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市忻城县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思想品德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8-03-0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经保持了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这句话告诉我们(    )
    A、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B、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明 C、中华文明让世界其他各国的文明黯然失色 D、世界各国的文明都出自中华文明
  • 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下列格言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是(    )

    ①“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②“塞翁矢马,焉知非福”

    ③“礼之用,和为贵”            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3. 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要获得财富就必须(    )

    ①靠勤奋劳动  ②有发现财富的慧眼  ③等待机遇到来  ④敢于创新和开拓进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4.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可以不择一切手段获得财宫 B、财富的取得要通过合法正当的方式 C、富有是每个人的愿望,人们应当寻找暴富的方法 D、只有劳动收入才是合法的
  • 5. 在今天,我国公民所缴纳的每100元税款中就有17.6元用于发展教育事业,14.7元用于能源,交通等基础建设,8.7元用于改善治安状况,3.7元用于社会救助,还有的用于国防及科技术研究等方面。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的税收(    )
    A、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B、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具有强制性的特征 D、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因此要求(    )
    A、我国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纳税人 B、每个公民都应该具有“纳税人”的意识 C、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不履行义务 D、非法渠道取得的收入可以不纳税
  • 7.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灭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是(    )
    A、智慧与开拓精神 B、劳动 C、资本与管理 D、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
  • 8. 四川有一个马依村,海拔2600米,土地贫瘠,道路崎岖。村民们每10天逢集时才能吃到大米,肉一年最多吃3次。从中,你读到的信息有(    )

    ①他们的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

    ②造成他们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生活的自然环境恶劣

    ③他们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

    ④他们无权享受我国社会发展的成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9. 为了咱们父母为了咱的娃,也为了更多的高楼大厦,我们进城闯天下。身上沾泥,脸上挂汗花,历经艰辛不怕风吹雨打……兄弟姐妹把胸膛挺起来,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未来,我们的人生一样好年华……一改编自《农民工之歌》 
    据此回答小题。
    (1)、上述材料反映出农民工的状况是(    )

    ①他们是弱势群体的主体

    ②他们进城闯天下是为了给城里盖高楼大厦

    ③他们吃苦耐劳、坚毅乐观

    ④他们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为使农民工的将来和其他人群一样拥有好年华,需要国家(    )

    ①农民工自强不息

    ②政府着力解决他们面临的社会保障、权益保护,子女就学等诸多的问题和困难

    ③城市人改变对他们根深蒂固的歧视态度

    ④国家出台法律,使农民工享有的权利有法可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0.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告诉我们(    )
    A、付出并不需要回报 B、关爱别人就要牺牲自己 C、玫瑰的香味很浓,即使已经送人了,自己手里还留有香味 D、付出的同时也有收获,在关爱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最美好的情感
  • 11. 如图反映了(    )

    ①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③要把扶贫工作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

    ④有利于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④
  • 12. 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能达到绝对公平,但我们仍然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做出不懈努力,这种说法(    )
    A、承认世界上没有公平 B、肯定了人们对公平追求的必然性 C、否定了公平的存在可能 D、否定了任何社会都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 13. 当我们看到圆明园中被盗国宝“我想回家”图片时,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或认识有(    )

    ①落后就会挨打

    ②我国目前的中心工作就是追回国宝

    ③近代以来,我国的灿烂文化遭到列强的严重破坏

    ④建设现代化中国,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4.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两首不同的诗篇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  )
    A、艰苦奋斗 B、改革创新 C、团结统一 D、渴望独立
  • 15.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可容外族之赞叹,不容外族之觊觎。”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  )

    ①是一个好战的民族      ②强烈的爱国心

    ③是一个虚伪骄傲的民族  ④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16. 在革命战争年代产生了“长征精神”,新时期出现了“航天精神”,对这两种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们是一脉相承的                                                        ②它们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表现 
    ③ 长征精神已被航天精神取代,长征精神已经过时   ④它们都体现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17.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世界各国积极防范和阻击甲型H1N1流感

    ③我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④神舟七号成功发射,实现首次太空漫步 

    ⑤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 D、③④⑤
  • 18. 我国制造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三大差距:一是创新能力不强,二创新体系尚未形成。这告诉我们(    )

    ①我国在科技领域同发达国家相比处于劣势

    ②我国的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③我国目前在世界上虽然属于发达国家,但与世界强国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④我们要有高度的紧迫感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19. 俗话说:“口袋丰,不如脑袋丰”、“纵有家产万贯,不如薄技在身”。这说明(    )

    ①智慧创造财富   
    ②勤劳创造财富     
    ③科技创造财富    
    ④金钱创造财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20. 李某在路上拾得一个钱包,内有现金数万,喜不自禁,占为己有。失主知道后请求归还,但吴某拒不交还,于是失主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吴某交还全部款项,并承担诉讼费用。这个案例说明(    )

    ①见利忘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

    ②不是自己的合法所得,就不能占为己有

    ③取得不当的利益,应当返还受损失的人

    ④任何人不得将他人的遗失物非法占为己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21. 在我国人民生活总体已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我们党进一步提出了______的新目标。这为每个公民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创造了一个日益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 D、实现超级大国
  • 22. 人人生而平等指的是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下列行为中,属于平等的是(    )
    A、刁某通过送礼给领导,谋取了好的工作岗位 B、工商管理人员李某放纵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商家 C、王某处理事情时袒护他的亲戚 D、班干部选举中,根据选票多少来确定班长
  • 23. 我们在为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喝彩的同时,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当代中国的最基本国情是(  )
    A、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B、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二、简答题

  • 24. 观察图《习俗遇到现实》,完成下列任务或回答问题

    (1)、这图反映了什么现象?
    (2)、请写出两个我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日期。
    (3)、我们应该如何健康、文明过节?
  • 25. 怎样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强的母亲说:“一提起零花钱,我心里就隐隐作痛。自己的家庭一直不是很富裕,尽管平时总是教育儿子要节俭,但儿子却总是喜欢与同学攀比,更没想到的是,儿子竟然几次偷拿家里的钱。”

    材料二:初中生用零花钱“摆阔”请客,一桌竟然花了1200元。

    (1)、请指出材料一中“儿子”的不正确行为。(要求:请写出三种,语句完整)
    (2)、结合材料,谈谈应怎样使用零花钱?
    (3)、中学生为什么要培养勤俭节约的品德?
  • 27. 阅读材料,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有一连串有关“消除贫困”的关键词:缓解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继续减少贫困人口,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材料二:专家指出:“全面小康”不仅意味着中国要把蛋糕做得更大,而且要“切”得更公平,更好地“惠及十几亿人口”。这就要在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处理好“先富”与“后富”的关系,东部与西部的关系.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努力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1)、以上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2)、国家为什么要强调“缩小收入差距,减少贫困人口”?
    (3)、为了把蛋糕“切”得更加公平,国家做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