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跨学科实践 用“水透镜”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1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关于近视眼、老花眼及其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的人,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 B、近视眼可以用凸透镜矫正 C、老花眼的人,晶状体的焦距变大 D、老花眼的人应戴凹透镜制成的老花镜2. 小明利用自制水透镜代替凸透镜,模拟视力矫正如图甲。已知水透镜的水稍减少,对光的会聚作用变弱。未放眼镜前,光屏上成像模糊,放上眼镜或者使水透镜的水稍减少,像变清晰。则( )
A、该眼镜为远视眼镜 B、矫正前后,像均为虚像 C、未矫正时,模拟光路图如图乙 D、图乙P对光的会聚作用比正常眼睛弱3. 我国近视眼人数已超6亿,其中青少年占比超过50%。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③① B、②① C、②④ D、③④4. 如图甲,小明利用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通过对水透镜注水成抽水可改变水透镜的厚薄。如图位置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在图示位置对水透镜抽水,此时模拟的是远视眼的形成原因,用图丙的方法矫正 C、将图中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30cm刻度线处,若保持光屏不动,对水透镜抽水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D、将一远视镜放在蜡烛和水透镜之间,像变得模糊了,向左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一个清晰的像5. 下面关于近视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根本看不清物体 B、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 C、近视眼应该戴凸透镜,使光的会聚点靠前,成像在视网膜上 D、近视眼应该戴凹透镜,使光的会聚点靠后,成像在视网膜上二、多选题
-
6. 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而这些产品不仅会造成近视眼的高发,且存在着大量的蓝光,蓝光射入眼睛会使眼睛内的黄斑区毒素量增高,严重威胁青少年的眼睛健康。如图是一款有一种镀膜的防蓝光眼镜,蓝光射到膜的表面能够返回,佩戴这种眼镜能够保护眼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蓝光照射到眼镜表面时发生反射现象,能够防止蓝光进入眼睛 B、近视眼形成原因之一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C、图中眼镜片是凸透镜 D、手机电脑的彩色屏幕的颜色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7. 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非常关注儿童青少年用眼健康。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像光路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的成像光路示意图,用凹透镜进行矫正 B、乙是近视眼的成像光路示意图,用凹透镜进行矫正 C、甲是远视眼的成像光路示意图,用凸透镜进行矫正 D、乙是远视眼的成像光路示意图,用凸透镜进行矫正8. 如图是患有近视眼的小明检查视力时的情景,小明通过观察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来完成检查。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视力表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B、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比实际视力表小 C、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太弱 D、近视眼应该用度数合适的凹透镜来矫正9. 如图所示,①②③④有的能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过程,有的能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图①能说明远视眼的成像过程,图③能说明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②能说明远视眼的成像过程,图④能说明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①能说明近视眼的成像过程,图③能说明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说明近视眼的成像过程,图④能说明近视眼的矫正方法三、填空题
-
10. 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测得焦距大于10cm的是图;(2)、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此镜片对光有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1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向水透镜内注入适量的水,调节蜡烛、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保持蜡烛位置不动,向水透镜内继续注水,将光屏向靠近水透镜的方向移动,又得到蜡烛清晰的像。这一过程模拟了(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形成。
12. 2019年6月6日是第24个全国“爱眼日”,活动主题为“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小明同学感叹由于长期没有注意健康用眼,早早就戴上了近视眼镜,近视眼对光线的(选填“会聚”或“发散”)能力较强,矫正近视眼应佩戴(选填“凸”或“凹”)透镜。四、实验探究题
-
13. 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透镜焦距为8 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透镜、丙透镜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测得焦距大于8 cm的是透镜;模拟近视眼的是透镜。(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透镜。(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 0.06 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填“小于”“等于”或“大于”)0.06 mm,此镜片对光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14. 小蕊发现身边很多伙伴们都戴上了眼镜,在老师的协助下,小蕊利用如图所示的带水透镜的光具座研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原理。
(1)、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 上;(2)、如图甲所示,水透镜模拟眼球,向水透镜注水或抽水,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上,光屏相当于人眼中的 ;(3)、在图乙所示实验场景下,向水透镜中注水,水透镜更加凸起,在蜡烛与透镜之间放入合适的眼镜,光屏上能重新成清晰的像眼的矫正原理。15. 小蕊发现身边很多伙伴们都戴上了眼镜,在老师的协助下,小蕊利用如图所示的带水透镜的光具座研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原理。
(1)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上;
(2)如图甲所示,水透镜模拟眼球,向水透镜注水或抽水,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上,光屏相当于人眼中的;
(3)在图乙所示实验场景下,向水透镜中注水,水透镜更加凸起,在蜡烛与透镜之间放入合适的眼镜,光屏上能重新成清晰的像,这是眼的矫正原理。
16.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cm;进行实验前,应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2)、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乙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3)、在图乙的基础上,该同学取了一副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丙所示,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向靠近透镜方向适当移动光屏,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眼镜是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若不移动光屏,则应将水透镜适量(选填“抽水”或“注水”)才能使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17. 小明利用水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题17图所示,他通过对水透镜注水或抽水来改变水透镜的厚薄.
(1)、实验前,将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至 ,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如图所示,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10cm,光屏上所成的像为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3)、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保持水透镜和光屏不动,为使光屏上能重新呈现清晰的像,应在蜡烛和水透镜间放置合适的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或对水透镜 (选填“注水”或“抽水”),使其焦距变 (选填“长”或“短”).18. 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把甲看作是正常眼实验中测得甲的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 , 模拟近视眼的是图;(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图;(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05mm,此镜片对光线有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4)、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丁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为了使光屏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的前提下,他该将蜡烛(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移动。19. 同学们利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按要求组装器材后,向水透镜中注入水,如图甲所示,在光屏上能看到清晰的像,此像是(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倒立的;(2)、继续注水,要使像清晰,可将光屏靠近透镜,由此说明注水越多,水透镜的焦距越;(3)、在图甲所示的实验场景下,同学们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水透镜之间,如图乙所示,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再次获得清晰的像,可以进行以下操作:①仅在水透镜中(选填“注入”或“抽出”)适量的水;②仅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4)、如图丙是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时做水球实验的情形,此时的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此时的成像原理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