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单元测试-第十三章《内能》基础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8-30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越低,该物体内能越少 B、内能是机械能的一种形式 C、内能就是每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D、内能的大小就是热量2. 某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比较a、b两种液体的比热容和。他们在实验室让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液体a的温度从升高到 , 液体b的温度从升高到 , a、b两种液体均未沸腾。由此可知( )A、 B、 C、 D、3. 下列现象,可以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运动的是( )A、大雪漫天飞舞 B、扫地尘土飞扬 C、玫瑰花香四溢 D、病毒飞沫传染4. 如图1为真空罩装置,图2表示真空罩模型中未抽气前气体分子的分布情况(“o”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泵抽出部分气体后,真空罩内气体分子的分布最合理的是( )A、
B、
C、
D、
5. 我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构筑了3046km的绿色屏障,完成了“锁边合围”。草方格固沙是沙漠治理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通过将麦草压进沙子形成方格,改变地表条件,抑制风沙活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麦草遮挡使沙地光照减少,降低了沙地温度 B、麦草增大了沙粒的惯性,使沙粒不易被风吹走 C、麦草增大了地表整体的粗糙程度,增大了空气流动阻力 D、有麦草的地方空气流速较小,空气对沙粒的压强较大6. 礼宾花结构如图所示,当小白旋转纸筒时,气阀被打开,气罐里的压缩空气喷射而出,将纸筒内的彩纸屑和彩带喷射得高高的,形成了缤纷绚丽的景象。在喷出礼花彩条的过程中A、“纸屑和彩带喷射得高高的”可以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气罐内气体内能增加,罐壁温度升高 C、罐内气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了其内能 D、罐内的压缩空气对礼花做功,将空气的内能转化为礼花的机械能7. 如图所示的事例,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船闸不属于连通器 B、图乙中的现象,说明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C、图丙中的现象,说明纸条上方比下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D、图丁中,把玻璃板拉离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8. 如图所示是电热液体蚊香器,瓶中的碳纤维棒将瓶内的杀虫剂吸到棒的顶端,而发热电阻传递的热会使棒的上端温度达到50℃左右,此时杀虫剂蒸发得更快从而提高了驱蚊效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是液化的一种方式 B、杀虫剂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无关 C、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汽化的速度会加快 D、在常温下,碳纤维棒里的杀虫剂分子不会运动9. 关于微观粒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0℃时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 C、组成固体的分子都是静止的 D、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10. 将质量相等的三块金属甲、乙、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表面平整的石蜡块上.经过一定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则三块金属的比热容(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11. 下列事例中与大气压的关系最小的是( )A、用活塞式抽水机抽水 B、
抽出罩内空气,85℃的热水可以重新沸腾 C、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稍用力向上拉,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D、
吸盘“吸”在光滑的墙面上
12.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稻谷通常要经历育苗、生长、晾晒和储存四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育苗期,薄膜内壁附有小水珠是汽化现象 B、生长期,傍晚蓄水是由于水的比热容小保温效果好 C、晾晒时,摊开通风是为了加快稻谷中水的蒸发 D、储存期,稻谷储存不当导致发霉主要是发生物理变化13. 一保温筒内盛有 的水,把水蒸气缓缓地通入筒中.在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水和水蒸气混合后共同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是 ( )A、B、
C、
D、
14.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浓氨水和无色酚酞溶液没有直接接触,但观察到纸花变红,这一现象表明(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可以用肉眼观察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5. 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中判断正确的是( ).A、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 B、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 C、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 D、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二、填空题
-
16. 将质量均为100g的沙子和水分别放在两个相同瓷盘中,初始温度相同,用同一热源加热相同时间,升温快,这是因为;实验中测得,水的温度升高了20℃,吸收的热量为J 。17. “拔丝地瓜”是一道中国传统美食,如图所示。制作“拔丝”用的糖浆,需要不断加热,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糖浆的内能;刚出锅的“拔丝地瓜”香气四溢,这是现象;夹起其中一块时经常会带起另外一块,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力。18. 山东潍坊风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制作主要经过“扎”“绘”“糊”“放”等过程。(1)、“扎”的过程,用力将竹篾弯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2)、“绘”的过程,闻到颜料淡淡的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3)、“糊”的过程,胶水能将纸和框架粘住主要是因为分子间存在;(4)、“放”的过程,风筝上升时,其重力势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9. 雪灾天气会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多困难.冰雪道路上,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撒大量的盐,小亮同学产生疑问:含盐浓度不同的冰,熔化特点有无区别?为此,小亮同学用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质量均为1kg的纯水冰、淡盐水冰、浓盐水冰,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并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纯水对应曲线①、淡盐水对应曲线②、浓盐水对应曲线③).根据曲线图可知,含盐浓度越高的冰,比热容越(选填“大”或“小”),熔化前升温越(选填“快”或“慢”),并能在更(选填“高”或“低”)的温度熔化.20. 如图所示是对某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加热过程中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请根据图像回答:(1)、由图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它的熔点是;(2)、该物质在固、液两种状态时的比热容大小关系是:选填“”、“”或“”。21. 中国古代有灿烂的科技文化,其中大多数与物理有关。如图所示,《天工开物》记载:①如图甲可从朱砂矿石中提炼水银(液态汞)。给密闭锅内的矿石加热,就会在倒扣的锅壁上布满水银。在倒扣锅壁上形成水银的物态变化是;②图乙“晒纸”是造纸工艺的流程之一,其做法是将湿纸放在阳光下晒干。“晒纸”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③图丙为“省油灯”。点燃的油灯的灯盏夹层内有水,当水温升高10℃时吸收热量,达到减慢油的蒸发而省油的目的。
三、实验探究题
-
22. 小明设计了一组实验,如图所示,根据分子动理论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如图甲所示,先在试管内装上半管有色水,再从管上部慢慢注满酒精,用塞子塞紧管口,上下颠倒几次看到管中液面降低了少许,此现象直接说明分子间有;(2)、如图乙所示为研究气体扩散的实验装置,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在A、B两种放置玻璃瓶方式中,方式更合理,理由是;抽掉玻璃板后,静置一段时间,两瓶气体颜色相同;(3)、如图丙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把一块玻璃板拉出水面,在玻璃板离开水面前,小明会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玻璃板所受到的重力,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23. 小明发现夏天经过太阳的暴晒后,位于顶楼的屋内非常闷热,于是开展了“设计隔热房屋”跨学科实践活动。(1)、为了比较材料的隔热性能,小明找到厚度(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的三种材料,制成大小、形状和结构均相同的房屋模型,用白炽灯模拟太阳光,房屋位置如图甲所示,将温度传感器分别放在房屋模型(选填“内部”或“外部””)的相同位置;(2)、甲图中三个小屋的摆放位置不合理,原因是没有控制灯到屋顶的________相等;(3)、优化实验方案后进行实验,温度传感器的示数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分析,小明可以选用作为屋顶隔热材料,其原因是在相同时间内,温度传感器示数变化较(选填“大”或“小”)。请再举出一个生活中利用该材料隔热的例子:。24. 如图(a),某小组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1)、为使两个电加热器在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电加热器的规格应。(2)、本实验中使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3)、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第2.5min时,食用油中的温度计示数如图(b)所示,为℃。
加热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
水的温度/℃
25
27
29
31
33
35
...
食用油的温度/℃
25
30
34
37
42
...
分析表中数据,发现吸热能力强。
(4)、为使内部充有液态介质的电暖器通电后能迅速升温,内部应充入吸热能力较(填“强”或“弱”)的介质。(仅从吸热能力的角度分析)25.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取两个相同的试管,在试管中分别放入初温相同的蜡(A)、冰(B)两种物质碎块,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加热:(1)、开始实验后,用搅拌棒搅拌A、B两种物质,某一时刻B物质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搅拌的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2)、如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所绘制的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通过分析图像可知B物质熔化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加热到第6min时,B物质所处的状态是;(3)、试管B中的固体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B中的液体(选填“会”或“不会”)沸腾;(4)、已知两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关系为: , 由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其质量关系为:。四、计算题
-
26. 一壶体积为2L,温度为20℃的水,加热到70℃[已知ρ水=1.0×103kg/m3 , c水=4.2×103J/(kg·℃)]。求:
(1)水的质量是多少kg;
(2)水吸收的热量;
(3)接着再继续加热,若水又吸收了1.68×105J的热量,水的末温。
27. 工匠用钢铁打制刀具时,有一个重要流程叫“淬火”,把刚打制成型的刀具放到炉火中充分煅烧,然后将其迅速放入水中骤冷.现有一成型的合金钢刀具的质量为1kg,温度为20℃,放入836℃的炉火中煅烧足够长时间,迅速取出放入5kg、20℃的水中冷却,最后与水达到共同的温度[不计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求:
(1)、此刀具在火炉中吸收了多少热量?(2)、淬火后水的温度为多少摄氏度?五、综合能力题
-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例不当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这是因为水的较大;(2)、如图所示打开水箱盖时,上方冒出“白气”,这是现象;(3)、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填字母);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4)、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表中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含量为的防冻液;(5)、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