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三单元《光和眼镜》基础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8-29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紫外线能杀菌也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下列物品主要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
    A、遥控器 B、验钞机 C、夜视仪 D、电烤箱
  • 2. 雨后,人们有时能看见太阳光和小水珠在人间建造的“桥”——彩虹,彩虹的形成是(  )
    A、光的镜面反射现象 B、光的漫反射现象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现象
  • 3. 在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图甲:针孔照相机 B、图乙:小孔成像 C、图丙:树在水中的“倒影” D、图丁:阳光下树的影子
  • 4. 如图所示是一个用光电屏显示液面高度的仪器。它工作时,激光器和光电屏保持不动,通过反射光束照射在光电屏上位置的变化来判断液面的高低。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液面上升时,入射角变小 B、当液面下降时,入射点位置不变 C、当液面上升时,反射光线与液面的夹角变小 D、当液面下降时,光电屏上的光斑将向左移动
  • 5. 对图中所示光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中, 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乙图中,树荫下的圆形小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太阳的像 C、丙图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丁图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 6. 对平面镜成的虚像,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的像不是真实光线会聚而成的 B、平面镜成的像可理解为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 C、看到平面镜中的虚像时,射入眼睛的光线不是由虚像发出的 D、平面镜成的像叫虚像是因为它模糊不清
  • 7. 在平静的湖边常可以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光现象,能解释这两种光现象的光学原理分别是( )
    A、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 C、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
  • 8. 如图甲所示,起初茶碗看起来是空的,但当慢慢往茶碗中倒水时,就会发现碗中原来还藏着一枚硬币,如图乙所示。能够正确反 甲 乙映图乙中硬币被人眼看到的光路图是

    A、 B、 C、 D、
  • 9. 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里有关于古人利用冰透镜对日聚焦取火的记载,冰透镜相当于(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
  • 10. 把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正对太阳放置,则温度最高的点是(  )
    A、和太阳同侧,距凸透镜光心10cm B、和太阳异侧,距凸透镜光心10cm C、和太阳同侧,距凸透镜光心5cm D、和太阳异侧,距凸透镜光心5cm
  • 11. 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 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 12. 如图是超市安装的一种刷脸自助储物柜。某顾客站在屏幕前60cm处,按下“存”按钮,屏幕上方的摄像头启动,出现人脸缩小的像,柜门打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该摄像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该摄像头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 D、该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40cm
  • 1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cm和20cm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凸透镜是L1 , 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B、若凸透镜是L1 , 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C、若凸透镜是L2 , 小明将光屏移到6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D、若凸透镜是L2 , 小明将光屏移到7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 14.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手握甲、乙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通过调整两透镜间的距离,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远处的物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甲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照相机 C、乙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像 D、乙透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可以会聚更多的光
  • 15. 关于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 D、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二、填空题

  • 16. 如图所示,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沿ON折叠的硬白纸板 ENF立在平面镜上,以此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此时反射角的角度为 , 若将纸板 NOF 向后折叠,则反射光 (选填“会"或“不会”)消失。

  • 17. 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变(选填"薄”或“厚”),折光能力变强,成像光路是图中的 ,矫正后的光路是题图中的.

  • 18. 如图,小明在A处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沿传播.向杯中缓缓注水后,能看到硬币由于光的射而产生的 (选填“实”或“虚”)像.

  • 19. 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真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造彩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这是光的现象。教室内使用(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灯杀毒消菌。
  • 20. 如图所示,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将一张纸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整凸透镜与纸的距离,纸上会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此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的

  • 21. “当地球遮住太阳的光,月亮便走进了地球的阴影”,它描述的是 (选填“日食”或“月食”)现象,此现象的形成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 22. 图甲是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摄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相似.图乙和图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拍摄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所成的像变小,与此对应的像距将变.

  • 23. 如图是小明模拟的眼球模型,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 , 烧瓶右侧的壁相当于眼球中的。要使图中光线会聚到烧瓶右壁,应在凸透镜前增加一个对光有作用的透镜。

三、实验探究题

  • 24. 图为某实验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有:一个凸透镜、光屏、高度为 3.0cm的F形光源和刻度尺。实验时,物距从6.0cm开始,每次增加2.0cm。下表是他们记录的物距、像距、像的高度和正倒情况。

    物距/cm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像距/cm

    \

    \

    \

    60.4

    35.6

    26.6

    22.3

    20.0

    18.4

    17.3

    16.6

    像的高度/cm

    \

    \

    \

    15.1

    7.6

    5.0

    3.7

    3.0

    2.5

    2.3

    2.1

    像的正倒

    \

    (1)、实验时需将F形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调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呈现在
    (2)、实验发现,当物距在10.0cm以内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均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人眼应从 (选填“光源”或“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光源的像。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3)、实验中如何判断光屏上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
    (4)、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规律:凸透镜成倒立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 , 像变
    (5)、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F形光源清晰的像,但他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这时光屏上的像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有人认为,光屏上会有指尖的像;

    也有人认为,光屏上会出现指尖的影子;还有人认为,光屏上的像将变得不完整。

    你认为呢?请写出你的观点和支持你观点的理由:

  • 25. 小明照镜子时,看到镜中自己的像,这个像有什么特点呢? 为此他进行了实验探究。

    (1)、【实验思路】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关键是要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可选用作为平面镜观察像,如题21图所示,先将点燃的蜡烛A置于镜前,再用一支外形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在镜后移动,通过观察蜡烛B与A的像是否重合来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进而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实验过程】

    按照实验思路进行操作,观察蜡烛与像完全重合后,在纸上分别标记平面镜、蜡烛和像的位置,并测量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 ,记录在表格中。试着用光屏承接平面镜后面的像,观察光屏上能否呈现蜡烛A的像。

    (4)、换用两个相同的跳棋子、两块相同的橡皮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5)、【实验结论】

    平面镜所成的像为(选填“实”或“虚”)像,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 26. 小东与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大小经常在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

    实验中,把手电筒正对黑板擦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位置,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量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下表:

    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 L/cm

    20

    30

    40

    50

    60

    70

    黑板擦影子高度 H/cm

    20

    17

    14.5

    13.5

    13

    12.6

    (1)、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
    (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高度 H 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 变化的图象(如图b).由图象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35cm时,影子的高度 H 大致是 cm.
    (3)、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选填“快”或“慢”);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大小将.
  • 27.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高为3cm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进行实验,将测得的物距u、像距v以及所成像的高L分别记录在下表中.在验证得到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后,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下表的后两列中.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 v(cm)

    像高L(cm)

    像距与物距之比vu

    物距与像距

    之和(u+v)(cm)

    1

    60.0

    12.0

    0.60

    0.20

    72.0

    2

    50.0

    12.5

    0.75

    0.25

    62.5

    3

    30.0

    15.0

    1.50

    0.50

    45.0

    4

    18.0

    22.5

    3.75

    1.25

    40.5

    5

    16.0

    26.7

    5.00

    1.67

    42.7

    6

    14.0

    35.0

    7.50

    2.50

    49.0

    ①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随物距u 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像时,.

    ②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高L与 vu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像时,.

    ③该小组同学继续利用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a.根据实验序号1~3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变化量△u 与像距变化量△v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b.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u 变化时,L像、u+v|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8. 请阅读《太阳光的颜色之谜》回答问题。

    太阳光的颜色之谜

    在牛顿之前,人们对太阳光的颜色争论不休,直到牛顿做出了如图甲所示的著名实验,谜底才得以解开,原来太阳光中含有各种色光以及一些看不见的光。后来,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本质上光也是一种波,不同颜色的光对应不同的波长。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波长依次减小,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如图乙所示,其中一种看不见的光——紫外线根据不同波长可分为“UVC”“UVB”“UVA”三种类型,其中UVC对人体伤害最大,UVC能通过石英玻璃,但不易通过普通玻璃。

    光在传播过程中可能被散射。光在空气中传播时,会遇到大气分子、水蒸气以及尘埃等障碍物,障碍物会将光的一部分能量散射出去,而另一部分能量穿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比例与光的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过的能量越少,越难传到远的地方。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在白色光屏上的②区域形成彩色光带,这是光的现象。
    (2)、如图丙所示。某消毒柜采用波长为254 nm 的紫外线消毒。该紫外线属于(选填“UVC”“UVB”或“UVA”)类型,紫外线从密封透明灯管内射出,对柜内的物品进行杀菌消毒,透明灯管的材料应选 (选填“石英”或“普通”)玻璃。

    (3)、结合文章分析生活中用红灯表示停止和危险信号的原因:

四、计算题

  • 29. 透镜焦距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就越强;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φ=1f;平常我们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以100的值;凸透镜的度数是正值,凹透镜的度数是负值;问:

    (1)镜片焦距为0.2m的近视眼镜片的度数是多少?

    (2)400度的眼镜片的焦距是多少?

  • 30. 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小荣同学身高165 cm,站在竖直放置平面镜前2 m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视力表距离小荣1 m。求:
    (1)、小荣自己的像高度是多少?
    (2)、小荣看到视力表的像离她的距离是多少?
    (3)、若小荣向平面镜走近0.5 m,则她与镜中人的像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 31. 根据视力检测标准,受测人需要与“E”型视力检测表相隔一定的距离才能进行检测,因受场地限制,医生用如图所示的方法为王红同学检查视力,“E”型视力表与平面镜相距3m,王红与视力表相距1m并且观看的是平面镜中“E”型视力表的像。则:

    (1)、王红距离视力表的像有多远?
    (2)、如果王红站起来以0.6m/s的速度朝平面镜的方向走了3秒后,她现在距离“E”型视力表的像是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