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勤建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1-1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阅读(72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教育家》: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社会正处于系统性变革期。您认为,科技的快速发展,将给文科教育带来哪些挑战?

    张政文:科技的迅猛发展给文科教育带来了多方面挑战。

    一是我们的教学方式面临革新压力。随着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传统课堂的讲授式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文科教育需要借助数字化工具,构建沉浸式、互动式的教学场景,这对文科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出了很高要求,目前不少文科教师在新技术应用方面还存在素养不高、能力不强的短板。

    二是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使文科知识体系的稳定性受到冲击。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了很多新的社会现象与文化问题,如数字伦理、基因编辑等,这些都需要文科及时予以回应并建构新的知识与准则框架。但是,文科知识的积累与沉淀往往需要时间,这使得文科教育在适应科技与社会变化时面临一定的挑战。

    三是科技发展促使文科教育的评价体系发生转变。以往,文科教育更多依赖考试和论文来评价学生能力。然而,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整合能力变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文科教育构建更加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如何设计合理的评价体系,既能够准确评估学生的能力,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文科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

    四是就业市场也对文科人才提出了新要求。科技推动产业升级,市场更青睐具备科技素养和跨学科能力的文科人才。文科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若缺乏编程、数据分析等技能,竞争力将大打折扣。这意味着文科教育必须拓宽学生的技能培养范围,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复合型人才。此外,科技带来的知识跨界、信息爆炸也干扰着文科教育,学生在海量信息中难以辨别真伪,削弱了文科知识的专业性与深刻性。

    《教育家》:您谈到AI带来的一系列社会伦理和文化问题都需要文科予以回应。您也曾提到“文科教育是价值观的孵化器”。____

    张政文:在人工智能时代,文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价值愈发凸显,必须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高效地处理数据、完成重复性任务,但它无法产生情感、塑造价值观以及培养人文关怀。文科教育则能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社会的公平正义,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真正基石。

    一方面,通过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在经典作品与思想的熏陶下,培养独立的审美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同理心,这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即使在AI广泛应用的职场环境中,具备人文素养的人才也更能理解用户的需求,提供更具人性化的服务,这是技术无法实现的。

    另一方面,面对AI带来的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如算法偏见、隐私泄露等,需要文科发挥思辨优势,为技术发展划定道德的边界。文科教育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技术的影响,防范技术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制定符合人类长远利益的规则与政策。

    此外,强化文科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不仅源于科学技术的突破,而且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启发。文科教育需要进一步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培养创新思维,引导他们探索新的思想追问与表达方式,为社会发展注入文化活力。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文科教育作为价值观孵化器的角色不仅不能削弱,反而应得到进一步强化,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引。

    《教育家》:近年来部分高校出现文科专业缩招现象,您也谈到文科毕业生常面临职业适配性问题,您认为文科教育面临哪些结构性调整?社科大学如何通过培养模式创新应对变化?

    张政文:文科教育面临着多方面的结构性挑战。在学科设置上,围绕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一轮改革开放重点领域的人才需求,动态调整课程结构,增设新兴的文科专业,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文科人才。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国家战略和相关行业发展的新需求,强化实践教学,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在跨学科建设上,要打破学科壁垒,开设跨学科课程和项目,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

    在就业指导上,帮助学生及时地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提升文科毕业生的职业适配性。

    通过这些举措,社科大学能够有效应对文科教育面临的一系列结构性挑战,培养出既有深厚人文底蕴,又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文科人才,推动文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张政文《文科教育是价值观的“孵化器”》)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科教师在新技术应用方面素养不高、能力不强,因此传统课堂的讲授式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B、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会冲击文科知识体系的稳定性,同时也削弱文科知识的专业性和深刻性。 C、虽然文科教育不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但是人文精神可以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提升创新能力。 D、社科大学在学科设置上,应当动态调整课程结构,增设新兴的文科专业,从而避免文科专业出现缩招问题。
    (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评价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三个板块是并列关系,先提出文科教育面对的挑战,再讨论它的价值,最后强调它需要做的调整。 B、文科毕业生“若缺乏编程、数据分析等技能”运用反面假设,支持文科教育需要拓宽技能培养范围的观点。 C、张政文在阐述文科独特价值时,通过AI与文科教育的对比,凸显文科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增强说服力。 D、文章三个部分都是先提出问题,再分点论述,但第一部分是总分的结构,第二、三部分是总分总的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中学文科教师需主动适应科技变革,调整教学策略。 , 将历史事件与科技伦理结合,引导学生用数据分析文学现象,培养多角度思考能力; , 增加实践项目、创新成果等评估维度,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 , 学习使用虚拟现实、智能工具构建互动课堂,同时关注算法偏见等伦理问题,将人文关怀融入技术教学中。这些变革既能保持文科教育对生命意义、社会公平的深层追问,又能通过技术赋能培养具备科技适配性与人文深度的学生,最终实现从知识传递到价值引领的转型。

    (4)、根据上下文,《教育家》第二个采访的问题可能是什么?请写出来并阐述理由。
    (5)、请结合本文材料中“文科教育是价值观的孵化器”的观点,分析《赤壁赋》蕴含的文科教育的独特价值,并谈谈这种价值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现实意义。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秋(节选)

    巴  金

    觉新和枚少爷不知不觉间停止了谈话,两人痴痴地望着下面清澄的湖水,好像在那里就有一个他们所渴望了许久的渺茫的境界,他们的心正被歌声载到那里去。

    但是歌声停止了。淑华第一个拍手笑起来,觉民、琴、芸都欢欣地笑着。翠环和绮霞两人早被歌声引到他们的身边,这时也带笑地说话了。还是这一个现实的世界。觉新和枚少爷的梦破碎了。觉新望了望淑华的铺满了欢笑的圆圆脸,他又把眼光掉回来注视枚的没有血色的面容。他悲愤地低声说:“枚表弟,你看他们多快乐。我和你却落在同样的恶运里面。我还可以说值得。你太年轻了。你为什么也该这样任人播弄?”

    “我看这多半是命。什么都有定数。爹未尝没有他的苦衷。爹虽然固执,他总是为我做儿子的着想。只怪我自己福薄。如果我不常生病,爹多半会叫我到你们府上来搭馆的。”本来已经谈过了的冯家的亲事这时又来刺觉新的心。

    “枚表弟,你是真心愿意吗?下星期就要下定了。”觉新忽然痛苦地问道。

    他埋下头轻轻地答道:“既然爹要我这样,我也不想违拗他的意思。他年纪大,学问深,也许不会错。我想我的身体以后会好一点。”这些话夹杂在淑华们的歌声中显得何等无力。

    “那也好,只要你满意,我们也放心了。”觉新放弃了希望似的低声叹道。

    “也说不上满意,这不过是听天安命罢了。”枚少爷摇摇头小声答道。这并不是谦虚的口气,他的脸上也没有笑容。他对这门亲事的确没有表示过满意。不过他还信任他的父亲。他平日偷看的闲书又给他唤起了一个神秘的渴望,这个强烈的渴望不断地引诱他。

    觉新看见枚少爷的表情,他觉得他有点不了解他的这个表弟,他不知道是什么样的观念和感情支配着这个年轻人。

    “但是你太年轻,你不应该——”

    然而他的话被打断了,又是淑华在大声说:

    “大哥,你们有多少话说不完?你不唱个歌?枚表弟,你也唱一个好不好?”

    “我不会,三表姐,我真不会。”枚少爷红着脸,不好意思地答道。他向着她走过去。

    觉新断念似的嘘了一口气。他惆怅地仰起头望天。天是那么高,那么高。他呆了一下,忽然听见觉民在他的耳边温和地唤他:“大哥。”觉民低声问道:“你在想什么?”

    “没有,我没有想。”他摇摇头,掩饰地说。

    “刚才我在下面想。现在你在这儿想。我们想的不知道是不是同样的事情。不过这样想下去是没有用的。现在既然是到花园里来耍,大家就应该高兴。你看她们不是都高兴吗?”觉民不相信觉新的话,他只顾自己说下去,他的声音低,除了觉新外别人都听不清楚,他的脸上现出关心的表情,这使觉新十分感动。

    “但是枚表弟……”觉新痛苦地说,他的意思是:枚表弟并不高兴。

    “你们一直在谈那些事情,他自然不会高兴。你等一会儿再看吧。其实他这个人有点特别,高兴不高兴都是一样,他在这儿我们就不觉得有他存在一样。譬如他的亲事,我们倒替他干着急,他自己却好像无所谓。”觉民说道。

    觉新无话可说了,他皱了皱眉头,说:“我的心空虚得很。”

    觉民诧异地望着他的哥哥,好像在研究觉新似的,他还未答话,淑华却过来挽住他的手含笑说:“二哥,她们喊你踢毽子去。”

    “踢毽子?我不来。我口渴,我要下去吃茶。”觉民推辞道。

    “又不是在这儿踢!我们也要下去。”淑华答道。她又对觉新说:“大哥,你也下去踢毽子。”

    “我没有工夫踢毽子。今天请佃客,三爸、四爸两个人忙不过来,我也要出去陪一下。你们好好地陪枚表弟耍。晚上妈请消夜,我一定来吃酒。”觉新匆忙地说,就先走下去了。

    “二表哥,快来。”琴靠在栏杆上,左手捏住自己的辫子,扬着头微笑地在唤觉民,右手向他招着,她又侧过头去跟芸和枚讲话。

    “好,我也去。”觉民对淑华说。

    觉民走到琴的面前。琴正在讲话,便停止了,对他说:“二表哥,我们刚刚讲好:凡是两个人单独谈话,不管是谁,都不可以。”

    天空中响起嘹亮的哨子声,几只鸽子飞过他们的头上。树叶遮住了他们的视线。但是淑华还把头抬起去望天空,她自语似的说:“飞,飞……”这是无意间说出来的,她瞥见了鸽子的白翅膀。

    “飞,三妹,你想飞到天空去吗?”觉民故意地问道。

    (有删减)

    文本二

    秋(节选)

    巴  金

    “你的幸福是在你自己的手里。你应该多多想到你自己,少想到那些反对你的人。你应该fight!别人妨碍你的幸福,你应该跟他们战斗!战斗到底!”觉民好像找到了机会似的,提高声音,加重语气地说。他想使他的话长久地在众人的脑际、心上荡漾。

    琴满意地微笑了。芸也感到兴趣地望着她的两个表哥。她觉得觉民方才说的话很中听。

    觉新却没有受到鼓舞,仿佛只听见一些平凡的话。他摇摇头说:“话说起来好听。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在我们这个家里你怎么好战斗呢?都是些长辈,你又跟哪个战斗呢?他们有他们的大道理,无论如何,你总逃不过他们的圈套。”

    “这并不是对人,是对事情,是对制度!”觉民并不因为这个答复而失去勇气,他还热烈地辩驳道;“你明知道这是一个腐烂的制度,垂死的制度,你纵然不帮忙去推翻它,你至少也不应该跟着它走,跟着它腐烂,跟着它毁灭。你不应该为着它就牺牲你自己的幸福,你自己的前途!”

    没有人作声。话进了每个人的心,也进了觉新的心,这一次把觉新的心灵震动了。对于他这不是平凡的话,这太过火了。他还不敢当着人攻击旧家庭制度为垂死的制度,他更没有勇气主张推翻现在的社会。他的思想还没有达到这个阶段,他的生活经验不曾使他明白他所见到的罪恶、不义、腐烂、悲剧的原因。他并没有想去明白它们。他更看重人,他把一切的责任都放在人的肩上。觉新知道他们两个人思想的差异,但是他始终不明白这差异到了什么样的程度。现在意外地听见这样的话从觉民的口里出来,觉新不禁大为震惊了。

    “这不能,你怎么有这种想法?”觉新痛苦地惊呼道,“你想推翻这个制度?”他又摇摇头否定地说:“这是梦想!恐怕再过一百年也不成功!”

    “你怎么知道不能成功?过去有许多同样伟大的事都完成了!没有一件腐烂了的东西能够维持久远的。”觉民充满着信仰地、痛快地说。

    “这是革命党的主张!这是社会主义!”觉新带着恐怖的表情说。

    觉民没有一点惊惶,他望着觉新笑了笑,坦白地答道:“这还是无数的年轻人的主张。这个时代应该是年轻人的时代了。”

    (有删减)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枚少爷寡言少语,一方面是因为性格内向、身体孱弱,另一方面是因为家中管教十分严格,不敢表达。 B、枚表弟对自己的亲事无所谓,觉民认为枚表弟这是对自己不负责,因此劝说觉新不必替枚表弟着急。 C、淑华打断觉新的话,既延缓小说的叙事节奏,又制造留白,引发读者对觉新未明说的话的想象。 D、文本以“我”的视角进行叙述,叙述了人物的各种言行,还深入到人物的内心,将他们的想法呈现出来。
    (2)、关于文本中觉新这个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心空虚得很”,既有自己说服不了枚表弟的无力感,也有自己和枚表弟有着相似处境的无奈。 B、淑华叫觉新去踢毽子,觉新说自己没有工夫踢毽子,要陪佃客,可以看出觉新有家中长子的责任感。 C、文本二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维度描写,并结合与觉民的对比,来塑造觉新这一典型形象。 D、觉新认为“再过一百年也不成功”,是因为他打心底里不赞成觉民的革命主张,也不相信社会主义。
    (3)、文本一多次出现“笑”,请分析其作用。
    (4)、人物的不同语言或态度往往可以揭示小说中的矛盾冲突,请结合小说中枚少爷、觉新、觉民三人的语言或态度,概述文本一和文本二的多重矛盾冲突。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之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君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昔秦绝圣人之道,杀术士,燔《诗》《书》,弃礼义,尚诈力,任刑罚,转负海之粟致之西河。当是之时,男子耕不足于糟糠,女子纺绩不足于盖形。遣蒙恬筑长城,东西数千里,暴兵露师常数十万,死者不可胜数,僵尸千里,流血顷亩,百姓力竭,欲为乱者十家而五。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材料三:

    今秦南面而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贾谊《过秦论》

    (1)、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自君卿以下A至于众庶B人C怀自危D之心E亲处穷苦之F实G咸不安其位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藉,凭借,与《赤壁赋》“相与枕藉乎舟中”的“藉”意思不同。 B、疾,竭力,与《劝学》“声非加疾也”的“疾”意思相同。 C、王,称王,与《爱莲说》“不蔓不枝”的“蔓”用法相同。 D、高,推崇,与成语“各美其美”中第一个“美”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指出秦二世违背先王之道,加重苛政,致百姓困苦、官吏失职,最终引发陈涉起义,印证了“民危则易动”的道理。 B、材料二对秦朝派遣蒙恬修筑东西绵延数千里的长城的态度是否定的,因为修筑长城造成大量人力消耗、人员死亡、民力衰竭。 C、材料三批判秦朝不能区分“取”与“守”的逻辑,贾谊认为,统治者“取”要推崇武力诈术,“守”则更需注重顺从权势。 D、材料三认为秦朝以武力统一天下后,仍然延续夺天下时期的严刑峻法,未能及时转变治国策略,是其迅速灭亡的原因。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②弃礼义,尚诈力,任刑罚,转负海之粟致之西河。

    (5)、结合三则材料,概括秦朝在国家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 4.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节选)

    杜甫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观王右丞维沧洲图歌(节选)

    皎然

    沧洲误是真,萋萋忽盈视。

    便有春渚情,褰裳掇芳芷。

    飒然风至草不动,始悟丹青得如此。

    沧洲说近三湘口,谁知卷得在君手。

    披图拥褐临水时,翛然不异沧洲叟。

    [注]①方壶:神话中的东海神仙。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②赤岸:泛指江湖的岸。③翛(xiāo)然:自在超脱的样子。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诗的前四句写王宰不愿受时间的催迫而仓促作画,十日五日才画一水一石,极力赞扬王宰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 B、“尤工”两句以对比高度评价王宰画作在构图布局等方面旷古未有的技巧,在尺幅画面上绘出了万里江山的景象。 C、两首诗都摹写画作。在王维的《沧洲图》里,我们可见水中沙洲,萋萋春草,画中人敛起衣裳,采摘水中香草。 D、皎然的诗作中首句是全诗的枢纽,下面的诗句着力用墨,反复渲染,全诗呈现出脉络清晰、结构完整严密的特征。
    (2)、 这是两首题画诗,但不尽相同,请结合诗句,分别从画作的风格和诗人再现画作的手法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农民起义军的军队素质往往不够优良,历史老师在讲到这些内容时,常用贾谊《过秦论》中运用对比手法的“”两句加以形容。
    (2)、某历史老师在讲到“盘庚迁都”史实的时候,引用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加以点评,认为该事件最初虽然产生了“”的社会反响,可是盘庚“”,而是无比坚定,完成了迁都的计划。
    (3)、在模拟联合国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引用《礼记·礼运》中“”阐释“大同世界”的理想愿景,展现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

二、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情绪文旅作为文旅产业与心理学、艺术学的跨界融合,正以“情感共鸣”为核心重构旅游价值。它通过场景营造、活动设计精准触达游客的治愈感、怀旧情或探索欲,让文旅体验从“视觉消费”升级为“情绪消费”。2023年《“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打造情绪共鸣型文旅产品”,各地纷纷响应:河南戏剧幻城以“沉浸式剧本杀”重构游客与历史的情感连接,别出心裁地将3000年中原文化浓缩为可参与的故事;成都“夜游锦江”项目通过灯光秀与民谣表演营造“烟火成都”的松弛感,让“慢生活”成为可触摸的情绪载体;阿那亚社区则以孤独图书馆、海边礼堂等空间设计,匠心独运地满足都市人对“治愈感”的深层需求。

    然而,情绪文旅在快速发展中也暴露出问题。①部分项目为了流量,②过度消费情绪符号,③如某古镇强行打造的“哭墙”景观,④因缺乏文化支撑无人问津之地;⑤更有甚者,⑥利用焦虑情绪进行营销,⑦如“逃离北上广”主题旅行套餐,⑧实为高价售卖普通线路。此外,同质化现象严重,全国涌现上百个“天空之镜”打卡点,(         )的镜面装置消解了情绪体验的独特性。

    专家指出,情绪文旅的核心在于“真诚”。未来,____,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情绪文旅需平衡商业逻辑与情感真实,避免陷入“情绪贩卖”的陷阱 B、平衡商业逻辑与情感真实,避免使情绪文旅陷入“情绪贩卖”的陷阱 C、避免陷入“情绪贩卖”的陷阱,情绪文旅平衡好商业逻辑与情感真实 D、避免使情绪文旅陷入“情绪贩卖”的陷阱,平衡商业逻辑与情感真实
    (3)、填入文中第二段括号内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千篇一律 B、萧规曹随 C、如法炮制 D、大同小异
    (4)、假如你是江西省文旅宣传员,准备用AI生成一张如下图的海报。为准确生成该海报,你会向AI输入哪4个偏正短语作为提示?

    (5)、请根据海报内容,为江西省拟写一份文旅宣传文案,要求使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不超过80字。

三、写作(60分)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完全的光明和完全的黑暗竟是一样看不清任何东西。

    ——贾平凹《读山》

    孤阴则不长,独阳则不生,故天地配以阴阳。

    ——明·程允升《幼学琼林》

    一人巧作千人食,五味调和百味香。

    ——中华俗语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