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0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关于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英国科学家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完整的细胞 B、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细胞学说的提出意味着人类对于细胞的研究已经完善,不需要深入研究 D、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2. 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
    A、变形虫 B、蜻蜓 C、水绵 D、玩具猫
  • 3. 下列不能作为“水滴鱼属于生物”的依据的是 ( )
    A、雌性水滴鱼能产卵 B、可自主生长 C、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D、能从海底浮起
  • 4.   乌贼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染黑海水趁机逃跑,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体
    A、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B、能进行呼吸 C、生活需要营养 D、能生长和繁殖
  • 5. 智能微型机器人可以借助“电子大脑”实现自主行走、折叠,按指令完成加速、转弯等。下列特征能判断它属于非生物的是
    A、能自主行走 B、不能生长发育 C、能按照指令完成动作 D、能折叠改变形状
  • 6. 据报道,已经有AI教师在学校“正式上岗”。AI教师是一款基于生成式AI技术的人形机器人,会说三种语言,能与学生互动。下列依据中,可用于判断AI教师是否属于生物的是(  )
    A、能否自由行走 B、能否生长和繁殖 C、能否进行语言交流 D、能否进行互动

二、填空题

  • 7.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南宋著名诗句,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所展现的生物特征有哪些。  (填“繁殖”、  “生长”、  “呼吸”、“遗传”、  “变异”或“应激性”)

    (1)、 “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体现了生物具有的特征。
    (2)、红杏出墙,枝条能够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的特征。
    (3)、“红杏出墙”,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讲,红杏具有的特征。
  • 8.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诗句中对“犬”的描写,体现了生物基本特征是 , 犬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9. 细胞学说的建立: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观察时首次发现细胞。19 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提出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且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之后,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进一步提出,所有细胞都来自已经存在的
  • 10.  最先发现细胞的人是 , 其实他看到的是死细胞的
  • 11. 将下列生物特征的序号填入对应现象后的空格中:

    ①生物能呼吸   ②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③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⑤生物需要营养物质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朵朵葵花向太阳
    (3)、饥不择食
    (4)、冷开水不能养金鱼

三、实验与探究题

  • 12. 从"细胞"的发现到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将近200年。

    材料一:1665年,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时发现了许多蜂窝状的小室,他将其命名为"细胞",后来发现他当时看到的只是细胞壁。

    材料二:1838年,植物学家施莱登对植物的柱头、花粉、胚珠等组织进行研究,指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1839年,动物学家施旺对鱼、蛙、猪等多种动物细胞研究后,提出细胞是所有动物组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细胞学说,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材料三:1858年,魏尔啸对细胞学说进行进一步的补充:"一切细胞都来自于一个(预先存在的)细胞"。

    (1)、根据魏尔肖的观点,金鱼身上的所有细胞都来自于同一个细胞,这个细胞是
    (2)、材料二中,施莱登和施旺研究发现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请判断甲、乙中哪幅图是植物细胞,说明理由
    (3)、根据细胞学说的发展史。同学们提出了如下观点,正确的是____。(可多选)
    A、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技术可以促进科学发展 B、胡克将细胞壁当成了细胞,因此他的发现没有科学价值 C、细胞学说是以相关科学家的研究为基础,运用观察、分析等方法形成的 D、经过200年的发展,细胞学说已非常完善,因此不需要再发展
  • 13. 光照是蜗牛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环境条件之一。 有同学认为蜗牛喜欢的是弱光。为了研究光照强弱对蜗牛活动的影响,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把蜗牛放在玻璃板中央,将纸盒罩住玻璃板,纸盒上方的一半用半透的黑塑料袋盖住(便于提供弱光),另一半剪去盒底使其透光,并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

    (1)、本实验存在明显不足,请写出一点: 。
    (2)、完善方案后进行实验,如果蜗牛喜欢弱光,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3)、若方案完善后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仍与猜想不符。对此,同学们应采取的措施是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D、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四、综合题

  • 14. 从胡克观察细胞到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近200年。

    材料一:1665年,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时发现了许多蜂窝状的小室,他将其命名为“细胞”,后来发现他当时看到的只是细胞壁。

    材料二:1838年,植物学家施莱登对植物的柱头、花粉、胚珠等组织进行研究,指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1839年,动物学家施旺对鱼、蛙、猪等多种动物细胞研究后,提出细胞是所有动物组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细胞学说,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____。  (填选项,下同)
    A、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B、所有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
    (2)、根据细胞学说的发展史,同学们提出如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是____。  (可多选)
    A、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技术可以促进科学发展 B、胡克将细胞壁当成了细胞,因此他的发现没有科学价值 C、细胞学说是以相关科学家的研究为基础,运用观察、分析等方法形成的 D、经过200年的发展,细胞学说已非常完善,因此不需要再发展
    (3)、继胡克自制显微镜后至今,显微镜技术经历了若干个发展阶段,其中包括:A.光学显微镜;B.激光扫描显微镜;C.电子显微镜。对此,请按照显微镜发展先后顺序排序:。(用字母代号表示)
  • 15.  珊瑚虫身体微小,口周围长着许多小触手,可用来捕食海洋中的微小生物。它们能吸收海水中的矿物质来建造外壳,以保护身体。珊瑚虫大多群居生活,虫体虽一代代死去,但它们分泌的外壳却年深日久地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千姿百态的珊瑚。珊瑚虫体内有藻类和它共同生活,并为其提供用于呼吸的氧气,而珊瑚虫的废物则可作为藻类的养料。

    (1)、珊瑚是生物吗? .
    (2)、资料中描述了生物的哪些共同特征?
    (3)、有人说:“珊瑚虫适于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浅水区”。试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一观点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