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8-02-06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数罟(cù) 洿池(kuā) 弃甲曳兵(yè) B、孝悌(tì) 饿莩(fú) 养生丧死(sānɡ) C、狗彘(zhì) 鸡豚(tún) 庠序之教(xiánɡ) D、衣帛(bó) 畜(chù)养 请以战喻(yù)2. 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 ⑧移其粟于河内
A、⑤⑦⑧ B、①③⑤ C、③⑥⑧ D、②④⑤3.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 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树之以桑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王道之始也5.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寡人(古代国君的谦称) 河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 B、不加(更)少 弃甲曳兵(拖着兵器)而走 C、填然鼓(敲着战鼓,动词)之 兵刃(锋刃)既接 D、直(只是、不过)不百步耳 是亦走(行路)也6.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直”与“直不百步耳”中的“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中通外直 , 不蔓不枝 B、直好世俗之乐耳 C、系向牛头充炭直 D、家产直不过五百金7.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 B、察邻国之政 C、邻国之民不加少 D、寡人之民不加多8.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请”字与“王好战,请以战喻”中的“请”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B、若弗与,则请除之 C、乃置酒请之 D、其造请诸公9.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伋(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 B、孟子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 C、《孟子》共七篇,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 D、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10. 下列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二、文言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 ,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 ,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凶亦然 凶:荒年。 B、鸡豚狗彘之畜 畜:畜养。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约束。 D、王无罪岁 罪:作恶。(2)、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邻国之民不加少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B、直不百步耳 系向牛头充炭直 C、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 , 揭竿为旗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日出江花红胜火(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梁惠王虽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在实质上没有区别,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关系。 B、孟子的“王道”理想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使民生有保障,能够解决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等问题。 C、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比,意在突出梁惠王把“涂有饿莩”的现状归罪于荒年,如同把杀人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 D、《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注重排比的运用,如在论述“使民加多”的道理时,通过排比的运用,使文章音节铿锵,气势充沛。(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②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万章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②!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曰:“如琴张、曾晳、牧皮者③ , 孔子之所谓狂矣。”“何以谓之狂也?”曰:“其志嘐嘐然④ , 曰:‘古之人!古之人!’夷⑤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⑥!乡原,德之贼也。’”
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⑦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万章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⑧ , 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⑨。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⑩矣。”
(节选自《孟子·尽心下》)
【注】①万章:孟子的门徒。②狷(juàn):洁身自好。③琴张、牧皮:未详。曾晳:孔子的弟子。④嘐嘐(xiāo xiāo):志大言大的样子。⑤夷:句首助词,无义。⑥原:同“愿”,谨善。⑦踽踽(jǔ jǔ):独自走路,孤单的样子。⑧佞(nìnɡ):能说会道。⑨慝(tè):奸邪。
(1)、对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吾党之士狂简 简:威仪堂堂 B、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 掩:遮蔽、遮盖 C、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 憾:仇恨、怨恨 D、孔子以为德之贼 贼:残害……的人(2)、以下五句分别编成四组,全都批评“原人”的一组是( )①非之无举也
②孔子以为德之贼
③恶利口,恐其乱信也
④居之似忠信
⑤言不顾行,行不顾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的弟子万章,对孔子身在陈国却思念鲁国的狂放之士感到不解,认为是错误的。 B、孔子在交友的过程中,首选中道之士,次而选狂放之士,再次选狷介之士;对于乡原之士深恶痛疾,不与交往。 C、孟子认为狂放之士虽然胸怀大志,并能讲一番道理,但他们的行为却常常不能与他们的语言相一致。 D、孟子认为,孔子身在陈国却思念鲁国的狂放之士是正确的。(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②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1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楚生鹿当一而八万。管子即令桓公与民通轻重,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田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干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修谷。”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而卖之。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 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什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买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 , 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漕粟千赵。赵籴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粜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赵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 将:率领 B、什至而金千斤也 什:十倍 C、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赋:给予 D、衡山之民释其本 本:农耕(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使人之楚买生鹿 载粟而之齐 B、其人民习战斗之道 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 C、楚王果自得而求谷 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D、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 楚以生鹿藏钱五倍(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藏谷十之六 把十分之六的粮食储藏起来 B、天且以齐私楚也 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 C、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衡山兵器的价格一定翻倍 D、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燕、代、秦就带领衡山的使节回国(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①楚民即释其耕农畋而
②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5)、在下面每个人物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用来评价人物在文中的表现。①桓公 ②管子 ③衡山之君
(6)、本文讲述了管子运用谋略的故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李大性,字伯和,端州四会人。少力学,尤习本朝典故。以父任入官,进《艺祖庙谟》百篇。又言:“元丰制,六察许言事,章惇为相始禁之,乞复旧制,以广言路。”从臣力荐之,迁一秩,为湖北提刑司干官。未几,入为主管吏部架阁文字。丁母艰 , 服阕,进《典故辩疑》百篇,皆本朝故实,盖网罗百氏野吏,订以日历,核其正舛,率有据依 , 孝宗读而褒嘉之。
擢大理司直,迁敕令所删定官,通劓楚州。郡守吴曦与都统刘超合议,欲撤城移他所,大性谓:“楚城实晋所筑,最坚,奈何以脆薄易坚厚乎?”持不可。台臣将劫其沮挠,不果。会从官送北客,朝命因俾廉访,具以实闻,遂罢戎帅,召大性除太府寺丞。
陈傅良以言事去国,彭龟年、黄度等继皆去。大性抗疏言:“朝廷清明乃使言者无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数人之心皆本受君知其爱君任其去而不顾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将不止此。”
为户部待郎,升尚书。朝论将用兵,大性条陈利害,主不宜轻举之说,忤韩侂胄意,出知平江,充荆湖制置使。江陵当用兵后,残毁饥馑,继以疾疲,大性首议振贷 , 凡三十八万缗有奇。前官虚羡① , 凡十有四万五千缗,率蠲放不督,民流移新复业者,皆奏免征榷。边郡武爵,本以励士,冒滥滋众,大性劾两路戎司冒受逃亡付身,凡三千四百九十有七道,率缴上毁抹。江陵旧使铜镪,钱重楮轻②。民持赀入市,有终日不得一钱者。大性奏乞依襄、郢例通用铁钱,于是采货流通,民始复业。除刑部尚书兼详定敕令。卒于家,年七十七,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文惠。
(选自《宋史·李大性传》,有删改)
【注】①羡:盈余。②钱重楮轻:指纸币不能兑换成铜钱,贬值。楮:纸币。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清明/乃使言者无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数人之心/皆本爱君/知其爱君/任其去/而不顾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将不止此 B、朝廷清明/乃使言者无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数人之心/皆本爱君/知其爱君/任其去而不顾/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将不止此 C、朝廷清明乃使言者/无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数人之心/皆本爱君/知其爱君/任其去而/不顾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将不止此 D、朝廷清明乃使言者/无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数人之心/皆本爱君知/其爱君任其去/而不顾/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将不止此(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母艰,遭逢母亲丧事。古代在职的官员,如父母去世,一般要辞官回家,为父母守孝。 B、敕,可以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皇帝下达制令的形式一般有谕、旨、策、制、诏等。 C、榷,文中指税。榷,也指专卖。古代很早就有专卖制度,主要产品有盐、茶、酒等。 D、刑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刑法、诉讼、军令、考课等事务,长官是刑部尚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大性积极进言,主张广开言路。他因父亲的恩荫步入任途,积极进献文章;他反对章惇禁言的做法,认为应该恢复以前的进言制度。 B、李大性关注边防,为政务实。楚州郡守和都统想弃城而去,李大性表示反对,差一点被台臣弹劾;李大性把察访情况如实报告朝廷,有官员被惩处。 C、李大性不惧权贵,力除弊政,他反对出兵打仗,得罪人而被调出京城;前任官员不追讨欠税,他予以纠正;有人利用边防政策进行舞弊,他予以处理。 D、李大性关注民生,体恤百姓。江陵地区使用铜钱,纸币贬值,有人做买卖一天换不到一枚铜钱,李大性建议使用铁钱,解决了民生问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盖网罗百氏野史,订以日历,梧其正舛,率有据依。
②江陵当用兵后,残毁饥馑,继以疾疫,大性首议振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