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模拟试卷(三)
试卷更新日期:2018-01-2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社会。我国的人类活动最早出现于( )
A、约70万年前 B、约20万年前 C、约70万—20万年前 D、约170万年前2. 卢汉同学写出的下列历史关联,错误的是( )A、司马迁——《史记》 B、贾思勰——《齐民要术》 C、王羲之——《 兰亭集序 》 D、顾恺之——《水经注》3. 下列关于秦汉科学技术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医疗学的基础 C、华佗支撑了“麻沸散” D、《九章算术》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4. 关于“西域都护”的建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域都护建立于公元前60年 B、“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0国 C、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D、它的设置说明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成为我国领土的组成部分5.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与该成语相关的战役是(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垓下之战6. 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周时期 D、夏商时期7. 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开始于( )A、秦始皇 B、隋文帝 C、汉武帝 D、唐太宗8. 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诸侯割据混战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D、历史走向统一的趋势9. 导致秦朝很快灭亡的主要原因有( )①秦始皇广建宫殿陵墓 ②沉重的赋税和徭役 ③严酷的刑罚
④秦二世的黑暗统治 ⑤土地集中严重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10. 孝文帝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他要求南迁的鲜卑人一律穿汉服、学汉语、改汉姓、与汉人通婚。他的目的是( )A、恢复北方生产 B、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C、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D、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11. 三国鼎立局面最后形成是在( )A、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结束 B、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 C、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 D、公元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12. 下列史实,在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可能查阅到的是( )A、华佗制成“麻沸散” B、汉明帝建造白马寺 C、蔡伦改进造纸术 D、陈胜吴广起义13. 以前丝绸之路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如果今天你踏上丝绸之路,看到的不再仅仅是大漠、长河、落日。从古城西安出发,一路西去,漫漫长路……就像一次人生的回放。遥想历史,下列对古代丝绸之路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B、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C、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D、横跨亚欧的洲际铁路14. 长沙新闻网2016年5月7日报道:常德汉寿县聂家桥乡茶铺村的一处施工工地发现了一座东晋古墓,湖南省考古所专家实地勘察后评价:“这座墓非常重要,非常珍贵。”东晋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是( )A、316年、司马炎 B、317年、司马懿 C、317年、司马睿 D、316年、司马昭15.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一致,汉文字却是统一的。这是因为( )
A、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B、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C、文字书写在丝帛和竹简上 D、秦始皇统一了文字16.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青城山则被誉为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据此推断,这两处人文景观分别最早形成于( )A、春秋、战国 B、春秋、秦朝 C、战国、西汉 D、战国、东汉17. 淝水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之处是( )①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企图南下统一全国
②战役均以南方政权的胜利而结束
③骄傲轻敌都是战败者的失败原因之一
④少数民族原居住地区阶级矛盾尖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18. 下列事实,按因果关系排列,应该是( )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③曹操统一北方 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19. 东汉、魏、晋时期,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哪两个民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
A、氐族和羌族 B、鲜卑族和匈奴族 C、匈奴族和羯族 D、羌族和鲜卑族20.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下列属于它的表现的是( )A、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B、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C、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D、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21.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段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商朝、秦朝、三国 B、秦朝、隋朝、三国 C、商朝、秦朝、隋朝 D、隋朝、宋朝、明朝22. 洛阳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所给选项中曾经在此建都的是( )①秦朝 ②西汉 ③东汉 ④西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3. 下列远古人类中,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是(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半坡居民 ④河姆渡居民
A、① B、② C、②③ D、③④24. 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体系,帝国采取“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的措施。这表现在( )A、北讨匈奴、南征北战、开凿灵渠 B、联络月氏、北击匈奴、通婚和亲 C、修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 D、修筑驿道、收复河套、开发象郡25. “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A、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B、都是为了实现稳定与繁荣 C、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D、都是为了解决农民的疾苦二、问答题
-
26.
图一 图二 图一 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
(1)图一的房屋名称叫什么?
(2)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
(3)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三、材料分析题
-
27. 加强中央集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是如何顺应这一潮流的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又设……5郡。除內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41郡。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一千个。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汉书》
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大一统”之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被废除的地方政治制度又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二中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作用。(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为了形成思想上的大一统实行了怎样的政策?(4)、概括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制度和措施的共同作用。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张骞传》:“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一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材料三:“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材料四:“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农天下。”
﹣南朝《宋书》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的依据。(2)、据材料二,指出张骞出使西域后开辟的连接东西方贸易通道的名称。(3)、比较材料三,四,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的变化。(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从材料三到材料四这种变化的原因。29.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学完七年级上册历史,七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主题为“中国古代史上的变法与改革”的探究活动,请你来参加。
【图释改革】
鲜卑姓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赖
贺
丘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狐
陆
贺楼
楼
【探究改革】
材料一: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秦成为第一强国。”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
(1)、如图中A,B两处的人物分别是谁?(2)、表格中的姓氏改变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再列举出该事件中的一项措施?(3)、请你写出“秦国新法”的具体内容。(任写出2点)(4)、结合材料二,请你归纳图二的这场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5)、通过上面的分析与探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