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测试-第三章《光的世界》基础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8-29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对于这一有趣现象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云和鱼都是虚像 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C、云和鱼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云和鱼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 2. 炎热的夏季小芷同学在家使用空调遥控器打开了空调并调到了舒适的温度,其利用的是不易受到干扰、无害的(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X射线 D、红光
  • 3. 光在镜面发生反射时,入射光线与镜面之间的夹角为40°,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
    A、40° B、50° C、60° D、140°
  • 4. 光从空气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反射,一部分折射。则(  )
    A、入射角大于反射角 B、入射角等于折射角 C、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D、折射角小于反射角
  • 5. 2024年8月7日中国队夺得巴黎奥运会花样游泳集体项目的金牌。下列能反映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看到水面上观众的光路图的是(  )
    A、 B、 C、 D、
  • 6. 如图所示,某日午后太阳发出的一条光线AO,照射到一块平面镜上,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OB射出,并在东侧的墙面形成一个光点P。光线AO与OB的夹角为1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30° B、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 C、若平面镜绕O逆时针转过10° , 反射角会减小20° D、当太阳向西下落时,照射在墙壁上的光点P向下移动
  • 7. 如图,小华同学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AB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A点下移至A1 , 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B、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能观察到另一亮点B点会移动到点B2 C、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欲使B点下移至B2 , 应使水面上升 D、当水面上升时,折射角增大
  • 8. 光从空气斜射到平面镜,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00°,则反射角(  )
    A、等于50° B、等于100° C、等于80° D、等于40°
  • 9. 一块仪容镜如图甲所示,放在某学校走廊的AB处,仪容镜靠墙而立,镜面与墙壁平行,在另一面墙壁上的0处悬挂一电铃,如图乙所示.为了总能看到电铃通过仪容镜所成的像O' , 蔡航同学沿着走廊的ae直线走动,若将人和电铃各自看作一个点,则蔡航同学所在的区间是(    )

        甲                 乙

    A、ab B、bc C、cd D、de
  • 10. 如图所示,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发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 , 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0°,S'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的大小为40° B、当水面升高时,反射角将变小 C、当水面升高时,光斑A将向右移动 D、当水面升高时,S'到水面的距离变小
  • 11. 单独用UVC紫外线直接照射100元人民币时,人民币上出现“100”字样的萤光,再用UVC紫外线灯照射石英玻璃,人民币上也出现“100”字样的荧光(如图所示);而将石英玻璃换成普通玻璃,还是用图的方式照射,人民币不会出现荧光,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普通玻璃可有效阻碍UVC紫外线的传播 B、UVC紫外线能识别人民币的真伪 C、100元人民币上有荧光物质 D、人民币发出的荧光是紫外线
  • 12. 小华同学参观盐城海盐博物馆,对海盐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看到一个放在玻璃罩中的展品A(可拍照) , 小华同学想用相机拍下来回家慢慢研究,展馆中的灯光比较暗,下列哪种方式拍照最清晰( )

    A、处向下拍,且用闪光灯 B、处向下拍,不用闪光灯 C、处斜向下拍,不用闪光灯 D、处斜向下拍,且用闪光灯
  • 13. 如图是小超和弟弟在父母带领下到永顺猛洞河玩水避暑。小超惊奇的发现,弟弟的腿在水中看起来变短了,能解释这种现象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 14. 如图所示,在一面竖直立着的平面镜左方水平放置一个九格的棋盘,平面镜右方表示镜中的像,将一颗棋子“馬”由图中甲处移到乙处,则平面镜中所显示的棋子“馬”,其移动的路径是(  )

    A、P→S B、Q→R C、S→P D、R→Q
  • 15. 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处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 B、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 C、入射角为60°,界面左侧是空气 D、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

二、填空题

  • 16.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根据以上信息,其中是反射光线,界面的(选填“上”“下”“左”或“右”)侧是空气。光在(选填“空气”或“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较大。

  • 17. 小明身高1.7m,距离平面镜3m,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是m。当他向平面镜缓慢走近时,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18. 如甲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的“天眼”。它由许多个反射面组成,其外形相当于(选填“凸面镜”或“凹面镜”),它对光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其成像与图(选填“乙”或“丙”)一样。

  • 19. 如图所示,学校车库的出口位置是一处交通拐点,设立有一块镜子——街道拐角镜,通过镜子可以扩大视野,加强校园交通安全。这种镜面,物理学上称之为镜,它对光有(选填“会聚”或者“发散”)作用。

  • 20. 如图,小明通过玻璃窗看见了房间里电灯的像,这是光的现象,小明距玻璃0.5米,他的像与他相距m;当他将玻璃窗左右推动时,通过玻璃窗看到灯的像(选填“左右移动”或“不动”)。

  • 21. 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时入射角为 , 当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当入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为30°时,反射角=
  • 22. 如图所示,练功房中,演员利用平面镜来帮助矫正姿势,假设某演员的身高为1.70m,她离镜面的距离为0.5m,则她在镜中的像高为m,像与她相距m;若演员远离镜面一些,镜中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3. 测量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后方,被测者看到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被测者看到镜中视力表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像到被测者的距离为m;若她向左移动0.5m , 镜中视力表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

  • 24. 如图所示水面上方有一发光点 A1 , 水中另有一发光点 A2.人在空气中看到A2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1在水中的像的位置.画出:

    (1)、A1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2)、A2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 25. 如下图所示,画出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时的光路。

  • 26.     
    (1)、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MN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M'N'

    (2)、如图所示,是一条经水面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其入射光线及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3)、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个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路图。

  • 27. 图是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

  • 28.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小明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在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玻璃板的一侧(A/B)观察;
    (2)、实验中选用两只完全相同的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若在棋子A的像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能/不能)呈现出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3)、若将玻璃板绕底边向棋子B一侧翻转90° , 则在此过程中,棋子A的像大小变化情况是(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时小明发现棋子A的像较暗,很难使棋子B与之重合,用手电筒对着玻璃照射棋子A的像(选填“能”或“不能”)使像变亮。
  • 29. 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在实验过程中,坐在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第一步,在图乙中保持入射光线AO位置不变,将纸板F向后折,观察现象。第二步,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并读数后,将数据记录在如表。请你解答:

    实验次数

    入射角α

    反射角β


    1


    15°


    16°


    2


    30°


    29°


    3


    45°


    45°

    (1)、光在硬纸板上发生了(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
    (2)、第一步的操作是为了验证
    (3)、第二步得出的结论是
  • 30. 五代时期的《化书》中,记载了照镜子时“影与形无异”的现象。小明利用方格纸、玻璃板、相同的棋子A和B等器材,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
    (2)、在玻璃板前放一个棋子A,把与棋子A相同的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并移动,直至棋子B与A的像完全重合,为了使成的像更清晰,应用手电筒对着棋子(选填“A”或“B”)照射。
    (3)、移去棋子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个光屏,按照图甲中(选填“①”“②”或“③”)的方式观察光屏,若光屏上看不到棋子A的像,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改变棋子A的位置,分别进行三次实验得到了三组物、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5)、若将玻璃板向前倾斜(如图丙),则棋子A的像会向(选填“上”或“下”)移。
    (6)、 小华与其他同学交流评估时,小明提出用发光的字母灯来进行实验会更好,理由是。若字母灯有“F”“O”“T”三种形状,则选择“”形状的字母灯进行实验最好。
  • 31.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实验中用半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是因为半透明玻璃板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又能看到另一侧的物体,便于
    (2)、细心的小丁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的像(图甲),出现两个不重合像的原因是;此时成两个像的蜡烛的物距分别是蜡烛到玻璃板两个面的距离,若玻璃板厚度为3mm,则两个像的距离为mm;
    (3)、若图乙中蜡烛A的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虚线EF平分成两块,把其中的一块向后平移一段距离,则蜡烛A通过这两块镜子____。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 32.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人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15°

    30°

    45°

    60°

    折射角r

    11.3°

    22.1°

    35.4°

    40.9°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 且折射角入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入射角等于0°,折射角等于;
    (2)、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则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折射角入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