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三单元《光和眼镜》提升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8-29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下列光学仪器中,不是应用凸透镜成像的是( )A、幻灯机 B、照相机 C、潜望镜 D、放大镜2. 杯底放有一枚硬币,人在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能正确反映图乙看见硬币奥秘的光路图是A、
B、
C、
D、
3. 汽车进入智慧停车场时如图所示,车辆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码等信息确认后,允许进入;出场时扫码支付后放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头对光有发散作用 B、入场时,车牌等重要信息应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之外 C、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D、扫码支付时,二维码经摄像头成正立放大的实像4. 下列对图所示的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自制照相机拍摄近处物体时,应将可伸缩纸筒伸长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目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5. 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小孔成像 B、水中倒影 C、海市蜃楼 D、池底变浅6. 为了研究蚂蚁的结构,小伟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大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观察时,蚂蚁应位于放大镜的二倍焦距之外 C、可以用光屏承接蚂蚁经放大镜后成的像 D、图中将放大镜适当地靠近蚂蚁,成的像将变小7. 某人决定自己给自己照一张手拿相机拍照的像,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对着穿衣镜照相.当他距镜面2m时正准备按下快门,突然为调焦犯起愁来.你应该告诉他把相机的距离标志调到( )A、2m B、略大于2m C、4m D、略小于4m8. 皮影戏是一种民间戏剧,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时,用灯光照射纸板做成的“人物”,屏幕上便出现影子。下列现象中,与皮影戏原理相同的是( )A、日食现象 B、海市蜃楼 C、池水变“浅” D、水中倒影9. 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9所示,小白同学利用注射器和水膜模拟眼睛看物体的情景。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此时“水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相同 B、若用注射器向水膜里注入适量的水,水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强,此时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为得到清晰的像,可将光屏慢慢靠近水透镜 C、小白分析,当晶状体变厚时,像成在视网膜前,需要佩戴一个合适的凸透镜,才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将会向上移动10. 小明用亚克力盒设计了一个标本观察器, 盒高h为8cm, 如图所示。盒底放标本,盒盖上联入凸透镜。眼睛在盒盖上方附近观察,希望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像,选择凸透镜焦距合理的是A、f=6cm B、f=12cm C、f=4cm D、f=2cm11. 如图所示,日晷是一种古代计时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的位置来确定时间。下列选项中所描述的现象与日晷原理相同的是( )A、拱桥倒影 B、镜花水月 C、空中彩虹 D、坐井观天12. 如图所示,一束光沿与镜面夹角为30°的方向射向平面镜,则( )A、光会在平面镜上反射,反射角是30°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60° C、入射光顺时针转动60°,反射角变为0° 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13. 如图所示,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蜡烛放在图中A区域时,光屏应放在图中E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 B、当蜡烛放在图中B区域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呈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像 C、当蜡烛放在图中C区域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呈现清晰正立放大的像 D、当蜡烛放在图中E区域时,光屏应放在图中A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14. 如图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只长度相同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B、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C、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D、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15. 如图所示,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的一条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下列关于入射角 , 折射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二、填空题
-
16. 老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说:河水看起来比实际要浅,这是光从进人中时发生折射造成的(前两空均选填“空气”或“河水”),所以不要冒然下河游泳。还提醒游玩时注意防晒,这是防止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对皮肤造成伤害。17. 图是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位置示意图,当月球运动到 (选填“乙“丙”或“丁”,下同)位置时,发生月食;当月球运动到位置时,发生日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18. 最近有一款国产翻译眼镜如图很火爆。这款眼镜既能实现视觉翻译,还能实现语音翻译。(1)、该款眼镜能获取用户语音输入内容,说明声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2)、内置摄像头等效于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如果将凸透镜倾斜放置在水平的平面镜的左侧,其主光轴与水平面成45°角,一条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射到B点, 请画出其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和通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19.(1)、如图所示是小白制作的简易开普勒望远镜,它由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组成。开普勒望远镜中,前面靠近物体的凸透镜成像原理和相同,后面靠近眼睛的凸透镜成像原理和相同,(两空均选“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2)、许多人拍摄自拍照的时候都喜欢把手机举高,从上向下俯拍,如图所示。照相机的镜头可以等效看作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自拍把镜头抬高,人的下巴离镜头变远,下巴通过透镜成像的物距变大,像距 ,所成的像 (以上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从而起到美化的效果。(3)、某同学站在湖边看日出,同时也看到了水中的太阳。能在水中看到太阳是因为(选填“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请在中画出他看到水中太阳的光路图。20. 如图所示, 一块高1.5m 的平面镜竖直放置,小明身高1.6m,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高m;当他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 (选填“靠近”或“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1.(1)、如图所示,当太阳的光线照射到日晷的寻针上时,针会在其表盘上投下一个清晰的影子。这个影子的长度和方向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不断变化。日晷是古代人用来测量(选填“时间”或“长度”)的仪器,从早晨到中午,阳光下日晷晷针的影子相对日晷盘面的刻度线是的,整个日相对地面是的(以上两空均选填“运动”或“静止”).(2)、小白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折射特点”,他让一束光从空气中以不同角度射入水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从表中的实验数据可推知:木实验中,当激光与水面成30°入射时, 折射角度数为〫:若让光从水射向空气,当入射角为32°时,则光在空气中的折射角为〫.
∠AON/〫
0
15
30
45
60
75
80
∠CON/〫
0
15
30
45
60
75
80
∠BOM/〫
0
11
22
32
40.5
46.5
47.5
22. 如图所示,雨后的夜晚,路上有积水,甲、乙两同学在较暗的月光下相向而行.月球(选填“是”或积水者“不是”)光源;光在平静的水面发生的是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甲同学看到积水的水面比路面亮,则乙同学看到水面比路面(选填“亮”或“暗”).三、实验探究题
-
23. 五代时期名士谭峭所著《化书》中,记载了照镜子时"影与形无异"的现象。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与蜡烛A外形(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证实了"影与形无异"。(3)、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直线将物和像的位置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发现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 ,用刻度尺测得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蜡烛B位置放一个光屏,并在图丙中的(选填数字序号)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5)、小明为了更好地研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采用了彩色 LED 光源进行实验,现有"A、R、M、T、V、X"六种字母形状的光源供选择,你认为最佳选择是(选填字母)。(6)、小明完成实验后,采用厚玻璃板做实验,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两个像,移动B蜡烛分别找到两个像的位置如图所示,测得两个像到平面镜的距离L1=1cm、L2=1.4cm,由此可知玻璃板的厚度为cm。(7)、根据实验的经验可知,如果白天在较暗的室内照镜子,为了更清楚看到自己的容貌,人应该让(选填"镜子"或“脸")朝向窗户。24. 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2)、安装好器材后,点燃蜡烛,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3)、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 50cm 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0cm 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此时所成的像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所成像的性质相同。(4)、小明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的25cm刻度线处,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所成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上一步实验中,调整光屏的位置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后,小明将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适当(选填“左”或“右”)移。(6)、小明改用焦距为 20cm 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将凸透镜和光屏分别固定在 70cm 和85cm刻度线处,再将点燃的蜡烛从 15cm 刻度线处缓慢地向右移动到50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像的次数是.(选填“0"“1”“2"或“3”)次。25. 小明用蜡烛、凸透镜(焦距10cm)、光屏在光具座上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1)、实验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下进行,现象更明显。(2)、蜡烛、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甲所示,光屏上会出现烛焰清晰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此现象和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相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增大物距后,将光屏移动到适当位置,光屏上会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该像与移动前的像相比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移动蜡烛至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在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观察到烛焰(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4)、将图甲中的透镜换成焦距f=5 cm 的凸透镜,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将蜡烛向(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若不移动蜡烛,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度数适当的 (选填“近视”或“远视”)镜片,光屏上也会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5)、做完实验后,将凸透镜平放在物理课本封面上,通过透镜看到书名《物理》的“物”字形状是图中的。26. 某小组在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中:(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
①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于镜面,如图甲所示;
②实验时,使一束光与平面镜夹角为射到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此时,反射角大小为;
③如图乙所示,把纸板绕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内。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②如图丙所示,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这种研究方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③将光屏放在蜡烛A的像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
四、计算题
-
27. 某人看见闪电经过才听到雷声,那么,打雷处到这个人的距离约为?28. 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是镜面,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已知∠AOB=120°,求:
(1)反射角等于多少?
(2)若光线AO绕O点顺时针旋转15°后,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多少?
29. 某次在高空发生闪电打雷,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小明看到闪电隔3秒后听到雷声,m/s。求:(1)、打雷的位置离小明有多远?(2)、以光速前进,同样行驶1s,光前进的距离约是声音前进距离的多少倍?(3)、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为m,则光从地球到月球的传播时间约为多少秒?30. 如图所示,两等大的平面镜A、B直立在地面上,A、B高为0.95m,相距30cm。有一细束激光与竖直方向成45°角射到平面镜B的上边缘,经多次反射后射到地面。求:(1)、激光束射到地面前,一共发生了次反射?(2)、投射到地面上的光点离A平面镜的距离为。31.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示意图仅供参考),探测船停在海面某处,发出的声波信号经2s被探测仪接收到。(1)求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
(2)如果改为发射激光信号,求信号传至障碍物所需要的时间。已知激光在海水中的速度的为2×108m/s。(不考虑激光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