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8-01-2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各项中,与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是(  )
    A、赛龙舟  土楼 B、秧歌舞  窑洞 C、泼水节  吊脚楼 D、青稞酒  碉楼
  • 2. “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八尺汉子眼泪流,出嫁的姑娘也回头”,这是对我国哪个地形区的描述(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 3. 读“黄土高原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黄土高原主要位于(    )
    A、宁夏、陕西、河南、河北 B、甘肃、四川、宁夏、河南 C、甘肃、宁夏、陕西、山西 D、陕西、山西、河南、河北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土壤质地疏松  ②降水稀少  ③植被覆盖率低

    ④过度放牧、陡坡耕种  ⑤修筑梯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 4. 下列哪幅图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

    A、黄土塬 B、黄土川 C、黄土峁 D、黄土梁
  • 5.

    观察:同等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实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观察实验得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是(    )

    A、植被茂密,水土流失严重 B、植被稀疏,水土流失较少 C、植被疏密与水土流失无关 D、植树种草是减少水土流失的主要方法
    (2)、由上述原因导致的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

    A、巴西高原 B、黄土高原 C、德干高原 D、伊朗高原
  • 6. 黄河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土流失导致黄土高原地震频发 B、台风是黄土高原主要的自然灾害 C、地表缺少植被保护是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 D、围湖造田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 7. 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B、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 C、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D、居民主食是大米
  • 8.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

    A、气候干燥,黄土土质疏松 B、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C、千沟万壑 D、人们不合理地利用土地
  • 9. 黄土高原南连秦岭,北抵长城,西起乌鞘岭,东至(    )

    A、大兴安岭 B、武夷山 C、贺兰山 D、太行山
  • 10. 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导致资源开采过多 B、工业污染日益严重 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D、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 11.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居民现代生活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居民的食物发生变化,如今黄土高原的人们以海鲜为主要食材 B、越来越多的居民离开窑洞,住进宽敞明亮的四合院 C、黄土高原上修建了许多公路,老百姓的出行以马车为主,逐渐方便起来 D、居住在黄土高原深处的人们通过电脑及手机上网,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
  • 12. “高原绿了,农民富了”。说明黄土高原治理的根本是(  )

    A、多施有机肥,改良土壤 B、在沟里打坝淤地 C、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 D、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二、综合题

  • 13.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的地区。
    (2)、该地区是我国农业由农耕区向区过渡的地带。
    (3)、图中数据说明该地区现象严重。造成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导致黄河下游形成典型的现象。
    (4)、对该地区的治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B、坡地筑梯田、沟谷修堤坝,实现土不下坡 C、禁止小煤窑的私挖滥采,减少对地表的破坏 D、无条件地扩大煤炭开采量,筹集治理环境的资金
    (5)、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本地区正努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绿色产业。这里山川特色鲜明,历史古迹众多,民俗文化独特,为大力发展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 14. 读黄土高原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山脉A , B

    高原D , 省区G(简称);

    山脉B是省和省的分界线。

    (2)、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  )
    A、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地形平坦,一望无际 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3)、目前,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4)、治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等生物措施与修建等工程措施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