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3.7 《眼睛与光学仪器》(培优版)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1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在用显微镜观察血管和血液流动的实验课上,因突然停电而导致显微镜视野偏暗,无法看清血液流动情况.于是,小肖同学采取了下列四项措施(每项措施均能使反光镜反射的光线到达视野),其中起不到增加显微镜视野亮度作用的是( )
    A、换用凹面反光镜 B、将反光镜朝向实验室采光的窗口 C、换用倍数较大的物镜 D、扩大遮光器上的光圈
  • 2. 2014年最为特别的天象之一——“超级月亮”出现于8月11日凌晨,它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
  • 3. 如题图所示,小明同学手握甲、乙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通过调整两透镜间的距离,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远处的物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甲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照相机 C、乙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像 D、乙透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可以会聚更多的光
  • 4. 以下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面是关于它们的二次成像的说法:

    ①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②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③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④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 5. 现代天文望远镜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把口径加大的目的是( )
    A、会聚更多的光 B、成像更大 C、增大视角 D、以上说法都不对
  • 6. 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某新型战斗机上的光电搜索跟踪系统。该系统功能与人眼相似,能为战斗机提供感知外界的“视觉”,系统内置的光电传感器,相当于人眼的视网膜,最外层窗口和传感器之间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关于该系统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系统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该系统在光电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周围景物通过该系统成像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镜头的2倍焦距 D、该系统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 7. 关于眼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的眼虽然非常复杂,但其原理跟照相机相似,其中视网膜相当于胶卷 B、眼睛是通过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对光线进行折射,然后成像在视网膜上的 C、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厚,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于是眼球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D、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二、多选题

  • 8. 小阳学习了望远镜的原理之后,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望远镜,结构如图甲所示,其中物镜的焦距为20cm,目镜的焦距为5cm。经过调试,他看到了远处物体最大最清晰的像(成像原理的光路图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所成的像落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外 B、眼睛看到的是远处物体的倒立的实像 C、此时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约为25cm D、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距离眼睛很近的位置
  • 9.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现象是望远镜物镜成像原理 B、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6cm C、若其向左移动凸透镜,不改变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能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D、在凸透镜前放一个近视镜片,要在光屏上重新成—个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
  • 10. 如图,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个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半透明纸上得到清晰的像,以下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应将A对着物体,眼睛对着B向筒内观察 B、应将B对着物体,眼睛对着A向筒内观察 C、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晰,再看远处景物时,应把B向外拉,增大A、B间的距离 D、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晰,再看远处景物时应把B向内移动,减小A、B间的距离

三、填空题

  • 11. 人在水中看物体会成像在视网膜后,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变(选填“厚”或“薄”).潜水员戴上潜水镜实质是在眼前加上一个空气层,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已有的光路,完成光路图,画出物体A 的大致位置.

  • 12. 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 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做 ,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 (填“放大”或“缩小”) (填“实像”或“虚像”) , 目镜的作用当于一个 ,用来把这个像放大.由于像被拉近,靠近人眼, 较大,所以使我们看到远处物体的像大而清晰.
  • 13. 眼睛的作用相当于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会形成一个像(填写像的倒正、大小和虚实)。正常人的明视距离是
  • 14. 同学们上生物课时,观察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往往就需要使用.当把物体放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物体就会通过物镜成一个的像,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的像通过目镜成一个的像,这样我们就看清微小的物体了.
  • 15. 一般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镜,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然后这个像再经过目镜(选填“放大”或“缩小”),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
  • 16. 如图为某望远镜内部部分光路图,物镜是凸透镜,光线a经过物镜的光心,出射光线b与物镜主光轴平行,F为物镜焦点,焦距为 500 mm.

    (1)、在图中画出光线a、b经物镜折射前的入射光线.
    (2)、目镜是透镜(选填“凹”或“凸”).
    (3)、用此望远镜观测月球时,月球经物镜成一个(选填“倒立”或“正立”)(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
  • 17. 如图(a)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显微镜,图(b)是它的成像示意图。物体到物镜的距离(选填“大于”或“小于”)一倍焦距,成(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目镜的目的是使物镜所成的像再次成一个(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显微镜看到的像最终是(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四、作图题

  • 18.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要有保护视力的意识。如图是李老师戴眼镜矫正视力的部分光路,请在方框内画出矫正视力的透镜,并画出两条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的光线。

  • 19. 实验时,禁止激光直射人眼。是因为激光笔发出的光通过眼睛的晶状体,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很亮的点,易灼伤视网膜。

    ①在眼球图片的虚线框中画出一个适当的透镜。(透镜主光轴已画出)

    ②完成以下光路图。

五、科普阅读题

  • 20. 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____、缩小的实像,如图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使用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的常见症状是头疼脑涨、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

    (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使像变得清晰.
    (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____(填以下选项).
    A、0~10cm B、10~25cm C、10cm~极远处 D、0~25cm
    (4)、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 21. 阅读以下文段:

    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透镜焦度(单位为m1),用Φ表示,即Φ=1f(其中焦距f的单位是m)。

    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凸透镜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的度数是负数,现有-300度和+200度的眼镜片A和B。

    完成以下问题:

    (1)如果远视很严重,眼镜上凸透镜的折光本领应该大一些,透镜焦度就要(选填“大”或“小”)一些:

    (2)眼镜片是远视镜片,眼镜片是近视镜片(均选填“A”或“B”);

    (3)眼镜片B的焦距是m,焦度是m1

  • 2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眼睛

     人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若沉溺于上网或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看电视,容易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致使远处物体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到前方,形成近视。

    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φ= , 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m,它的焦度就φ= , 而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例如,4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4m-1 , 它的焦距是0.25m。通常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而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在弱光条件下开大,允许更多的光线进入,以便视物清楚。在强光条件下缩小,防止强光损伤视网膜,起到保护视网膜作用。

    (1)、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  , 视网膜相当于 
    (2)、与照相机不同的是人眼是一个真正的变焦系统,当人眼看近处物体时,焦距较 (大/小)。
    (3)、图2是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小明的眼睛需要佩戴图3中的 (填字母)透镜。
    (4)、刚走进电影院时几乎什么也看不见,片刻后才可看见周围的人,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中的瞳孔 (变大/不变/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