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提升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9-02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青山环绕、碧水荡漾的东莞水濂山水库对周边气温有调节作用,主要因为水具有较大的(     )
    A、比热容 B、热值 C、导热性 D、导电性
  • 2. 如图是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发射加速升空的情景,神舟十九号上的宇航员( )

    A、动能不变 B、重力势能不变 C、机械能不变 D、机械能增大
  • 3. 如图所示滑板运动员从高处平台的末端水平飞出落在水平地面上,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

    A、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增大 B、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不变

    C、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变小 D、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不变
  • 4. 新房装修中,越来越多的家庭选用水循环式地暖系统。该系统把水加热后输送到地板下的管道中,向各房间供暖。这主要利用了水的(  )
    A、凝固点低 B、比热容大 C、密度大 D、热值大
  • 5. 质量不同的甲、乙小球,由同一高度从静止先后开始自由下落,经过如图所示的位置时重力势能相等,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两球的动能相等 B、两球质量m<m C、两球初始的机械能相等 D、落地瞬间甲的动能大于乙的动能
  • 6. 如图,农用无人机正在“北斗”系统的导航下精准作业,水平匀速飞行的无人机在喷洒农药的过程中(  )

    A、质量不变 B、动能不变 C、机械能减小 D、重力势能不变
  • 7. “拔丝红薯”是很多人喜欢的菜品,刚出锅的“拔丝红薯”香气特别浓,夹起一块红薯时就会拉出很长的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刚出锅时香气特别浓,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B、夹起红薯时会拉出很长的丝,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红薯由生到熟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D、已加热的红薯有内能,未加热的红薯没有内能
  • 8. 东莞市倡导建设无烟学校,校园内许多场所张贴了如图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校园内只要有一个人吸烟,周围其他人都在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之间有作用力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 9. 如图所示是用水壶烧开水时出现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壶嘴冒出的“白汽”是汽化现象,此现象需要放热 B、壶嘴冒出的“白汽”是液化现象,此现象需要吸热 C、壶嘴冒出的“白汽”属于扩散现象 D、水沸腾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变
  • 10. 如图所示实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搓手取暖 B、煤炉烧水 C、钻木取火 D、弯折铁丝
  • 11.  小勇在厨房煮鸡蛋时,由观察到的现象联想到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鸡蛋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所受浮力越大 B、鸡蛋沉入水底静止时,所受浮力大于重力 C、给水加热,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水的内能 D、锅盖被水蒸气顶起的过程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发生的能量转化相同
  • 12. “漫步宽窄巷子,火锅香气中觅宁静……”描述了独属于成都的烟火气息。关于火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汁内能的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 B、火锅上方的“白气”就是从锅里飘出的水分子 C、闻到火锅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放入锅中的牛油容易煮化是因为牛油分子间只有斥力
  • 13. 路边的烤红薯香味扑鼻,关于烤红薯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烤红薯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 B、烤红薯香味扑鼻,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刚烤出炉的红薯冒“白气”,是因为它含有的热量多 D、烤好的红薯放置一段时间后变凉,是因为内能消失了
  • 14. 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乙液体的比热容大于甲液体的比热容 C、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液体的加热时间比较长 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升高的温度小于乙液体
  • 15. 如图所示,规格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分别装有3kg和2kg的纯净水,并用不同加热器加热,不计热损失,得到如图丙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杯水中每分钟吸收的热量为 2.52×105J B、甲、乙两杯中的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之比为 3:2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乙两杯水升高的温度之比 2:3 D、将甲、乙两容器中的液体从 20加热至沸腾所需要的时间之比为 2:3

二、填空题

  • 16. 图甲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取火器的模型图,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杆前端的艾绒燃烧起来,这是通过的方式,使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一过程与图乙所示的内燃机工作冲程的能量转化方式(选填“相同”或“不同”),如果这台内燃机工作时飞轮转速为1200r/min , 则它每秒钟可以完成个工作循环。

  • 17. 如图所示,这是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冲程;汽油机在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 18. 如题图所示,飞机向目标位置空投救灾物品,在(选填“A”、“B”或“C”))位置释放物品较合理。救灾物品下落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受力(选填“是”或“不是”)平衡的,物品的动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9. 2024年4月19日,两辆以氢为燃料的汽车,实现了从北京到上海1500km长距离运输的首次测试,选用氢为燃料是因为氢的大;0.6kg液态氢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8.4×107J , 若不计热量损失,能使2t的水温度升高℃。
  • 20.  物体的重力势能Ep与物体的质量m、高度h的关系为Ep=mgh ,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8kg的物体从高度为0.2m处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到底端。若不计摩擦和空气的阻力,物体在下滑过程中,物体的能转化为能;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的动能是J。(g10N/kg

  • 21. 小华玩弹弓时,用力拉长橡皮筋(如图),被拉长的橡皮筋具有  能,当他迅速松开手将石子射出,石子由静止获得一定的速度,石子的动能 (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 22. 如图是某高铁车站的设计方案,与站台连接的轨道有一个小的坡度。从能量利用的角度看,这种设计的优点是:机车进站时的部分动能转化为能,减少因刹车损耗的机械能;机车出站时储存的能量又转化为动能,(选填“能”或“不能”)起到节能的作用。

  • 23. 学校举行了乒乓球比赛。比赛中运动员某次击球,球先后经过A、B、C三个位置,题图甲为球的运动轨迹。图乙为球在位置A的机械能参数,球此时的机械能为J,若图丙为球在位置C的机械能参数,则乒乓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选填“守恒”或“不守恒”),小球在位置C的重力势能(选填“>”“<”或“=”)球在位置A 的重力势能。

  • 24. 里约奥运中国女排姑娘团结协作,顽强拼搏逆转夺冠,振奋国人.如图所示比赛中头号功臣朱婷飞身跃起重扣,球砸在对方界内,这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球在落向地面的过程中,它的惯性 , 重力势能 . (后两空均选填“改变”或“不变”).
  • 25. 如图,小白将篮球掷向地面,篮球碰到地面后斜向上反弹,A、B是篮球运动过程中经过的两个位置。不计空气阻力,篮球在这两个位置时的机械能和重力势能如表所示,篮球的运动路径是(选填“由A到B”或“由B到A”),甲对应的是(选填“A”或”B”)。在A位置时动能为J,与地面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J。

    位置

    机械能/J

    重力势能/J

    A

    17

    10

    B

    20

    6

三、实验探究题

  • 26.

    (1)、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时,当水温为89℃时开始计时,经5min水沸腾,再加热一段时间。利用记录的数据绘制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甲所示。从图像可知,水在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水在沸腾后,吸收热量,温度
    (2)、如图乙所示,两个相同瓶子的瓶口相对,之间用玻璃板隔开,上面的瓶中装有空气,下面的瓶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两瓶内的气体逐渐混合,颜色变得均匀,这一扩散现象说明
  • 27. 如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球从斜面上某点滚下,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来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
    (2)、实险中改变同一小球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的高度,通过观察比较实险结果可得结论:质量相同时,小球的越大,动能越大
    (3)、要研究物体动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应让不同质量的小球从斜面上(选填“相同”“不相同”)的高度由静止下滑
    (4)、假如你是一名汽车驾驶员,请你结合本实验的结论谈谈在安全行车方面需要注意那些事项(只写一条即可)
  • 28.
    (1)、如图甲、乙、丙,温度计的读数是℃,物体的长度是cm,秒表的读数是s。
       
    (2)、小华和小国两位同学利用如图丁所示装置对试管里的20g冰进行加热,并且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戊是他们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
       

    ①若不计热量损失,在图戊中BC阶段物体吸收的热量为J。[已知c=2.1×103J/(kg·℃)]

    ②图戊中D点物体处于(填“固”“液”“气”或“固液共存”)态。

    ③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

  • 29. 为了比较两种未知燃料的热值以及两种未知液体的比热容的大小,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初温相同。当燃料燃烧完时(烧杯内的液体均未沸腾),立即读取相应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T、T、T , 且有T>T>T

    (1)、在实验中,三个烧杯中a、b液体的(选填“质量”或“体积”)必须相同。
    (2)、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两图进行实验,燃料1的热值q1与燃料2的燃料值q2 , 有q1q2(选填“>”、“=”或“<”)。
    (3)、若在研究不同燃料热值的实验中记录数据如表:

    燃料

    加热前液体温度/℃

    燃料燃尽时液体温度/℃

    燃料的热值/(J/kg)

    1

    15

    35

    2.4×106

    2

    15

    25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燃料2的热值是。通过实验得到的燃料热值与实际相比要偏(填“大”或“小”)。

    (4)、以下过程不发生物态变化,初温相同、体积相同的两块金属M、N放入甲图液体里吸收了相同热量,M的末温比N的低,请画出初温相同的M、N放出相同热量Q1的温度-放出热量图像

四、计算题

  • 30. 题图所示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极地”号破冰调查船,某次任务中,该船的总质量为4.12x106kg.已知g=10N/kg,ρ海水=1.03×103kg/m3 , q燃油=4.3×107J/kg.求该船:

    (1)、受到的总重力:
    (2)、静止时排开海水的体积:
    (3)、发动机完全燃烧100kg燃油放出的热量.
  • 31. 某家庭需要将50kg、20℃的水加热到60℃作为生活用水,他们利用煤气灶烧热水,需要燃烧0.8kg煤气.已知煤气的热值 q=4.2×107J/kg,水的比热容c=4.2×103J/(kg·℃).求:
    (1)、把50kg、20℃的水加热到60℃需吸收的热量;
    (2)、完全燃烧0.8kg煤气时放出的热量;
    (3)、此煤气灶烧水的效率.
  • 32. 容器中有一定质量的( 0C的冰,如果倒入30g、30℃的水,平衡后冰全部熔化,并达到温度t;如果再倒入4g、30℃的水,平衡后温度为2t,温度t是多少摄氏度?冰原来的质量是多少克?[冰的熔化热是: 3.36×105J/kg,水的比热容 c=4.2×103J/kgC]
  • 33. 为了测定某种合金材料制成的球形工件的比热容,可以先将工件均匀加热到不同温度,然后将其置于( 0C的大冰块上,分别测出工件陷入冰中的深度h,如图所示.已知当工件初始温度分别为 t1=75C和 t2=100C时,对应工件陷入冰中的深度分别为 h1=13.6cm, h2=16.7cm,球的体积 V=43πr3,工件的密度约为冰的3倍.设实验过程中环境温度恒为0℃,不计热量损失.冰的熔化热. λ=3.36×105J/kg.试求该材料的比热容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