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仿真模拟试卷一(范围:1-3章)

试卷更新日期:2025-09-17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如图所示,在△ABC和△DEF中,点A,E,B,D在同一条直线上,AC∥DF,AC=DF,只添加一个条件,不能判定△ABC≌△DEF的是(  )

    A、AE=DB B、∠C=∠F C、BC=EF D、∠ABC=∠DEF
  • 2. 如图,AD是△ABC的中线,点E、F分别是射线AD上的两点,且DE=DF,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BDF≌△CDE B、△ABD和△ACD面积相等 C、BF∥CE D、AE=BF
  • 3. 如图,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70°DEC的位置.如果ECD=30° , 那么ACE等于(       )

       

    A、70° B、50° C、40° D、30°
  • 4. 如图,在ABC中,C=90°,B=30° , 以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M和点N , 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 连接AP并延长交BC于点D . 若ACD的面积为8,则ABD的面积是(       )

    A、8 B、16 C、12 D、24
  • 5. 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5,13,12,则△ABC的面积为(    )

    A、30 B、60 C、78 D、不能确定
  • 6. 如图,将△ABC放在正方形网格中(图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点A,B,C恰好在网格图中的格点上,那么∠ABC 的度数为 (    )

    A、90° B、60° C、45° D、30°
  • 7. 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意思是:如图,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沿与一边垂直的方向拉向岸边,那么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则水池的深度为(       )

    A、5尺 B、10尺 C、12尺 D、13尺
  • 8. 如图,小敏做了一个角平分仪ABCD,其中AB=AD,BC=DC,将仪器上的点A与∠PRQ的顶点R重合,调整AB和AD,使它们分别落在角的两边上,过点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PRQ的平分线.此角平分仪的画图原理是:根据仪器结构,可得△ABC≌△ADC,这样就有∠QAE=∠PAE.则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

    A、SAS B、ASA C、AAS D、SSS
  • 9. 在如图的正方形网格中,∠1+∠2+∠3=( )

    A、105° B、120° C、115° D、135°
  • 10. 如图,在△ABC中,∠ACB=60°,AG平分∠BACBC与点GBD平分∠ABCAC于点DAGBD相交于点FBEAGAG的延长线于点E , 连接CE ,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若∠BAD=70°,则∠EBC=5°;②BF=2EF;③BECE;④ABBG+AD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 11. 如图,∠C=∠D=90°,添加一个条件,可使用“HL”判定Rt△ABC≌Rt△ABD.添加的条件是: . (写一个即可)

  • 12. 如图,在RtABC中,C=90°AD平分CAB . 若SABD=24AB=12 , 则CD=

  • 13. 如图,5×5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D在格点上,点B在网格线上,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恰好经过格点C , 则BD的长是

  • 14. 在△ABC中,AB=AC,BC=10,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D,E,且DE=4,则AD+AE的值为
  • 15. 小明在公园里荡秋千.如图,小明坐在秋千的起始位置A处,荡绳OA与地面垂直,荡至右侧最高位置为OC , 荡至左侧最高位置为OB . 已知起始位置A离地面垂直距离为0.9m , 点B离地面垂直距离为1.5m . 点B到OA的水平距离为1.8mBOC=90° . 则点C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为m.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 16. 如图,三角形钢架中,AB=AC , AD是连接A与BC中点D的支架,

    求证:ΔABDΔACD

       

  • 17. 如图,ABC中,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AC于点E、F,且CE,作ADBC交BC于点D.

    (1)、若BAE=44° , 求C的度数.
    (2)、若AC=7 cm,ABC的周长为17cm,求DC的长.
  • 18. 如图,在一条紧的绳索一端系着一艘小船,河岸上一男孩拽着绳子另一端向右走,绳端从C移动到E,同时小船从A移动到B , 且绳长始终保持不变.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题意可知:AC______BC+CE(填“>”、“<”、“=”).
    (2)、若CFAF , 点B在直线AF上,CF=5米,AF=12米,AB=9米,求小男孩需向右移动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
  • 19. 如图,在ABCDEF中,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AB=DE , 下列给出三个条件:AC=DFABC=DEFBE=CF . 解答下列问题:

    (1)、请选择两个合适的作为已知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并给出证明过程:

    我选择                  作为已知条件,        作为结论(填写序号).

    (2)、在(1)的条件下,若ADBFACDE相交于点OABC=55°DAC=48° , 求COE
  • 20. 如果三角形有一边上的中线恰好等于这边的长,那么我们称这个三角形为“梦想三角形”.

    (1)、如图,在ABC中,AB=AC=5BC=2 . 求证:ABC是“梦想三角形”.
    (2)、在RtABC中,C=90°AC=6 . 若ABC是“梦想三角形”,求BC的长.
  • 21. 如图,分别过点C、B作ABCBC边上的中线AD及其延长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

       

    (1)、求证:BF=CE
    (2)、若ACE的面积为6,CED的面积为2,求ABF的面积.
  • 22.  如图,点E,A,D,B在同一条直线上,CAB=FDE=90°DB=AEBCEF.

    (1)、 ABCDEF全等吗?请说明理由;
    (2)、 尺规作图:作B的角平分线,与AC交于点P(不要求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3)、 在条件(2)下,若EF=6AP=52 , 求PBC的面积.
  • 23. “一线三等角”模型是平面几何图形中的重要模型之一,“一线三等角”指的是图形中出现同一条直线上有3个角相等的情况,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一线三等角”模型的出现,还经常会伴随着出现全等三角形.根据对材料的理解解决以下问题:

    (1)、如图 1, ADC=CEB=ACB=90°,AC=BC.猜想DE,AD,BE之间的关系;
    (2)、如图2,将(1)中条件改为. ADC=CEB=ACB=α(90°<α<180°),AC=BC,请问(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3,在ABC中,点D为AB上一点,DE=DF,A=EDF=B,AE=2,BF=5, , 请直接写出AB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