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一线三等角全等模型-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解题模型

试卷更新日期:2025-09-22 类型: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 1. 如图,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BE⊥EF,DF⊥EF,BE=2.5cm ,DF=4 cm,那么 EF 的长为  (    )

    A、6.5 cm B、6 cm C、5.5 cm D、4 cm
  • 2. 如图,将正方形ABCD先向右平移,使点B与原点O重合,再将所得正方形绕原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 , 得到四边形A'B'C'D' , 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       )

    A、1,2 B、2,1 C、2,1 D、1,2
  • 3. 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是过点C的直线,BD⊥DE,AE ⊥DE ,则△BDC通过下列变换能与△ACE重合的是(   )

    A、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度 B、沿AB的垂直平分线翻折 C、绕AB的中点M顺时针旋转90度 D、沿DE方向平移
  • 4. 小丽与爸妈在公园里荡秋千,如图,小丽坐在秋千的起始位置A处,OA与地面垂直,两脚在地面上用力一蹬,妈妈在距地面1m高的B处接住她后用力一推,爸爸在C处接住她,若妈妈与爸爸到OA的水平距离BDCE分别为1.4m和1.8m,BOC=90° , 爸爸在C处接住小丽时,小丽距离地面的高度是( )

     

    A、1.4m B、1.6m C、1.7m D、1.8m
  • 5. 如图,在△ABC,∠C=90°,AD平分∠BAC交CB于点D,过点D作DE⊥AB,垂足恰好是边AB的中点E,若AD=3cm,则BE的长为(     )

    A、332 cm B、4cm C、32 cm D、6cm

二、填空题

  • 6. 如图,直线l1l2l3分别过正方形ABCD的三个顶点ADC , 且相互平行,若l1l2的距离为1l2l3的距离为2 , 则正方形的面积为

  • 7. 如图,在RtABC中,CA=CB , M是AB的中点,点D在BM上,AECDBFCD , 垂足分别为E,F,连接EM , 则下列结论中:①BF=CE;②EF=BF;③AEM=DEM;④AECE=2ME . 正确的有 . (只填序号)

  • 8. 如图,以ABC的边ABAC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直角ABEACD , 连结EDBDEC , 过点A的直线l分别交线段DFBC于点MN , 以下说法:①当AB=AC=BC时,AED=30°;②EC=BD;③若AB=3AC=4BC=6 , 则DE=23;④当直线lBC时,点M为线段DE的中点.正确的有 . (填序号)

      

  • 9. 如图,在RtABC中,C=90°,AC=8,BC=6.BDABC的平分线,将BDD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 , 点B的对应点为E . 则AE的长度为

  • 10. 如图,△ABC中,AB=AC,AD⊥BC于D点,DE⊥AB于点E,BF⊥AC于点F,DE=3cm,则BF=cm.

  • 11. 如图ABC中,AC=2 AB=7CAB=45° , 将BC边绕点 B顺时针旋转90°至BD , 连 AD , 则AD=

三、解答题

  • 12. 小甬按如图方式测量旗杆高度AB,将A处的绳子笔直拉至地面C处,使B,C间距离等于小甬直立时的眼睛离地高度,在C处放置一块直角三角板PMN,使直角顶点P落在C处,边PN与绳子重合,随后小甬后退至D处直立,使眼睛E与点M,P在同一直线上.小甬认为CD的长等于旗杆高度AB,你认同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 13.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是边BC上一点,B=AED=CEAD=EDA.求证:AB+CD=BC

  • 14. 综合与探究

     

    (1)、模型建立:如图1,等腰RtABC中,ACB=90°,CB=CA , 直线ED经过点C , 过点AADED于点D , 过点BBEED于点E

    求证:BECCDA

    (2)、模型应用:

    ①如图2,已知直线y=3x+3y轴交于A点,与x轴交于B点,将线段AB绕点B逆时针旋转90° , 得到线段BC , 过点AC作直线,求直线AC的函数解析式;

    ②如图3,长方形ABCO , 点O为坐标原点,点B的坐标为(4,3),A,C分别在坐标轴上,点P是线段BC上动点,已知点D在第一象限,且是直线y=2x3上的一点,若APD是不以点A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D的坐标.

  • 15. 综合运用:

     

    (1)、【模型建立】如图1,等腰RtABC中,ACB=90°CB=CA , 直线ED经过点C , 过点AADED于点D , 过点BBEED于点E , 求证:BECCDA
    (2)、【模型应用】如图2,已知直线l1:y=2x+4x轴交于点A , 与y轴交于点B , 将直线l1绕点A逆时针旋转45°至直线l2 , 求直线l2的函数表达式;
  • 16. 小明同学在物理课上学习了发声物体的振动实验后,对其作了进一步的探究:在一个支架的横杆的点O处用一根细绳悬挂一个小球A , 小球A可以自由摆动,如图,OA表示小球静止时的位置.当小明用发声物体靠近小球时,小球从OA摆到OB位置,此时过点BBDOA于点D , 当小球摆到OC位置时,OB与OC恰好垂直(图中A、B、O、C在同一平面上),过点C作CEOA于点E , 测得BD=8cm,OA=17cm.

    (1)、求证:COE=B
    (2)、求AE的长.
  • 17. 三个等角的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称一线三等角模型(角度有锐角、直角、钝角,若为直角,则又称一线三垂直模型),解决此模型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利用三等角关系找全等三角形所需角的相等条件,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1)、如图1,在ABC中,BAC=90°AB=AC , 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 , 垂足分别为DE . 求证:DE=BD+CE
    (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α , 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那么结论DE=BD+CE是否仍成立?若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3,将(1)中的条件改为:AB=ACAED三点都在直线m上,且有BDF=DEC=BAC=β , 其中β为任意锐角,那么结论DE=BD+CE是否仍成立?若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 18. 阅读理解,自主探究:

    “一线三垂直”模型是“一线三等角”模型的特殊情况,即三个等角角度为90°,于是有三组边相互垂直.所以称为“一线三垂直模型”.当模型中有一组对应边长相等时,则模型中必定存在全等三角形.

    (1)、问题解决:如图1,在等腰直角ABC中,ACB90°ACBC , 过点C作直线DEADDE于D,BEDE于E,求证:ADCCEB
    (2)、问题探究:如图2,在等腰直角ABC中,ACB90°ACBC , 过点C作直线CEADCE于D,BECE于E,AD2.5cm,DE1.7cm,求BE的长;
    (3)、拓展延伸: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0C13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ACBC , 求B点坐标.
  • 19. 【模型呈现】

    “数学区别于其它学科最主要的特征是抽象与推理”.“一线三等角”模型是几何世界中常见的模型之一,只要细心观察,你就可以从中找到全等三角形.

    (1)、 【模型理解】如图1,已知,点C在线段DE上,BEC=BCA=ADC=90° , 若BC=AC , 则BE与CD的数量关系为 , BE, AD与DE的数量关系为
    (2)、 【拓展延伸】在RtAPC中,ACP=90° , 分别以AC、AP为腰,在左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在右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PQ,其中ACB=PAQ=90°AC=1

    ① 如图2,连接BQ,当交线段CA的延长线于点M时,求证:BM=QM

    ② 如图3,连接BQ,当交线段CA于点M,且SABP=3SAMQ时,求BP的长.

  • 20. “一线三等角”模型是平面几何图形中的重要模型之一,“一线三等角”指的是图形中出现同一条直线上有3个相等的情况,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一线三等角”模型的出现,还经常会伴随着出现全等三角形.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解决以下问题∶

    (1)、如图1,ADC=CEB=ACB=90°AC=BC . 猜想DEADBE之间的关系:
    (2)、如图2,将(1)中条件改为ADC=CEB=ACB=α(90°<α<180°)AC=BC , 请问(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3,在ABC中,点DAB上一点,DE=DFA=EDF=BAE=2BF=5 , 请直接写出AB的长.
  • 21. 【概念建构】

    ABC中,BAC=90°AB=AC , 直线MN经过点ABDMN于点DCEMN于点E . 如图1,当直线MNABC外部时,称RtABDRtCAERtABC的“双外弦三角形”,如图2,当直线MNABC内部时,称RtABDRtCAERtABC的“双内弦三角形”,依据“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我们得到“双外弦三角形”和“双内弦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即RtABDRtCAE

    (1)、【概念应用】

    如图3,在ABC中,BAC=90°AMBC于点MAM=BM=CMEBC边上的点, AE=DEAE DE , 连接ADBD , 若AE=25AM=4 , 求BD的长.

    小亮同学在阅读与理解【概念建构】的基础上,作DNBC于点N构造出如图4所示的“双内弦三角形”,并应用“双内弦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的结论求出了BD . 请你依照小亮的解题思路,写出解答过程.

    (2)、请你应用“双内弦三角形”和“双外弦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的结论或者按照自己的解题思路解答下列问题.

    如图5,在ABC中,AB=ACBAC=90°DAB边上一点,DE=DCDEDCDEBC于点N , 延长EBCD交于点F , 猜想DBDFCN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学以数用】

    如图6,ADBCABEC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AB=FDC=90°AD=2BC=5 , 直接写出ADEADF的面积和.

    (4)、【拓展延伸】

    如图7,在ABC中,AC=BCACB=90° , 点DAB边上,过BBECDCD延长线于点E , 延长EB至点F , 连接CF , 使BCF=ABE , 连接AFCD于点G , 若BE=83,CE=223 , 直接写出EGF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