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 常见的全等三角形考点—浙教版数学中考二轮培优专训

试卷更新日期:2025-09-22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 1. 如图,能用“HL”判定Rt△ABC和Rt△A'B'C'全等的条件是(   )

    A、AC=A'C',AB=A'B' B、∠A=∠A',AB=A'B' C、AC=A'C',BC=B'C' D、∠B=∠B',BC=B'C'
  • 2. 如图,ABD=CBD , 要说明ABDCBD , 需添加的条件不能是(   )

    A、AB=BC B、ADB=CDB C、A=C D、AD=CD
  • 3. 如图,AB=ADAC=AEBAE=DAC , 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

    A、AF=EF B、C=E C、BC=DE D、B=D
  • 4.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AF=45° , 将ABE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DG . 若BE=1 , 则DF的长为( )

    A、3 B、7 C、125 D、4
  • 5.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5,点M在CD的边上,且DM=2,△AEM与△ADM关于AM所在的直线对称,将△ADM按顺时针方向绕点A旋转90°得到△ABF,连接EF,则线段EF的长为(  )

       

    A、34 B、29 C、27 D、33
  • 6. 如图,在边长为6的菱形ABCD中,∠A=60°,点E在BC边上,连结DE,将DE绕顶点D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20°得到DE',连结AE',CE'.当CE=4时,△CDE的面积为(   )

    A、33 B、6 C、43 D、9
  • 7. 如图,在ABC中,CAB=70° , 在同一平面内,将ABC绕点A旋转某个角度到AB'C'的位置,使得CC'AB , 则CAB'=(       )

    A、30° B、35° C、40° D、50°
  • 8.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B=12AD=10A=60°E是边AD上一点,且AE=6F是边AB上的一个动点,将线段EF绕点E顺时针旋转60° , 得到EN , 连接BNCN , 则BN+CN的最小值是( )

    A、321 B、414 C、413 D、14
  • 9. 在等边ABC中,D是边AC上一点,连接BD , 将BCD绕点B逆时针旋转60° , 得到BAE , 连接ED , 若BC=9BD=8.则下列四个结论:AE//BCADE=BDCBDE是等边三角形;AED的周长是17.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 B、 C、 D、
  • 10. 用两个全等且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ABCACD拼成菱形ABCD , 把一个60°角的三角尺与这个菱形叠合,使三角尺的60°角的顶点与点A重合,两边分别与ABAC重合,将三角尺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在转动过程中,当AEC的面积是23时,CF的长为( )

    A、24 B、26 C、46 D、08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 11. 如图,Rt△ABC中,∠C=90°,∠B=30°,B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AB于点DFAEDFDF的延长线于点E , 若DF=1,则AE=  .

  • 12. 如图,△ABC中,AB=AC,点D为CA延长线上一点,DH⊥BC于点H,点F为AB延长线上一点,连接DF交CB的延长线于点E,点E是DF的中点,若BH=2,BE=2BH,则BC=.
  • 13. 如图1,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 , 已知AB=10AD=12 , 现将纸片进行如下操作:现将纸片沿折痕BF进行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E处,点FAD上(如图2),则DF=;然后将FBE绕点F旋转到FMN , 当MN过点C时旋转停止,则EN的长度为

  • 14. 综合实践课上,小聪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着虚线EB剪开,如图①所示,把得到的两张纸片如图②摆放,纸片RtCB'E'较小锐角的顶点E'DE上,较长直角边与斜边分别交边AB于点G,H.以点G与A重合,且B'E'AB为初始位置,把RtCB'E'沿着DE方向平移,当点E'到达点E后立刻绕点E逆时针旋转,如图③,直到点H与点B重合停止.为了探求BHAG之间的变化关系,设AG=m , 请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BH

    (1)、在平移过程中,BH=
    (2)、在旋转过程中,BH=

三、解答题(共7题,共53分)

  • 15. 如图,在ABCD中,E为AD的中点,延长BECD交于点F,连接AFBD

       

    (1)、求证:AEBDEF
    (2)、若BF=BCCD=6BD=8 , 求AE的长.
  • 16.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AC上的一点,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PE=PB

    (1)、求证:BCPDCP
    (2)、求证:DPE=ABC
    (3)、把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ABCD , 且ABC=60° , 其他条件不变,如图.连接DE , 试探究线段BP与线段D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 17. 如图,∠ACB=∠AED=90°,ACFEAB平分∠CAEABDF

    (1)、求证:四边形ABDF是平行四边形;
    (2)、过点BBGAE于点G , 若CBAF , 请直接写出四边形BGED的形状.
  • 18. 如图,在菱形ABCD中,DEBCBC的延长线于点E , 连结AEBD于点F , 交CD于点G , 连结CF

    (1)、求证:AF=CF
    (2)、求证:AF2=EFGF
    (3)、若菱形ABCD的边长为2,BAD=120° , 求FG的长.
  • 19.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OBC 是矩形,点O(0,0),点A(5,0),点 B(0,3).以点 A 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矩形AOBC,得到矩形ADEF,点O,B,C的对应点分别为D,E,F.

    (1)、如图①,当点 D 落在BC 边上时,求点 D 的坐标.
    (2)、如图②,当点 D 落在线段BE 上时,AD 与BC 交于点 H.

    ①求证:△ADB≌△AOB.

    ②求点 H 的坐标.

    (3)、记K 为矩形AOBC 对角线的交点,S为△KDE 的面积,求S 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 20.   RtABC中,ABC=90°AB=BC , 过点AAEAB.连接BECEM为平面内一动点.
     
    (1)、如图1 , 若BC=4 , 则SEBC= 
    (2)、如图2 , 点MBE上,且CMBEM , 过点AAFBEFDAC中点,连接FD并延长,交CM于点H
    求证:ADEMCBMF=MH
    (3)、如图3 , 连接BMEM , 过点BBM'BM于点B , 且满足BM'=BM , 连接AM'MM' , 过点BBGCE于点G , 若SABC=18EM=3BG=4 , 求线段AM'的长度的取值范围.
  • 21.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BC=10,E是AD上的一个动点. 

     

    (1)、如图1,连接BD,G是对角线BD的三等分点,且GD= 13 BD,连接GE.当GE=GD时,求AE的长; 
    (2)、如图2,连接BE,EC,过点E作EF⊥EC交线段AB于点F,连接CF,与BE交于点P.当BE平分∠ABC时,求PE的长; 
    (3)、如图3,连接EC,点H在CD上,将△EDH沿直线EH折叠,折叠后点D落在EC上的点D'处,过点D'作D'N⊥AD于点N,与EH交于点M,且AE=2.求△MD'H的面积. 

四、实践探究题(共4题,共37分)

  • 22. 实验活动:仅用一把圆规作图.
    (1)、【任务阅读】如图1 , 仅用一把圆规在AOB内部画一点P , 使点PAOB的平分线上.

    小明的作法如下:

    如图2 , 以点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射线OAOB于点EF , 再分别以点EF为圆心,大于12EF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 则点P为所求点.理由:如图3,连接EPFPOP , 由作图可知OE=OFPE=PF

    又因为OP=OP

    所以

    所以EOP=FOP

    所以OP平分AOB

    即点P为所求点;

    (2)、【实践操作】如图4 , 已知直线AB及其外一点P , 只用一把圆规画一点Q , 使点PQ所在直线与直线AB平行,并给出证明.(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 23.    
    (1)、【链接教材】

    如图1,EF是直线l上方两点,若点P在直线l上,满足PE=PF , 则点P是线段EF(填特殊直线)与直线l的交点;

    (2)、【问题延伸】

    ①如图2,点O是矩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OE=OF.要分别在ABCD边上确定点PQ , 满足PF=EQ , 且点O在线段PQ上.经过思考,小文发现可以利用矩形的中心对称性,将点EF关于点O对称,再作该对称点和另一点所组成的线段的中垂线.请你根据她的思路在图2中尺规作图确定PQ的位置(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②如图3,点O是矩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OEOF.经过深入探究,聪明的小文发现进一步利用矩形的中心对称性,在问题①思路的基础上再添加一条过点O的线段,就能找到符合题意的PQPQ分别在ABCD边上,满足PF=EQ , 且点O在线段PQ上).请在图3中用直尺简单构图(不要求圆规作图),并证明PF=EQ.

    (3)、【举一反三】

    如图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原点O是菱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OA=4,OB=2,E(2,m) , 其中m>1F(3,2).若PQ分别在ABCD边上,满足PF=EQ , 且点O在线段PQ上,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

  • 24. 综合与实践

    (1)、【知识感知】如图1 , 我们把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叫做垂美四边形,在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中,能称为垂美四边形是(只填序号)
    (2)、【概念理解】如图2 , 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 , 问四边形ABCD是垂美四边形吗?请说明理由;
    (3)、【性质探究】如图1 , 垂美四边形ABCD的两对角线交于点O , 试探究ABCDBCAD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
    (4)、【性质应用】如图3 , 分别以RtABC的直角边AC和斜边AB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CFG和正方形ABDE , 连接CEBGGE已知AC=4AB=5 , 则GE长为
  • 25. 【方法提炼】

    解答几何问题常常需要添辅助线,其中平移图形是重要的添辅助线策略.

    【问题情境】

    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E,F,G分别是BC,AB,CD上的点,FG⊥AE于点Q.求证:AE=FG.

    小明在分析解题思路时想到了两种平移法:

    方法1:平移线段FG使点F与点B重合,构造全等三角形;

    方法2:平移线段BC使点B与点F重合,构造全等三角形;

    【尝试应用】

    (1)、请按照小明的思路,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证明;
    (2)、如图2,正方形网格中,点A,B,C,D为格点,AB交CD于点O.求tan∠AOC的值;
    (3)、如图3,点P是线段AB上的动点,分别以AP,BP为边在AB的同侧作正方形APCD与正方形PBEF,连接DE分别交线段BC,PC于点M,N.

    ①求∠DMC的度数;

    ②连接AC交DE于点H,求 DHBC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