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仿真测试卷(A)

试卷更新日期:2018-01-1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血缘关系,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材料是(    )
    A、孔子说:“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B、《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 C、《左传》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D、《左传》载:“故王臣公,公臣大夫。”
  • 2.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B、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 3. 著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曾提出“历史三峡论”: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为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符合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
    A、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D、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
  • 4. 开元廿五年,唐玄宗专门下诏,明确科举考试:“……自今以后,每岁诸色举人……仍委侍郎专知。”诏书中所说的侍郎应该是(    )
    A、中书侍郎 B、门下侍郎 C、礼部侍郎 D、吏部侍郎
  • 5. 元朝划分行政区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的行省。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岭南,直到今广西。元政府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A、加强专制皇权 B、防止地方割据 C、发展地方经济 D、扩大统治区域
  • 6. 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是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划分依据是(    )
    A、秦朝实行郡县制 B、隋唐科举制的实行 C、明清专制制度的强化 D、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
  • 7. 明初,朱元璋立了一块“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但事与愿违,明王朝却成为历代宦官干政最厉害的王朝。宦官干政的根源是(    )
    A、明朝皇帝懦弱无能 B、明朝推行特务统治 C、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D、明初废除了丞相制度
  • 8. 在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中,政府官员明显有皇帝家仆的性质;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把皇帝家仆正规化、权力化;明清时期取消丞相制,皇帝直接指挥六部,把家族式统治扩大到整个国家机器。这一变化过程体现的古代中国政治的发展趋势是(    )

    A、公天下意识不断加强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家天下”意识不断强化 D、皇帝治理国家的能力不断下降
  • 9. “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它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    )
    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处理国政 C、明朝皇旁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明代皇帝不信任内阁,自己经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
  • 10. 伯里克利时期几乎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雅典人相信抽签是天意所归,赋予它以一定的神圣意义,因此也更显得公平。这表明雅典( )

    A、政治环境阻碍人文思潮产生 B、旧有贵族退出政治舞台 C、提供了相对广泛的参政机会 D、宗教势力操控政治生活
  • 11. 2014年,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如果他领导的保守党在2015年的大选中胜出.将举行英国是否退出欧盟的全民公投。当选后,他的这一行为(    )
    A、应对议会下院负责 B、会遭到议会上院的否决 C、必须得到国王授权 D、不可能得到内阁的支持
  • 12. 历史学家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
    A、共和制和议会制 B、君主制和共和制 C、立宪制和共和制 D、君主制和议会制
  • 13.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
  • 14. 汤因比曾评价说,“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是在评价(    )
    A、美国联邦共和国的建立 B、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法国共和制战胜君主制 D、中华民国的建立
  • 15.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6.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这一现象说明(    )
    A、中国的自然经济尚未开始瓦解 B、当时爆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C、五口通商改变了中国外贸布局 D、世界市场形成后对华贸易减少
  • 17. 西方列强在19世纪40—60年代对中国进行侵略的主要目标是(    )
    A、割占中国的领土 B、迫使中国签订“城下之盟” C、勒索巨额战争赔款 D、强迫中国开埠通商
  • 18. 有学者认为:“八国联军惊醒了中国这头“沉睡的巨人”,……让中国人向世界看齐,不自觉的参与世界近代化进程”。对作者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B、八国联军侵华进一步惊醒中国人,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C、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开始认识世界 D、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国造成深重灾难
  • 19. 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 )
    A、清政府角色的变化 B、中国主权丧失殆尽 C、民族矛盾缓和 D、阶级矛盾激化
  • 20.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他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 21. 据统计,自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国内新成立的公开团体有682个,其中政治类团体312个,主要集中在京、津、沪、宁、穗等地,而京、沪两地又占1/2以上。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末“新政”的推行 B、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C、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民主权利
  • 22. “……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旋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是(    )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C、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反映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 23. 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    )
    A、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成立,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 C、中国共产党接受民生主义主张,开展土地革命 D、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
  • 24.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个人共同目标是(    )
    A、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B、实现君主立宪制 C、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D、建立民主共和国
  • 25. 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
    A、民族独立和富强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建立社会主义
  • 26.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国共产党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 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D、中国共产党内出现在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
  • 27.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
    A、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B、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C、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28. 在十月革命前夜,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韧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党选进立宪会议!”文中的“号召”旨在(    )
    A、取得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B、希望与临时政府分享权力 C、通过和平的方式夺取政权 D、武力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
  • 29. “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的反映了罗马法的实质是(    )
    A、罗马法十分严酷野蛮 B、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C、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 D、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 30.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二、非选择题

  • 31. 17世纪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实行宪政制度,国王的力量已经很有限了,并且在法律的牢笼中变得温顺;国家在众多人手中运行,随着经济的增长,个人权力永远不能再左右国家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9年,威廉接受了阐明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利法案》。这一法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议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本国法律和法令的确认:鉴于英国法律是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他们所属官吏和大臣也都应按照同样的法律为国王效力。

    ——英国《王位继承法》

    材料三:(18世纪英国)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1760年乔治三世即位,他把乔治一世时起几乎一直在执政的辉格党人赶下台,开创了一直延续到1830年的托利党人独霸的局面。……革命民主主义者潘恩的批评最为深刻,他说:“尽管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但同时我们也十分愚蠢,曾让国王掌握了钥匙。”

    ——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得以颁布的背景。这一法案有何重要意义?
    (2)、材料二文件体现了哪些重要民主理念?材料一,二有什么关系?
    (3)、据材料三概括18世纪英国国王拥有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上半期英国人针对这一状况是如何推进其民主进程的。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以来英国政治体制演进的基本趋向。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材料二: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材料三: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材料四:胡绳在《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指出: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的事例。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材料二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3)、依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4)、材料四与材料二的评价是否矛盾?你如何理解材料四对中华民国成立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