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质量检测(基础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8-3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如图所示为我国唐代名画《捣练图》。画卷呈现的工序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捶打织品 B、梳理丝线 C、缝制衣物 D、烧炭熨烫2. 可以用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和离子的结构,从下图所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表示三种元素 B、①和③表示的都是原子 C、②是阴离子,④是阳离子 D、①②④的化学性质都比较稳定3.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空气中: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铁丝在氧气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硫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D、红磷在氧气中:发白光,产生白色烟雾4.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固体粉末 B、
固体颗粒 C、
倾倒液体 D、
滴加液体
5. 水是生命的源泉。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氢气 B、明矾,活性炭都可用于水的净化 C、可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D、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会造成水体污染6. 鹤龙湖的螃蟹营养丰富,其中天冬氨酸的含量较高。已知天冬氨酸的化学式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冬氨酸由4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 B、天冬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3 C、天冬氨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4 D、天冬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7. 在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生成物中有锰酸钾()。则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A、+6 B、+4 C、+5 D、+38. 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的是A、 B、 C、 D、9. 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A、铜粉用量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 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 D、在正常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10. 某品牌矿泉水含钙、钾元素,其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沉淀时可加一定量絮凝剂 B、活性炭主要起过滤作用 C、灭菌利用臭氧的物理性质 D、该矿泉水一定属于硬水二、填空题
-
11. 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
请利用图示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氖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2)11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填“得”或“失”)电子,该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一共有种金属元素。
(4)16号元素的原子结构为
, 其中为 , 该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离子,写出该离子符号:。
12.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刚装修的房屋内含有甲醛,除通风外,还可在室内放置吸附异味;(2)、生活中用铜做导线,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性。(3)、含有较多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填“硬水”或“软水”);实验室可以通过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4)、秋冬是沙尘暴发生的季节,戴口罩可以防止泥沙吸入鼻腔,口罩起到了与化学实验中操作相同的作用。13.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资源。(1)、工业上将空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态空气,根据氧气和氮气的不同而分离出氧气。(2)、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液态化学试剂。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作为原料,模拟工业制取硫酸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①“反应室”中硫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为 , 基本反应类型为。
②“吸收塔”中需要加水,请写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
14. 用化学符号填空。(1)、氢元素;(2)、2个钠离子;(3)、5个碳原子;(4)、氧化铝;(5)、五氧化二磷分子。15. 请用下列物质对应的序号填空。①氧气 ②氮气 ③稀有气体 ④氢气 ⑤活性炭
(1)、能支持燃烧的是;(2)、能做燃料的是;(3)、能吸附色素和异味的是;(4)、能制作各种用途的电光源的是;(5)、能用来制造硝酸和氮肥的是。三、实验探究题
-
16. 以下是初中教材中的几个实验,请回答问题
(1)实验一: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火焰;
(2)实验二: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实验时,系火柴的作用;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实验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验证产物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4)实验四的实验目的是:;实验时:将盛有红磷的燃烧匙在酒精灯上点燃,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 , 放热;待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正确选择药品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中对药品的选择合理的是:。
A 可以用铁代替红磷实验 B 红磷需要足量 C 产物不能为气体
(5)实验一、二、四中都要在集气瓶下面放少量的水,实验一中放水的作用是;由此推测,二氧化硫具有的物理性质之一是在“实验一”“实验二”“实验四”中,可以把水换成细沙的实验有。
(6)从反应角度:以上四个反应相同点是(填序号);
A 都是分解反应 B 都放出热量 C 产物都是常温下固体 D 都是化合反应
17.某学校化学实验小组开展了跨学科的实践活动。
Ⅰ.比较植物种类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影响
【查阅资料】
过氧化氢分解会放出大量的热,除了二氧化锰、硫酸铜以外,动、植物细胞中含有的过氧化氢酶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但温度过高,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活性会降低。
【实验步骤】
①连接具支试管与压强传感器(如图1所示),取2.0g植物碎末放入具支试管中。
②量取2mL3%过氧化氢溶液,倒入具支试管中并立即塞上橡胶塞,采集数据。
③更换相同质量,不同种类的植物碎末,重复实验①和②。
④不加入植物碎末,重复实验①和②,做空白实验。
⑤将采集到的数据用电脑进行处理,得到反应前后压强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
【实验分析】
(1)由图2可知,催化效果最好的是。
(2)根据资料推测: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可能导致反应速率突然变慢,理由是。
Ⅱ.利用脱氧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化学小组的同学发现食品包装中的脱氧剂能吸收氧气,于是利用脱氧剂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一根有机玻璃管,用橡胶塞将一端密封;
②将食品脱氧剂粉末迅速装入有机玻璃管,立即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将其密封,水滴的右端标为A,弹动玻璃管使粉末分布均匀且紧密,脱氧剂的左端标为O,如图3所示:
③水平滚动玻璃管,使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静置至水滴不再移动,水滴的右端标为B,如图4所示:
④用刻度尺测量出AO段和AB段的长度,将数据记录。
实验
AO/mm
AB/mm
数据
525.5
110.0
【实验分析】
(3)若把AO看成空气的体积,则AB相当于。
(4)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
(5)实验步骤③中,将食品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的目的是。
(6)根据实验原理,在方便操作的前提下实验中使用的玻璃管越(填“粗”或“细”)实验结果越准确。
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学们在化学实验室分析了氧气的制备与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一:氧气的制备
(1)仪器①的名称是。
选用药品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A
二:氧气的性质
(2)若将产生的气体通入F和G中看到的现象是 , 则F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三:跨学科实验
(3)利用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原理,小玲自制了一个家庭简易制氧机。
①装置中的注射器作用与实验室仪器的作用相同。
②内部气体流向采用高进低出方式的优点是。
19.在探究“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实验后,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进一步的实验:
【提出问题1】氧化铁和二氧化锰都是氧化物,氧化铁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吗?
【实验步骤】
I.如图实验,发现A中无明显现象,B中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Ⅱ.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试验,观察现象;
Ⅲ.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
【实验结论】氧化铁可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讨论交流】
(1)步骤Ⅱ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步骤Ⅲ所得固体质量为________g。
【提出问题2】小组欲比较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实验时均以生成相同体积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相关数据见如表: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3%
其他物质质黑
反应时间
1
20mL
氧化铁0.5g
a
2
20mL
二氧化锰0.5g
b
(3)b<a,说明________的催化效果更好。
【反思交流】
(4)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减少的液体质量就是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已知3%过氧化氢溶液的密度约为0.99g/mL,实验2反应一段时间并除去二氧化锰后,称得剩余液体的质量为19.64g,则反应中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拓展延伸】
(5)“大象牙膏”实验中,也是利用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气体使锥形瓶内的起泡剂迅速涌出,形成大量柱状泡沫。经过多次对比实验,结论表明“大象牙膏”实验最好选择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10%的酵母溶液作催化剂、在40℃才能产生速度适中、有视觉冲击力的观赏效果。由上述描述可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填序号)。
A. 温度 B. 反应物浓度 C. 生成物产量 D. 催化剂种类和浓度 四、计算题
-
20. 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xZn,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55,求:
(1)葡萄糖酸锌由 种元素组成。
(2)葡萄糖酸锌化学式中x= 。
(3)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简单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