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简阳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8-01-0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面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záo)     酝(niàng)    临(lì)      缥(miǎo) B、跚(pán)     憔(cuì)      笑(nì)      怪(chēn) C、(lǚ)      伏(quán)     贪(lán)     狭(yì) D、恿(sǒng)    惚(huǎng)    塌(tān)     成(cuán)
  • 2. 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后,等它克服了这种心理障碍后,他马上变得活泼而神彩弈弈起来。 B、但在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C、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瞭亮地响。 D、我赶忙合起书来递给他看,煞有价事地问他价钱。
  • 3.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迎新晚会上,同学们看到精彩的表演,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B、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C、乔布斯锐意进取,百折不挠 , 创造了“苹果神话”,成了许多人的精神偶像。 D、日本某些政客不顾历史事实和国际法,使出浑身解数在钓鱼岛问题上制造麻烦,现在又搞什么募捐买岛,真是可笑之极。
  •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天的三岔湖是个旅游的好季节。 B、为了防止不再出事故,各个单位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C、影片《飞向未来》讲述了一个十三岁的男孩许愿。 D、林书豪在NBA的职业生涯刚刚开始,就以神奇的表现征服了亿万观众。

二、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后面小题。

    【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悟前狼假寐(才) B、起(暴躁) C、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攻击) D、增笑耳(只不过)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剩骨     一狼得骨 B、复投       久 C、刀劈狼首   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D、一狼径     相委而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仿佛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B、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C、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屠户) D、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正藏在柴草洞里,想要钻过去从后面对屠户进行攻击)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无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②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③亦皆如之。”

    【注释】①选自《列子·说符篇》。②退:回去。③为国与身:治理国家和修养自身。

    (1)、文学常识填空。

    列子,名 , 又名 , 郑国人,战国前期家代表人物之一,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于关尹子

    ②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③又报关尹子

    (3)、翻译句子。

    ①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②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4)、本文所记叙事情的含义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括?它适合于其他方面吗?请阐明理由。

三、句子默写

  • 7.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②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2)、请在刘禹锡的《秋词》和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任选一首,在下面横线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四、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决定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本是一件小事,“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2)、母亲为什么改变了主意,不走大路走小路?
    (3)、品读下面句子,说说句中划线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 , 走得很仔细 ,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小城之冬

    陈珵

        ①在北方城市读书的第二年,我已经习惯了冬季里簌簌飞扬的白雪。

        ②然而在回老家的时候,在下火车的那一瞬间,抬头看见那片已经熟悉了近20年的灰色的天空,感受着以前读书时因为需要早起而常常抱怨的阴冷的早晨,我竟然有了一种满足之情。

        ③因为这里的一切都有着故乡的味道,而故乡小城有着它独特的冬天的味道。

        ④印象中,这里的冬天难得会有和北方一般的大雪。对于我的家乡,雪是弥足珍贵的佳品。本身就很小巧单薄的雪花,在飘零的过程中,渐渐成为雨水的一部分,以晶莹娇弱的姿态坠落大地。

        ⑤小城之冬的雨水不少,然而,从来都不大,连绵不止,细密温柔,从灰色的城市上空逍遥自在地降临。太多的人总是抱怨这南方小城的冬天,阴冷,多雨,并且没有暖气。那是浸透骨髓的冰凉与潮湿。可是这样的天气却也有其独特的好处,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总是会在这样的天气给自己找一个休息的借口。

        ⑥拉上窗,开一盏温暖安宁的有橘色灯光的灯,沏一杯微烫的红茶,随意翻看手上的米兰昆德拉或者村上春树;抑或是蜷缩进温暖的被子,听那些属于冬天却可以带来温暖的声音。然后,在不经意间看见窗帘缝隙处浅灰色的安宁湿润的天空。

        ⑦雨水是多。然而,小城之冬却没有像北方那样粗犷凛冽的大风。在某种意义上,风就是为了迎合雨而诞生的。雨已经是缠绵的了,那么风自然也是温柔的。小城冬天的风,甚至很少会发出多大的声音,总是静静地吹过这个城市的冬天,吹过车水马龙的街道,吹过五光十色的橱窗。冷,却不寒;潮湿,却不黏滞。或许是冥冥之中的自然之神以其独特的温柔来抚慰这个城市匆匆急行的人们。

        ⑧我们一直可以听到这样的一句话,小城故事多。

        ⑨然而故事应该发生在这样的小城的冬天才最有味道。

        ⑩小城之冬,就像一个浸透着浅浅灰色又氤氲温暖的缓慢物语。已经习惯了匆忙的脚步,在沉默的雨水中渐渐放慢了速度;追逐速度的眼神,在慢行中开始仔细打量这个被忽略了太多的美好的城市。生活的意义在并不强烈的冬风中,慢慢从浮于表面的光鲜外衣里剥离出来,清晰到只剩下单纯的原始美好。

        ⑪我们需要这样的冬天来收容我们平日里不得不承担的疲倦。

    (选自《渤海早报》)

    (1)、第③段中说,“故乡小城有着它独特的冬天的味道”。读完全文,你认为故乡小城的冬天有什么独特的味道?
    (2)、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3)、有人认为本文第⑧⑨段有点多余,可以删去。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看法。
    (4)、《济南的冬天》采用对比的手法,将济南的冬天与北平的冬天、伦敦的冬天进行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响晴的特点。《小城之冬》也采用了这种对比,试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五、命题作文

  • 10. 巴尔扎克说:“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朦朦胧胧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

    请以“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六、诗歌鉴赏

  • 11.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小题

    锦江思

    李新

    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

    得鱼且金丝鲙,醉折桃花倚钓船。

    【注】①斫(zhuó):砍,这里指切。②金丝鲙:指生鱼片。

    (1)、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哪些内容?请概括作答。
    (2)、本诗末句中的“醉”所含感情是什么?请简要赏析

七、中国名著

  • 1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屡次逐我。”

    (1)、上文是《西游记》第27回的节选,该回目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叫什么?
    (2)、根据文段中的对话描写,说说唐僧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本文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 , 父亲却要我 , 让我感到痛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含蓄地批判了的不合理。

八、综合性学习

  • 1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为庆祝这一文化节日,学校决定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开展一次读书活动。请你随我们到下列站点参加活动。
    (1)、【留言栏】在读书心得栏里小华写下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留言。请你也摘录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故事会】小芳组织了“讲孔子、孟子的故事”活动。请你各写一则与孔子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故事参加这一活动。”

    孔子:

    孟子:

    (3)、【辩论台】小刚主持了一场“网上阅读辩论会”,正方、反方辩词如下,请你改正辩词中的病句。

    正方:“网上阅读”利大于弊。中学生网上阅读可以学到书本阅读中学不到的知识,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阅读内容,满足我们对知识的需求,还可以拓展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与书本阅读相比,网上阅读必将成为我们中学生的最佳阅读方式。

    反方:“网上阅读”弊大于利。①网上阅读的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我们中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②当前中学生热衷于网上阅读值得肯定。③网上阅读如果缺乏自律,不能正确对待是容易染上网瘾的。所以,我们中学生还是要坚守“书本阅读”。

    A、正方辩词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应把“”改为“ ” 。

    B、反方辩词中的第句(只填句子序号)不能证明反方观点。

    (4)、【展览厅】针对本次读书活动,老师请每位同学推荐一本课外读物,下面是李丽同学为赵丽宏《读书是永远的》写的推荐词,请选择你喜欢的任一作品,仿写一段推荐词。

    例 :推荐词:在《读书是永远的》这本随笔中,你看不见张狂和媚俗,却能感受到流淌于作者心中的许许多多的向往和忧伤,高贵的、典雅的、精致的、独树一帜的感觉,被亲切而忧伤的传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