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临城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8-01-0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我国境内发现的距今约170万年的原始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2. 七年级(3)班的同学们在表演情景剧“北京人的一天”,有误的一项是( )A、他们使用了打制石器 B、他们过着群居生活 C、他们已经使用骨针来缝制衣服 D、他们用火来烧烤食物3. “我来自北京周口,你来自云南元谋,牵起你毛绒绒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上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周口”、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A、北京市 B、陕西省 C、浙江省 D、云南省4.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下列遗址中,可为这一个结论提供依据的是(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5. 下列属于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之处的有( )
①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 ②都过着农耕和定居生活 ③都使用磨制石器 ④都能制造陶器 ⑤都种植水稻 ⑥都住着干栏式房屋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6. 我们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7. 下列发明与炎帝无关的是( )A、教民开垦耕种,制作乐器 B、学会煮盐 C、创造文字,制作音律 D、制作陶器,通商交换8.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的建立者是( )A、禹 B、启 C、桀 D、汤9.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10.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的哪一时期( )A、尧舜禹时期 B、西周 C、春秋 D、战国11. 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时,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被国君派往地方任职的官吏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禁止土地自由买卖12. 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13.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战国时期,下列哪一人物曾经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A、墨子 B、荀子 C、孟子 D、庄子14. 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A、铲形币 B、刀形币 C、圆形方孔半两钱 D、蚁鼻钱15.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新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皇权至高无上 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书同文,车同轨16.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17. 楚王问鼎、卧薪尝胆、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围魏救赵,这些事件(成语或典故)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 )A、和平稳定的历史 B、诸侯争霸的历史 C、经济发展的历史 D、文化繁荣的历史18.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过:“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余秋雨笔下“了不起的工程”是指(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长城19. 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的原因包括( )①战乱频繁 ②繁重的赋税 ③沉重的徭役和兵役 ④刑罚严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0. 在秦末农民战争中,最终率领起义军灭亡秦朝的是( )
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刘邦二、综合题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材料三: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1)、材料一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这一情况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特征?(2)、材料二中首先称霸诸侯的是哪一诸侯国?除了“桓公”外,该时期称霸中原的霸主还有哪些?(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上述问题,说说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什么重要影响?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三:(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1)、材料一中的“卫鞅”“孝公”分别指谁?材料中的“卫鞅”发动了一场变法运动,这场运动代表了哪一新兴阶级的利益?(2)、根据材料二,假如你是生活在那一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卫鞅”的变法?为什么?(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上述变法有何影响?(4)、后来“卫鞅”被这些守旧的贵族诬告“谋反”,被车裂而死,有人说他主持的这次变法失败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四十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
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生活在哪一时期?他在教育上有什么突出贡献?(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是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3)、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材料一中的人物与材料二中的人物两者的政治主张有何不同?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治国问题的认识。24.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1)、写出促进秦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大改革和秦始皇统一六国完成的时间。(2)、为巩固统治,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怎样的统治措施?这套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在文化、交通方面,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统治措施?(4)、为了巩固北部边疆地区,秦始皇又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