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试卷更新日期:2016-10-27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从1985年起,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改革的企业是(   )

    A、乡镇企业      B、国有企业 C、私营企业 D、中外合资企业
  • 2.

    右图是某同学在历史课上记录的复习提纲据此判断,这节课复习的专题是(   )

    A、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B、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 C、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D、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立了深圳等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  )


    A、成为农村改革的开端 B、标志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 D、回应了邓小平南方谈话
  • 4.

    活动课上,小向同学们展示了两张泰州市1987年发行的购粮券和柴油供应票(见下图)。并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A、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匮乏 B、这是当时人们购粮、买柴油所需的票证 C、这两张票证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 D、票证退出历史舞台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 5. 在如今“中国流行语”排行榜上,赫然在列的有“中国梦”、“正能量”等词句。20 世纪以来,中华民族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经历了 90 多年的探索历史,按时间先后顺序 实现了以下哪些梦想(  )

    A、 独立梦、强国梦、飞天梦、回归梦 B、振兴梦、独立梦、崛起梦、统一梦  C、觉醒梦、独立梦、崛起梦、飞天梦 D、觉醒梦、振兴梦、独立梦、统一梦
  • 6. 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 7. 1992年陪同邓小平巡视的陈开枝这样比喻:“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它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摆正了。”(陈伟国《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研究》)“航船摆正了”的含义是(   )

    A、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C、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D、广东设立首批经济特区
  • 8. 在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说:“广东省委提出了一个设想,利用自身优势,先走一步,在沿海划出一些地方单独管理,设置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和贸易合作区,以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办企业。这一“设想”后来成为现实,所“划出的一些地方”就是后来的(   )

    A、经济特区 B、特别行政区   C、民族自治区 D、沿海经济开放区
  • 9. 名字往往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下列搭配有误的是(   )

    A、1951年——张援朝  B、1953年——杨跃进 C、1967年——王文革   D、1980年——刘开放
  • 10. 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新局面,在这一格局中,首先开放的是(   )

    A、经济特区  B、沿海港口城市 C、经济开放区 D、内陆大城市
  • 11.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作出以上重大决策的党的会议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 12. 按照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  )

    A、按劳分配 B、股份制改革 C、政企分开 D、多种所有制并存
  • 13. 歌曲和口号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 下列建国后的歌曲和口号, 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②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④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A、②③①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
  • 14.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

    A、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 D、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
  • 15. 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开端的是    (    )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D、中共十五大召开
  • 16. 某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次大会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 17. 作出改革开放重大战略决策的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 18. 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新中国诞生;三大改造的完成  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D、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
  • 19.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立下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生产契约。这种“包干到户”的生产形式,发展成后来的(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保障制度
  • 20.

    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下组图片,该组图片信息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民主革命之路 B、民族复兴之路 C、社会主义道路 D、改革开放之路
  • 21.

    见下表,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三年三大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22.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绘制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时期的宏伟蓝图.最早提出“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 23. “沐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春风,徐叔华成为了农业专业户,他还带领全村走上了致富之路.”材料所诉不能说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受农民欢迎 B、徐叔华走出了一条专业化发展道路 C、农村改革后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D、农业改革是农民的致富之路
  • 24. 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邓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讲话 C、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 25. 习近平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②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 ③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打开了对我开放的窗口 ④邓小平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光辉旗帜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26. 下列哪一城市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现代史上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  )

    A、上海 B、深圳 C、南京 D、厦门
  • 27. 读题表:《香港转口贸易的主要市场及比率》,表中中国内地“比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71年(比率)

    1981年(比率)

    1991年(比率)

    日本(11.8%)

    中国内地(19.3%)

    中国内地(28.7%)

    新加坡(11.6%)

    美国(11.5%)

    美国(20.9%)

    印尼(9.1%)

    印尼(10.2%)

    德国(6%)

    A、“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改革开放的实施 C、“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D、中国重返联合国
  • 28.

    如图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数据表,这种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当时我国(  )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
  • 29. 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下列属于这一范围的“改变”包括(  )

    ①发展乡镇企业     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扩大经营自主权   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30. 中国和苏联(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取得过巨大成就,对下表反映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

    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增长速度比重变化

    行业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农业

    4.5

    52.8

    43.5

    轻工业

    12.8

    29.6

    29.2

    重工业

    25.4

    17.6

    27.3

    ①农业生产增长相对缓慢    ②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③国民经济建设成就突出    ④重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