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质量检测 (提升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9-0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很多化学知识。下列对文献内容解释错误的是
    A、《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B、《山亭夏日》:“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三国志》:“扬汤止沸,不如去薪(‘薪’指柴、草等燃料)”——去薪指移除可燃物 D、《吕氏春秋》:“金(指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铜锡合金的硬度比铜、锡小
  • 2. 苯(C6H6)是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可燃,有毒。下列有关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苯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B、每个苯分子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 C、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 g D、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
  • 3. 下列用来制作苗族服饰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火麻 B、银器 C、黄蜡 D、彩线
  • 4. 下列凤凰古城中特色相关的情境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凤凰姜糖的切割 B、苗族银饰的捶打 C、烧火熏制腊肉 D、酒鬼酒的装瓶
  • 5. 在电化学储能领域拥有巨大潜力的CuFeS2可由以下化学反应制得:CuCl2+FeCl2+2NH42S=CuFeS2+4X , 则可推测X是
    A、NH3 B、NH42S C、NH4Cl D、NH42SO4
  • 6. 我国“鹊桥二号”中继星使用镀金钼丝天线,搭建了地面与“嫦娥六号”的通信桥梁。如图是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钼的元素符号是Mo B、钼属于金属元素 C、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2 D、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g
  • 7. 为了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用普通铁钉;纯铁钉同时进行如图的四组实验,一段时间后,只在实验Ⅰ中观察到了红褐色的锈斑,其他均无明显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I和II对比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H2O B、I和III对比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O2 C、I和IV对比说明普通铁钉比纯铁钉更容易锈蚀 D、II和III对比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O2和H2O
  • 8. 甲醇CH3OH在催化剂和一定条件下产生H2 , 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为H2 , b为CO B、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9. 装置气密性良好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所示装置和操作图中,不能用于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是
    A、 B、 C、 D、
  • 10. 中国空间站生命保障系统中,二氧化碳在400°C和金属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 B、44:8的质量比进行反应 C、生成物中的个数比为1:2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 11.  我国古代常用“火折子”保存火种,《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折子”的记载:“以白薯蔓浸水泡浓,捶之,晒干,辅以硝五钱、硫磺二两、松香四钱……装入竹筒,吹气复燃”,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白薯蔓”是可燃物 B、“火折子”保存火种时不能完全密封 C、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D、“吹气”主要目的是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 12. 消防用自动感温喷淋头结构如下图所示。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丙三醇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敏玻璃球能迅速将外界的热量传递给丙三醇 B、玻璃球胀破的原因是丙三醇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热源靠近自动感温喷淋头
  • 13. 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硫燃烧”的实验:步骤Ⅰ。向弯形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同时用酒精灯给硫粉加热至燃烧;步骤Ⅱ。停止鼓入空气,再用酒精灯给高锰酸钾加热。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高锰酸钾的作用是提供氧气 C、气球的主要作用是收集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D、步骤Ⅰ和步骤Ⅱ中硫粉燃烧生成的产物不同
  • 14. 水是生命之源,水的净化是各国重要课题,如图呈现了我国最新技术成果,用高分子反渗透膜净化海水制得纯水的过程,关于该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给海水加压可以加快其渗透的速率 B、左边的海水能导电而右边的纯水不能 C、该净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该流程对于水的净化程度最高
  • 15. 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向上提拉燃烧匙,直至a处白磷、b处红磷露出水面,观察到仅a处的白磷燃烧(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广口瓶内水的温度可能是30℃ B、实验中红磷不燃烧,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C、对比a、c处的现象,证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D、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广口瓶内的水流至烧杯中

二、非选择题

  • 16.

    中国的冶金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炼铁的技术臻于成熟,现代用高炉设备炼铁,如图a.

    (1)加入的铁矿石是赤铁矿,在A区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2)在生铁冶炼过程中,铁融合碳后,熔点(填“升高”、“不变”、“降低”)。

    (3)炼钢的主要原料是生铁。在古代,人们将烧红的生铁反复捶打,在此过程中发生反应:(填化学方程式),使金属材料中的含碳量降低。

    汉代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有湿法冶金术的记载,“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指硫酸铜。

    (4)铁能够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铜,用(填化学式)溶液代替CuSO4溶液也可以制得铜。

    (5)可从反应后的剩余溶液中回收FeSO4.在N2气氛中,从溶液中得到结晶(FeSO4·7H2O)并烘干,FeSO4·7H2O热脱水分解过程中测量的数据如图b,可知x=。(FeSO4·7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8)。

  • 17. 从古至今金属都是人类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材料
    (1)、下表记录了人类使用各种金属的年限,

    Fe

    Cu

    Al

    Zn

    Au

    公元前500年

    公元前4000年

    1827年

    公元500年

    公元前5000年

    可见金属越活泼,使用的年代越(填“近”或“远”),金在自然界中多以(填选项)形式存在。

    A.单质       B.化合物

    (2)、中国古代就掌握了湿法炼铜的工艺,即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以制取铜,下图呈现该反应溶液中的颗粒变化(水分子已省略),请据此回答:

    代表的颗粒是:(书写化学符号),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将:(填“变大”或“变小”)。

    (3)、将一定量的镁和铁放入一杯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呈浅绿色,过滤。则所得固体中肯定没有 , 所得溶液的溶质肯定有
  • 18. 化学兴趣小组通过一系列净水过程将湘江水变为蒸馏水,过程如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加入的A物质可以使水中悬浮的杂质较快沉降,使水逐渐澄清。A物质的名称为
    (2)、操作a是(填操作名称)。
    (3)、操作b如图,可以除去色素和异味。为保证液体与活性炭层充分接触,液体C应该从(填“e”或“f”)端通入。

    (4)、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保护水资源。请列举一例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
  • 19. 元素符号、化学式等是化学用语。以下内容请你用最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铁元素:
    (2)、两个氢分子
    (3)、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4)、两个碳酸根离子
    (5)、硝酸钾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20.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按图1实验。
    观察到②烧杯中的现象是 , 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2)、 实验二:乙同学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①②③均为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棉花团①比棉花团③先变红,最终棉花团均变红。

    该实验可证明氨气密度比空气(填“大”或“小”)。

    (3)、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和常温下相比可观察到棉花团变红的速度变慢,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实验三:丙同学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

    图 3实验中,酒精和红墨水混合30日后液面下降,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5)、请举一个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生活事例 。
  • 21.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图1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用量筒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问题提出】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

    【实验改进】

    Ⅰ.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图2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

    Ⅱ.测得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测量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

    烧杯中水的体积

    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

    体积/mL

    80.0

    54.5

    126.0

    【交流表达】

    铁生锈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Fe(OH)2],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4)、根据上表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计算结果精确到0.1%).
    (5)、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高的原因是:

    .

  • 22.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一瓶标签被腐蚀的Na2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50g该溶液于烧杯中,然后逐滴加入BaCl2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Cl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是g。
    (2)、该Na2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写出简明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