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年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9 种群的特征

试卷更新日期:2018-01-24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稳定型的出生率最大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 2. 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如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 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
  • 3. 调查某地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2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田鼠40只,将捕获的鼠标记后,在原地放生,数月后,在原地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标记的个体为8只,则该地调查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大约为(  )
    A、40只 B、320只 C、180只 D、288只
  • 4. 如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 B、绵羊数量达到 K2 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快 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 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 5. 下列实验操作过程中正确的是(  )
    A、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B、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灼烧灭菌后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C、将鸡血细胞置于清水中,待其吸水涨破后离心获取纯净细胞膜 D、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摇匀酵母菌培养液后取样计数
  • 6. 题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7. 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分别为t3和t5 B、t2﹣t3时间段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t1﹣t2时间段内甲、乙种群都呈“S”型增长 D、t4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 8. 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图(注:横轴为诱捕灯间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 Na 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 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有关,与灯高无关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
  • 9. 如图表示数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某种群在受到某些因素影响后种群数量发生变化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若如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 B、若如图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 C、图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D、若如图所示为海洋中某鱼的种群,d点时进行捕捞的最大捕捞量应大于K/2
  • 10. 在一个计数室(中央大格)中有25中格,一个中格含16小格.大格的边长为2毫米,盖玻片与计数室底部的距离为0.1毫米.若5个中格酵母菌总数为N,那么100毫升酵母菌培养液中所含酵母菌数为(   )
    A、5N×104 B、1.25N×106 C、5N×106 D、2N×107
  • 11. 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最大数量 B、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C、环境容纳量由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D、种群的指数增长会受到环境容纳量的限制
  • 12. 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b表示年龄组成,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大 C、若种群为“S”型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的年龄组成一直是增长型 D、除了图中所示特征外,种群还具有空间特征
  • 13. 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 14.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 15.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B、可采用样方法对一支试管中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 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当酵母菌数量过多时可先将培养液稀释后再计数 D、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滴加培养液,然后放置盖玻片
  • 16. 某农场面积约140hm2 , 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由于鹰的捕食,黑线姬鼠的年龄组成有可能发生改变
  • 17. 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B、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不可能为零 C、该种群年龄结构随季节的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影响该种群密度
  • 18. 如图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000个
  • 19. 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均为“S”型增长 B、若某条件引起种群乙变为曲线丙所示情况,则导致这一变化的 原因最可能的是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C、一般情况,气候是影响曲线中ab段波动的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 D、曲线甲可用于表示封闭环境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 20. 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K2 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K2 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二、综合题

  • 21. 如图1表示某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出生量、死亡量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K值又称为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2)、该种群密度为时,可以获得最大的可持续产量;随着种群密度逐渐增大,该种群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是;自然条件下,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可能/不可能)超过K值.
    (3)、在如图2所示空白坐标上,画出该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要求K点以后也要画出)
  • 22. 如图是“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影响研究”获得的实验结果,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本研究的主要实验思路是:将等量酵母菌接种到灭菌过的中,并将培养装置于除以外其它条件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每隔一定时间,检测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
    (2)、曲线表明曲线对应的培养温度更接近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
    (3)、在运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为保证样品液充满整个计数室,应先 , 再从一侧滴加样品液,使样品液渗入计数室.若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正确的计数方法是
    (4)、某同学在利用显微镜直接统计酵母菌数量时,采用先向1mL样品液中加入4mL无菌水,再向其中加入5mL密度为20个/mL的红细胞悬液,经染色、固定后,随机选取5个视野,统计结果如下表:

    视  野 编 号

    1

    2

    3

    4

    5

    观测到的红细胞数

    8

    7

    9

    8

    8

    观察到的酵母菌数目

    5

    4

    4

    5

    7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计算出样品培养液中酵母菌密度大约为 . 这一数据比培养液中活酵母菌数(基本相等/偏大/偏小).

    (5)、曲线表明,不同培养温度条件,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都基本相等,这是因为
  • 23. 图甲两条曲线分别表示r对策两类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线表示Nt+1=Nt . K对策物种的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绝灭点(X点),当物种数量高于X是,种群可以回升到S,但是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就会走向绝灭,这正是很多濒危动物所面临的状况.r对策物种只是一个稳定平衡点而没有绝灭点,这正是人们消除有害生物的危害所面临的状况.请回答:

    (1)、当种群基数较少时,种群增长为负值的是对策;当种群基数较少时,种群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的是对策,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是对策.
    (2)、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
    (3)、若在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裕的理想环境下,鼠的数量会出现图乙中的曲线1的增长趋势,此时需控制该曲线数学公式模型中的参数来有效控制鼠害.
    (4)、图乙曲线Ⅱe点是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缓解草原的鼠患,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a的角度将会在调查草原鼠的种群时得到的结果是N只/km2 , 鼠的记忆力较强,由此推测该调查结果与真实结果相比(填“偏大”、“相等”或“偏小”)蛇与限通过吃与被吃调节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大熊猫属于K对策生物,为了保护大型猫,最有效的措施是 , 它对推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很重要,说明大熊猫有价值.
  • 24. 如图是1845年至1935年的90年间,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曲线a表示的是的种群数量变化,其数量最多时曾达到只.
    (2)、猞猁和雪兔的关系为 , 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有①;②
    (3)、1935年后的10年间,人类对猞猁毛皮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大量捕杀猞猁后,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是
    (4)、在1890~1935年期间,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K值为只左右.从图中任意一时段可看出,猞猁种群的K值(填“早于”或“晚于”)雪兔的K值出现(注: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
  • 25. 如图甲为种群的年龄结构图,图乙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B表示型,决定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针对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常用的调查方法是
    (2)、图甲中三种类型种群的发展趋势一般不会出现图乙增长趋势的是 , 图乙中d点表示是
    (3)、图乙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 , 对应图丙的点是 . 若该动物是一类食量很大的啮齿类动物,容易破坏植被,为避免对新环境造成破坏,应在点开始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