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经济开发区2017-2018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12-25 类型:期中考试

一、新添加的题型

  •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足蒸暑土气,。(白居易《观刈麦》)
    (2)、后值倾覆,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3)、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筠《望江南》)
    (4)、《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誓不还”的爱国激情和浓重的乡思的句子是:
    (5)、请把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上阕默写完整。。沙场秋点兵。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爱护、肯定、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足球……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以“渴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 3.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

        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那相别之后,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得你配沧州,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寻说话:“以此,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酒家也在那店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防救了。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两个!”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鲁智深喝道:“你这两个撮鸟!酒家不看兄弟面时,把你这两个都剁做肉酱!且看兄弟面皮,饶你两个性命!”就那里插了戒刀,喝道:“你们这两个撮鸟,快才兄弟,都跟酒家来!”提了禅杖先走。两个公人那里敢回话,只叫“林教头救俺两个!”依前背上包裹,拾了水火棍,扶着林冲,又替他拿了包裹,一同跟出林子来。

    【乙】

    夏洛克:我要叫你们看看我到底是不是一片好心。跟我去找一个公证人,就在那儿签好了约;我们不妨开个玩笑,在约里载明要是您不能按照约中所规定的条件,在什么日子、什么地点还给我一笔什么数目的钱,就得随我的意思,在您身上的任何部分割下整整一磅白肉,作为处罚。

    安东尼奥:很好,就这么办吧;我原意签下这样一张约,还要对人家说这个犹太人的心肠倒不坏呢。

    巴萨尼奥:我宁愿安守贫困,不能让你为了我的缘故签这样的约。

    安东尼奥:老兄,你怕什么;我决不会受罚的。就在这两个月之内,离开签约满期还有一个月,我就可以有九倍这笔借款的数目进门。

    夏洛克:亚伯兰老祖宗啊!瞧这些基督徒因为自己待人刻薄,所以疑心人家对他们不怀好意。请您告诉我,要是他到期不还,我照着约上规定的条款向他执行处罚了,那对我又有什么好处?从人身上割下来的一磅肉,它的价值可以比得上一磅羊肉、牛肉或是山羊肉吗?我为了要博得他的好感,所以才向他卖这样一个交情;要是他愿意接受我的条件,很好,否则就算了。千万请你们不要误会我这一番诚意。

    安东尼奥:好,夏洛克,我愿意签约。

    (1)、【甲】文中,林冲发配沧州的原因是。【乙】文中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签约的内容是
    (2)、选段中鲁智深和安东尼奥都重情重义、对朋友尽心尽力。你更喜欢哪个人物形象?为什么?请结合选文或原著的其他内容简析两点理由。
    (3)、【甲】文选自《水浒》的第九回,联系原著,概述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的经过。

二、选择题

  • 4.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 B、在G20峰会上,习近平发表讲话时多援引处中国古代先贤之言,语言精练,含蓄典雅。 C、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忘乎所以地汲取新知识,使自己获得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D、“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这些铿锵有力的表态,体现了中央打击腐败建设廉洁政府的决心和态度。
  • 5.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产品具有抗紫外线、抗摩擦和防静电,能够满足室内外环境的要求。(在“防静电”的后面加上“的功能”) B、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把“理解”改为“领悟”) C、据刚刚收到的最新消息,今天上午江门市举行最大规模的健步走马拉松比赛,全市十万多人参加。(删去“刚刚”或“最新”) D、为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不再发生,广州市交警部门集中组织开展市区交通秩序联合整治行动。(删去“不再”)

三、字词书写

  • 6.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我母亲对我们的jié jū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②我来了,雷电不xuūn rǎng , 风也不拥挤。

    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qiè ér bù shě地把它发展下来。

    ④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kè jìn zhí shǒu

四、语言表达

  • 7. 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分句,使之构成排比句。

    读完经典文学作品,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语言留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故乡》中一声老爷,喊出隔膜的悲凉

五、文言文阅读

  • 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益其所不能

    ②傅说于版筑之间

    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的第一段通过列举事实说明一个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练。 B、选文的第二段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 C、选文的第二段从个人成长推论到治理国家,从反面论述经受磨练的益处。 D、选文说理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给文章平添了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 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罴性俭率

        王罴①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②,罴为其设食。使乃裂其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③造成用力不少乃尔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有客与罴食瓜,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有愧色。

    (选自《周书·王罴传》)

    【注释】①王罴(pí):北周大将。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派出的使者。③舂爨(cuàn):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生火做饭。

    (1)、下列名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客与罴瓜/罴为其设 B、瓜皮落地/鲁肃过寻阳 C、乃引手地/此人可 D、王罴俭率/行淑均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舂 爨 造 成 用 力 不 少 乃 尔 选 择 当 是 未 饥。

    (3)、你怎样看待王罴的“直率”?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敬业与乐业(节选)

        ①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和,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③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悔,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④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⑤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

    (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引用大家熟悉的经典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 B、文段划线句中连用两个“简直是”表明作者对无业之人、懒惰之人的强烈不满和鄙视。 C、这篇演讲在论证上最大的特点是引用大量经典格言,演讲的语言书面语居多,并用反问句加强语势。 D、选文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2)、下面不能证明第②段中“有业之必要”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
    A、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B、张雅东技师始终坚持在生产第一线,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不断进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C、吴玉章说:“人生在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绝不松动。东风得势,时代更新,趁此机,奋勇前进。” D、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3)、作者认为“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列举两条理由论述“有业之必要”。
  • 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要只描绘美好的蓝图

    张鹰

        1984年12月30日,他出生在俄亥俄州的阿克伦。他的父亲是一名刑满释放人员,在他还未出生就抛弃了他的母亲。他从小就跟着母亲在俄亥俄州阿肯山胡桃林木街的贫民窟长大。

        他们住的是一栋租来的年久失修的房子,里面凌乱不堪,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他们一家人主要依靠政府的救济和打零工维持生计,收入接济不上时,他们要么忍饥挨饿,要么去垃圾堆捡拾别人丢弃的食物。

        在恶劣的家庭环境下,他的童年注定是暗淡的,他一年到头吃的穿的玩的都很差。1987年圣诞节,母亲送他一个崭新的篮球,他开心得跳了起来,此前他所玩的玩具,都是母亲捡的。有一次,他在看电视上直播的篮球赛,他被迈克尔·乔丹精彩的投篮动作所吸引,将乔丹作当作了心中的偶像,梦想有一天也能成为像他一样的篮球明星。在他狭小的卧室里,贴满了从四处捡来的乔丹海报

        1995年,他进入小学一年级,并加入了学校的篮球队。教练乔治·席格觉得他个子高,反应也敏捷,是打篮球的好苗子,便鼓励他好好练习,将来打进NBA。起初,他的积极性很高,总会提前到训练场地,很晚才离去。可时间长了,他觉得很枯燥,便松懈了下来。席格十分着急,多次提醒他:“要实现梦想,除了刻苦训练,你别无选择!”每次被提醒后,他训练的积极性会提高一点,可一段时间以后,他又会松懈下来,如此反复,席格也拿他也没办法。

        1996年夏季,席格去了别的学校工作,他所担任的篮球队教练一职改由另一位体育老师弗兰克·沃克接任。在进行工作交接时,席格向沃克详细诉说了这个孩子的情况以及自己的无奈。沃克找他谈话时,告诫他:“如果你发奋图强,将来可以成为NBA的篮球明星,否则,你将永远住在又脏又乱的贫民窟。”他脑海里顿时呈现出贫民窟的画面,他下意识地说:“那样的环境我早就受够了。”沃克说:“那就好好训练吧。”此后, 每当他开始厌倦训练时,沃克的话就会清晰地浮现在他的耳边,让他抖擞精神。就这样,他每天放学后都会快速赶到篮球场,训练到很晚。渐渐地,连学校里高年级的学生也不是他的对手了。

        高中时,由于抢眼的表现,他已经登上了《体育画报》、《灌篮》、《ESPN》等杂志的封面,成为了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18岁时,他以选秀第一名的身份被克里夫骑士队选中。2010年,他加盟迈阿密热火队,2012年成为继迈克尔·乔丹之后,第二位在同一年囊括“年度最有价值球员”、“总冠军”、“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奥运冠军”四大荣誉的球员。没错,他就是勒布朗·詹姆斯。

        席格问沃克用了什么方法使詹姆斯彻底转变,沃克说:“我只是把努力和不努力的两种结果告诉了他而已。”席格有些疑惑:“就这么简单?”沃克微笑着解释说:“只通过描绘美好未来的方式鼓励,作用是有限的,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所以,很多时候,成功是逼迫的结果。而他对苦难的深刻体验本应成为激发他前进的巨大动力。所以,鼓励他,除了为他描绘美好的蓝图之外,还要描绘不努力将导致的糟糕未来。”

    (1)、根据选文的内容,以勒布朗·詹姆斯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主要事件

    1987年

    1995年

    进入学校篮球队,可不能坚持积极训练,进步不大。

    1996年

    高中时

    登上不少杂志的封面,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2012年以后

    成为超级巨星。

    (2)、选文最后才揭示“他就是勒布朗·詹姆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作用。

    ①他在狭小的卧室里,贴满了从四处捡来的乔丹的海报。

    ②此后,每当他开始厌倦训练时,沃克的话就会清晰地浮现在他的耳边,让他抖擞精神。

    (4)、同是激励詹姆斯,沃克的方法比席格的方法高明在何处?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