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7-12-1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档案室里有这样一份档案表。表中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

    时  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200元

    A、人民公社制度的建立 B、农业合作化的完成 C、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D、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
  • 2.

    下图所示是我国某县粮食产量变化图。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实行对外开放策略 B、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进行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3. 1979—1981年,嘉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8.7%,年均递增11.5%,其中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0%,比建国以来到1978年年均增长率9.7%高出15.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收益分配收入达302元,三年年均递增10.6%。这些历史性成就的取得,说明(    )

    A、粉碎“四人帮”实现了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 C、十四个沿海城市的开放促进了现代化的建设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 4. 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是指(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经济特区的建立
  • 5. 2017年是高考恢复40周年,40年前的李克强总理走进高考考场,有可能见到的场景(  )

    A、考场外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条幅 B、考场里播放着反映粉碎“四人帮”的音乐 C、试题里出现“南方视察”的字眼 D、考试结束,广播里响起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消息
  • 6. 1992年邓小平南巡来到深圳。一次散步后,市领导建议从原路返回,邓小平却坚持走另一条路,并风趣地说“我不走回头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指中国应该(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开始设立经济特区 C、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路 D、扩大企业自主权
  • 7.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召开后不久,有外电评论道: “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外电评论的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 8. 1987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三大会议上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下列选项不是基本路线内容的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 9. 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区姓‘社’不姓‘资’”的论断是在他(    )           
    A、视察南方的讲话中 B、“十四大”报告中 C、“十二大”报告中 D、视察上海的讲话中
  • 10. 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二、材料分析题

  •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农奴的反应:解放宣言!我在阅读这份珍贵法案时,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我怀着尊敬和感激注视亚历山大二世的画像,大街上不断传来诸如“自由法令”和“自由”等词汇。

    材料二: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到底是依靠政府管理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材料三:在20世纪的70年代,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出了一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农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大久保利通的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措施中是如何体现的?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有何作用?   
    (3)、据材料二,与此同时中国地主阶级洋务派也向西方学习,开展了哪一场探索活动?此活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三所说的“社会变革”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主要采取了什么方式?最先开始于什么地方?   
    (5)、除了材料三中所说的“变革”之外,新中国成立后,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和中期,在农村还有哪些“变革”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答两点)   
    (6)、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创新与国家发展的认识。   
  • 1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发人深省的往事】   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回味无穷的话语】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文选》

    (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是什么?
    (2)、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做出的?此次会议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在农村改革中,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请列举1980年建立的经济特区,并说说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鼓舞人心的数据】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工业增加值

    粮食产量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年

    3642亿元

    1607亿元

    30477万吨

    343元

    2007年

    246619亿元

    107367亿元

    50150万吨

    13786元

    (5)、以上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从这一变化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1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乐家老铺”是中国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创建的一家药店,北京解放前夕经营状况十分危急,只能勉强度日。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作为民族工商业代表的乐家老铺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与关怀下进行了改造,这一改造使乐家老铺获得了新生,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企业面貌大大改观。

    材料二  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成就显著。1992年以后,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分制,向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迈进。   

    (1)、材料一中的“这一改造”是指什么?它的实质是什么?是何时进行的?   

    (2)、材料二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992年,我国确立了什么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