诗被称为 , 他被称为。在艺术上,他的诗叙事、抒情委曲婉转,掩抑收敛,形成了的独特风格。

  • 11. 近体诗又称 , 是唐代形成的的通称。律诗分为。每首四联,依次称为;每联两句,上句称为;下句称为;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句都要押韵,可押可不押,一般押 , 一韵到底;中间必须对仗。

  • 12. 《咏怀古迹》这首诗通过写的怨恨,表达了诗人对她不幸遭遇的 , 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悲叹。

  • 13. 人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经常会想到诗言志,也就是说,作者经常是借助诗歌中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咏怀古迹》这首诗歌中,作者杜甫和描写对象王昭君在方面有相似之处。因此,作者是借助王昭君的悲剧命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 14. 《咏怀古迹》本首诗歌的艺术技巧主要是

  • 15. 阅读杜甫的《兵车行》,完成下面各题:

    兵车行

               杜 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1)、“牵衣顿足拦道哭”一句,写了哪些动作,表达了送行者怎样的情感?

    (2)、诗歌的最后一段一连用了几个短促的五言句,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

    (3)、杜甫为什么让役夫讲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这样的话呢?是不是重男轻女的观念真正变了呢?

  • 16. 江淹《别赋》说:“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诗人在本《咏怀古迹(其三)》中是怎样描绘“送别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