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7-12-1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一个重要历史进程(    )

    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 C、土地改革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2.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的标志是(    )

    A、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B、1952年底,中国大陆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完成 C、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D、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3. 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 B、确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D、为发展农村经济创造了条件
  • 4. 据《北京日报》1956年1月16日报道:益昌帆布厂经理王先兆代表全市批准公私合营17000多户工商业者,感激毛主席教导他们认清了前途,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对此报道评论不正确的是( )           
    A、这一运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精神 B、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又一典范 C、这有利于推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从此我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5. 阅读下列表格,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

    71.8%

    6.9%

    0.7%

    1.5%

    19.1%

    1956

    7%

    0.1%

    7.3%

    53.4%

    32.2%

    A、 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 B、土地改革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三大改造
  • 6.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
    A、实现赎买政策 B、成立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 D、实行一国两制
  • 7. “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核心人物分别是(    )           
    A、王洪文、张春桥 B、林彪、王洪文 C、林彪、江青 D、江青、姚文元
  • 8. 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大革命”中常见的是(    )

    ①“共产风”②批斗会 ③大字报 ④土法炼钢 ⑤破四旧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①②③ D、②④⑤
  • 9. 某同学准备作一个题为《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在发言提纲中的是(    )           
    A、民主法制遭受践踏 B、国民经济破坏严重 C、文化教育历经浩劫 D、外交事业停滞不前
  • 10. 以下所列“文化大革命”史实,与题目不相符的是(    )           
    A、“二月逆流” B、粉碎“四人帮” C、中共七大 D、“九一三”事件

二、材料分析题

  • 1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1966年夏,中央发出开展“文化大革命”的通知。接着,毛泽东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实际上指出刘少奇、邓小平是所谓的党内“资产阶级司令部”的代表人物。

    材料二: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和王洪文逐渐勾结起来,结成“四人帮”,进行篡党谋权的阴谋活动。   

    (1)、以上材料所反映的是什么运动?   
    (2)、这场运动中存在的两个反革命集团是什么?   
    (3)、这场运动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事件?   
    (4)、这场运动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 12. 阅读材料:

    材料:我国1966—1968,1975年国民经济状况(部分)

     请回答:

    (1)、1967,1968年连续两年,我国工业产值和国家财政总收入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1975年我国经济情况好转,各项经济指标回升,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我们应该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
  •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行列,同盟抗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胜利;中国成为世界四强之一的大国,中华民族开始了近百年来的伟大复兴.        ──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历史上出现的国际秩序,都是在战争结束后由战胜国提出并建立起来的,反映了战后的力量对比,体现了战胜国的利益,因此新秩序建立的时间都较短.但是,冷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却并非通过战争,而是在和平的条件下实现的,所以在两极格局崩溃后并没有战胜国与战败国的区别,国际主要战略力量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设想来确立新的国际秩序.因此,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必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将不可避免的充满矛盾和斗争.不管怎样,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方向演变,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要力量.       ──曹胜强《现代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中国成为世界四强之一的大国”主要原因是什么?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哪一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彰显了我国的大国风范?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哪一战争后形成的?这一体系先后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哪些地区的统治秩序?主要体现了哪些战胜国的意志?   
    (3)、分析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转向战后对抗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二指出,为什么当今“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如果要成为未来多极世界中的一极,需要做哪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