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14章呼吸系统单元检测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9-19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器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鼻腔反复出血需及时就医 B、为使气体进出顺畅应去除全部鼻毛 C、用力排鼻涕可能导致鼻腔内毛细血管破裂 D、频繁抠鼻孔可能损伤鼻黏膜使病菌容易入侵
  • 2. 下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吃饭时大声谈笑,食物容易由③误入气管 B、⑤的分支末端膨大形成肺泡 C、⑥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D、吸入体内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内被利用
  • 3. 气体进入人体的通道顺序是(  )

    A、鼻、咽、喉、支气管、气管 B、鼻、喉、咽、气管、支气管 C、鼻、咽、口腔、喉、气管、支气管 D、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 4.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  )
    A、 B、 C、 D、气管
  • 5. 我们在呼吸时,呼吸道的主要作用是( )

    ①清洁空气②湿润空气③消灭细菌④温暖空气⑤气体交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②③④
  • 6. 如图是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能清洁、温暖和湿润空气 B、③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C、④处能形成痰 D、⑥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 7. 下列与鼻腔的清洁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       )
    A、鼻黏膜有大量嗅觉细胞 B、鼻毛能阻挡灰尘 C、鼻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丰富 D、鼻腔黏液中含较多水分
  • 8. 下列结构中,不属于呼吸道的是(  )
    A、 B、 C、 D、
  • 9. 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黏膜的纤毛摆动的作用是( )
    A、过滤空气 B、温暖冷空气 C、将细菌、尘粒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 D、协助吸气和吞咽
  • 10. 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吸管、矿泉水瓶、气球等材料制作了模拟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模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模拟气管,内有软骨保证气流畅通 B、2模拟肺,能不断扩大、缩小 C、3模拟肋间肌,肌肉的收缩使胸廓容积增大 D、该模型不能模拟胸廓前后径的变化
  • 11. 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可以感觉到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再深深地呼气,你可以感觉到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胸廓扩大和缩小时,膈肌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
    A、收缩 舒张 B、舒张 收缩 C、收缩 收缩 D、舒张 舒张
  • 12. 为了探究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某同学做了个模拟呼吸运动的装置如下,并绘制了肺内气压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D向下时,表示呼气过程 B、图甲中玻璃罩模拟的是胸廓 C、图乙AC段代表呼气的过程 D、图乙中的D点,膈肌是收缩状态
  • 13. 第九届亚冬会于2025年2月举行,比赛中队员们奋力拼搏,呼吸急促。分析题图呼吸曲线和模型,关于曲线叙述正确的是(  )

    A、C点表示吸气结束的瞬间 B、BC段对应图2中肋间肌收缩 C、CD段胸廓容积缩小 D、CD段对应图2中肋骨上提
  • 14. 在生物实验课上,老师使用呼吸监测设备对小红在不同状态下的呼吸情况进行了监测,得到了如图所示的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甲可能为运动状态 B、曲线乙可能为平静状态 C、处于曲线乙的状态时,呼吸作用更强 D、M点、N点时,两种状态下,膈都是上升状态
  • 15. 下表是人体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成分含量比较。分析表中数据,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    )

    成分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吸入气体/%

    20.96

    0.04

    79.00

    呼出气体/%

    16.40

    4.10

    79.50

    A、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B、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D、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 16.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下列不正确的是(                )

    A、现象是乙瓶中的石灰水明显比甲瓶中浑浊 B、结论是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 C、原理是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乙瓶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变量是二氧化碳
  • 17. 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增多。增多的二氧化碳来源于(  )
    A、肺泡 B、组织细胞 C、血液 D、组织液
  • 18. 图是肺泡与毛细血管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穿过肺泡壁进入血液 B、甲处氧气浓度大于乙处 C、甲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乙处 D、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
  • 19. 下列关于人体肺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肺泡数量多 B、肺泡壁很薄 C、肺泡是细支气管末端膨大形成的 D、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后氧气减少
  • 20. 下列关于发生在人体肺内的气体交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肺泡并排出体外 B、外界吸入的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并被运往全身组织细胞 C、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细胞构成的 D、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氧气的含量
  • 21. 如图是人体组织细胞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血管在人体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B、该血管中红细胞单行通过 C、该血管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 D、物质交换后血液中二氧化碳降低,含氧量升高
  • 22. 图为某种物质在血液中的相对含量变化趋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可表示血液流经腿部时,氧气含量的变化 B、b可表示饭后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C、若 A 为肺泡外的小动脉,则C 血管内为静脉血 D、若B为脑部毛细血管,则 C 内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多
  • 23. 图一表示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图二表示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一中的血管甲处流动脉血 B、图一中的c代表氧气 C、血液流过图二的组织细胞,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D、图二中的丁处流静脉血
  • 24. 散步是一种很好的有氧运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从外界到达肺的路线: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泡 B、平静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均收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C、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疫情期间外出需要做好个人防护 D、吸入的氧气最终在血液中参与呼吸作用
  • 25. 人体细胞要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必须经过如下①②③等过程来完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过程是通过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完成 B、②过程氧气至少穿过两层细胞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C、完成③过程后,血液中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D、②③过程都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发生气体交换

二、非选择题

  • 26. 如图是人体的呼吸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右侧序号所示的结构名称:[1];[3]
    (2)、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器官[ ]
    (3)、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 它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是 , 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适于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 27. 罗老师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胸廓变化与呼吸之间的关系,将课本实验中的玻璃罩改成了易变形的软塑料瓶。

    (1)、用气球模拟人体的 , 橡皮膜模拟
    (2)、用软塑料瓶代替课本中的玻璃罩,除了可以演示呼吸运动过程中胸腔的变化过程,还可以演示胸腔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过程。
    (3)、用手下拉橡皮膜时,相当于膈肌(选填“收缩”或“舒张”),胸腔容积扩大,肺便(选填“扩张”或“收缩”),气体入肺。
  • 28. 肺活量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测试指标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肺活量能体现肺与外界进行的能力。测量肺活量时应尽力吸气后再 , 取三次测量的
    (2)、采用不同训练方式对中学生进行体育训练,能提高肺活量。体育运动时,人体的呼吸频率和深度都相应 , 使如上图所示的[a]肋间肌和[b]功能加强,胸廓扩大和缩小的幅度。训练结果表明,进行体育训练可以提高肺活量。
  • 29. 下图表示呼吸的全过程,a、b代表气体,①、②、③、④代表过程。请分析回答:

    (1)、在过程①气体进入肺泡的过程中,膈肌和肋间肌处于的状态。
    (2)、经过过程②后血液成分的变化是
    (3)、过程③中氧气的运输主要靠来运输。
    (4)、图中字母(填“a”或“b”)代表的是氧气,它进入组织细胞后,在中被利用。
  • 30. 过敏性鼻炎是在秋冬季常见的疾病,主要有鼻塞、鼻痒、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药物甲是一种常用于过敏性鼻炎的中成药,药物乙为一种免疫调节剂,这两种药物均可用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为了研究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过程和结果见表。

    组别

    A

    B

    C

    患者数量/个

    71

    71

    71

    用药种类

    药物甲

    药物乙

    联合使用药物甲和药物乙

    症状表现

    鼻塞

    流鼻涕

    鼻塞

    流鼻涕

    鼻塞

    流鼻涕

    治疗前症状的评分

    4.82

    4.50

    4.87

    4.46

    4.79

    4.42

    治疗后症状的评分

    2.75

    2.41

    2.63

    2.37

    1.21

    1.07

    注:治疗前后症状的评分是由专业耳鼻咽喉科医师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如鼻塞、流鼻涕等)进行评分的,评分为1分~5分,评分越高则症状越严重。

    (1)、过敏性鼻炎会使患者鼻腔黏膜充血肿胀,造成患者呼吸困难,时常要进行深呼吸。当患者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填“增大”或“缩小”),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内。
    (2)、研究时,应记录每组中每位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的评分,并计算出 , 作为本组的数据。
    (3)、据表分析,三种用药方案均能使患者的症状减轻,但治疗效果最好的用药方案是
    (4)、当鼻塞严重时,人们有时会通过口腔吸入和呼出气体,口腔是否属于呼吸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