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复习:专题12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试卷更新日期:2018-01-06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不包括(    )

    A、《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庶民的胜利》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狂人日记》
  • 2. 下列不是宣传维新思想的是(    )

    A、《新民丛报》 B、《孔子改制考》 C、《天演论》 D、《民报》
  • 3.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时,“所得夷书,就地翻译”。以下著作中哪些是其组织编译的(    )

    ①《四洲志》②《华事夷言》③《瀛寰志略》④《康猷纪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 4.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辙(track)、火轮机(1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 5.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议案中指出:“有了农村暴动的广泛发展,有了工农红军的迅速扩大,有了兵士群众的动摇与自觉哗变的增加,有了统治阶级这样的严重危机,的确只要在产业区域与政治中心爆发了一个伟大的工人斗争,便马上可以形成革命高潮——直接革命形势。”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    )
    A、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开始独立自主的领导中国革命 B、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C、仍然坚持“城市中心论”,革命潜伏失败危险 D、重视农村农民斗争与城市工人暴动的相结合
  • 6. 1905年,严复在与孙中山交谈中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严复认为当时的紧迫任务是(    )
    A、推翻君主专制 B、开展民众启蒙 C、发起暴力革命 D、建立立宪政体
  • 7. 据记载,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知识青年以信仰“主义”为时髦,“任凭他是什么主义,只要有主义,就比没主义好”。这说明当时(    )
    A、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 B、新三民主义已被普遍接受 C、新文化运动影响日益显现 D、传统封建思想得到了清算
  • 8. 1919年,胡适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这有助于(    )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抵制尊孔复古逆流 C、理性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D、提升国人文化素养
  • 9. 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这表明他(    )
    A、主张“中体西用” 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 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 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 10.

    下图是邓小平在某一时期的活动轨迹。以下不属于他这一时期言论(    )

    A、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改革和革命都是解放生产力
  • 11.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的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张 D、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的思想
  • 12. 1901年6月,梁启超在《过渡时代论》中写道:“欧洲各国自二百年以来,皆过渡时代也。”“顺流而渡者,其英吉利耶?乱流而渡者,其法兰西耶?……(中国)数月以来,凡百举措,无论属于自动力者,属于他动力者,殆无一而非过渡时代也。”下列述评正确的是(    )

    ①英国以渐进改革的方式走向现代化

    ②法国现代化的历程曲折艰难

    ③梁启超希望我国从西方得到借鉴

    ④“凡百举措”是指清末预备立宪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13. 三民主义是国民党一直标榜的政治符号,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显示出三民主义(   )

    A、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 B、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C、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 D、符合了中国革命的阶段性需求
  • 14. 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广泛流传,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间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该变化主要反映了(    )

    A、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 B、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 C、社会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D、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
  • 15. “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救亡始终是历史的主题。……但是紧张对的救亡需求带来了准备的不足,并往往忽视了对封建主义的严峻斗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很不成熟的状态下被推上历史舞台的。”这种“不成熟”的核心体现是( )
    A、军事准备不足 B、政治经验短缺 C、思想理论肤浅 D、经济基础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