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校际联盟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独立作业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8-01-0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小红在参观博物馆时看到了四幅图片,其中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成就是下面图片中的(    )
    A、 金字塔 B、 阿拉伯数 C、 汉谟拉比法典 D、 甲骨文
  • 2. 下图所示为古代印度一文明成果的传播路线,该文明成果是(    )

    A、种姓制度 B、阿拉伯数字 C、梵文 D、佛教
  • 3.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B、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C、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D、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 4. 绍兴是一座历经千年而城址未变的古城,建城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490年越国大夫范蠡受命兴建的“勾践小城”,当时正值(    )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 5. 世界古代历史上,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传播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
    A、埃及人 B、阿拉伯人 C、印度人 D、印第安人
  • 6. 学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一起讨论本班任课老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科学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④社会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7. “教堂中信众们虔诚地歌颂上帝,罗密欧却想着如何利用向领主借来的犁栽种春麦,增加收获,好应付领主的需索以及一家嗷嗷待哺的老小。”这种情形可能发生在(    )
    A、古代印度 B、古罗马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阿拉伯帝国
  • 8. “大秦”是古代中国对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的称呼。下列关于古罗马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拉丁语是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   ②罗马共和国实行的是贵族政治的共和制度

    ③公元27年凯撒独揽罗马大权    ④《汉谟拉比法典》是第一部罗马成文法典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 9. 世界三大宗教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C、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D、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 10. “亭长何曾识帝王,入关便解约三章。只消一勺清凉水,冷却秦锅百沸汤(采取一些措施,化解了秦末以来的诸多矛盾)”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    )
    A、肯定了刘邦推翻秦朝的功绩 B、分析了楚汉战争的性质 C、指出了刘邦约法三章的目的 D、认识到刘邦得民心的原因
  • 11. 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C、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D、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 12. 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关于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初开通于唐朝 B、起点在洛阳 C、中转站是大秦 D、张骞是功臣
  • 13. “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
    A、春秋 B、战国 C、东汉 D、秦朝
  • 14. 嘉兴有件传家宝——子城。它是嘉兴历代府衙所在地,位于市中心府前街,始建于231年,据此推算,子城建造时嘉兴隶属于(    )
    A、东汉 B、三国吴 C、西晋 D、三国蜀
  • 15. 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农业生产技术优于北方 B、南朝的社会环境相对动荡不安 C、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劳动力 D、南朝统治者的支持
  • 16.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突然)革。三十已下,见(现)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魏书·咸阳王禧传》)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    )
    A、改穿汉服 B、改用汉姓 C、学说汉话 D、学习汉礼
  • 17.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在民间兴起开始于(    )
    A、秦朝 B、西汉初 C、西汉末 D、东汉
  • 18. “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被达尔文称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从一个侧面说明(    )

    ①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     ②璀璨的中华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

    ③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④南北交往正常,为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 1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①《周髀算经》中提出的勾股定理比西方国家早600年

    ②《九章算术》成书于西汉时期

    ③《九章算术》确立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

    ④《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是两部传世的秦汉时期数学名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 20. 早期人类文明成果灿烂,交流艰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公元前3000多年开始,出现了多个古代文明中心。请你填空。(将古代文明名称填入图中相关字母下的横线)

    (2)、公元前5世纪前后,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各自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分别称为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请仿照示例,列举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相关史实各一例,来为上述历史现象做注解。

    示例:那一时期,涌现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他们的哲学思想影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些文明古国的产生有哪些相似的条件?
  • 21. 制度文明——制度文明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材料二:“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语

    材料三:公元七世纪中期,日本善于向先进文明学习,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行变革,建立法治完备的国家。

    (1)、材料一秦始皇是怎样“设职授官”的?该“官僚政治”的实质是什么?“政治权力等级世袭”是指周朝实行的哪一政治制度?这种等级世袭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她”指的是哪个国家的民主制度?结合所学,请你谈谈对这种民主制度的认识?
    (3)、材料四日本的这次改革史称为什么?根据材料四改革反映的内容,说说日本如何建立法制完备的新国家。
    (4)、由于自然条件、生产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在制度上体现出了鲜明的多样特色。对比材料一二,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两个区域在制度文明方面的不同特点。
    (5)、这两种制度共同作为管理国家的制度,在目的上是一致的。它们共同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共同的目的,但采用了不同的形式,这对我们今天建设政治制度有什么启迪?
  •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

    材料二:中世纪的欧洲社会是传统的、农业的、乡村的。和这些相异的一个新阶层的出现,导致了一场社会革命。……他们来自农民。他们或者是大家庭中没有继承到土地的次子们,或者是被战争或饥荒从土地上赶出来,去寻找新的生存机会的人,或者是充满冒险精神、喜欢新生活的人。

    材料三: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纱幕”是指什么?
    (2)、材料一中所说的“人类意识”“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所说的“一个新阶层”是指哪些人?
    (4)、材料三中所提到的“自由”是相对于什么来说的?
  • 23. 在一次文史知识竞赛中,小红同学抢答了以下四题。请你指出小红回答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或改正。

    问题一:新疆自古以来是我国的领土,西汉政府什么时候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是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小红:“是汉武帝时设置的。”

    问题二:秦末农民起义中影响最大的起义是谁领导的?小红:当然是陈胜吴广领导的。

    问题三:《三国志》一书中,描写的魏蜀吴三国的君主是哪三位?小红:“曹操、刘备、孙权。”

    问题四: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的是谁著的什么医学书?后世尊称他为“医圣”。小红:华佗的《伤寒杂病论》。

  • 24. 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教(教化的思想),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政治制度),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1)、先生所说的联系材料中三位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你认为夏曾佑“中国之教”、“中国之政”“中国之境”分别指什么?
    (2)、夏先生的上述说法为史学界所公认。现将夏先生的观点分为三个分论点,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理解。

    (温馨提示:先选择观点,再选取相关史实,最后从影响入手来说明这个观点的合理性。)

    ①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此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②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此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③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此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