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三单元《物态变化》提升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8-29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4℃,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7.1℃和38.3℃,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37.4℃和38.3℃ B、37.1℃和38.3℃ C、37.4℃和37.1℃ D、37.1℃和37.4℃
  • 2. 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C、盐城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 D、江苏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
  • 3. 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题图所示,则该地的日平均气温是(  )

    A、5.5°C B、3°C C、1.5°C D、0.5°C
  • 4. 寒露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进入寒露时期,昼夜温差较大,容易形成露水。“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中所说的“露”,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凝固 C、凝华 D、液化
  • 5. 将一个做好的自制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玻璃管中液面高为2cm;用它测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液面高为22cm。如图所示,若用它来测某温水的温度时,液面高为16cm,则温水的实际温度应为(  )

    A、60℃ B、70℃ C、80℃ D、90℃
  • 6. 如图所示,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B、 C、 D、
  • 7. 如图所示,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针铁柄勺从嘴受注”这样的记载,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熔化 C、液化 D、汽化
  • 8. 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气温曾经达到58°C , 分析表格数据,这时应选用的温度计是(  )

    标准大气压

    物质

    凝固点/°C

    沸点/°C

    水银

    38.8

    257

    酒精

    117

    78

    A、酒精温度计,因为酒精的沸点较低 B、酒精温度计,因为酒精的凝固点较低 C、水银温度计,因为水银的沸点较高 D、水银温度计,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高
  • 9. 小南将一杯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中,一段时间后,水凝固成冰,此过程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是(  )
    A、 B、 C、 D、
  • 10. 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管甲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以下能验证水蒸气液化放热的操作是( )

    A、测出乙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 B、测出烧瓶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 C、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 D、将另一杯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
  • 11. 如图是某同学煮饺子的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煮饺子时,我们可以看到锅内气泡“翻滚”,这是汽化现象 B、水沸腾后,为了使饺子更快煮熟,我们可以用加大火力的办法 C、煮饺子时,锅中冒出的水蒸气造成的烫伤可能要比热水烫伤更严重 D、油炸饺子比水煮饺子的温度更高,是因为油的沸点更高
  • 12. 科技改变生活,向云层中播撒“于冰”可实现人工降雨,这是利用“干冰”(  )
    A、汽化吸热 B、升华吸热 C、凝华放热 D、凝固放热
  • 13. 物理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霜是凝固现象 B、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C、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D、白雾是水蒸气
  • 14.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液、气三种物态之间转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为液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乙为气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凝固过程 D、乙为液态,由甲到乙是熔化过程
  • 15. 有一只自制温度计只有75根均匀刻线,若把它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下降到第15根刻线,当把它插入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升高到第55根刻线。现选用摄氏温标,这个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
    A、35150 B、0100 C、35100 D、0150

二、填空题

  • 16.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分析图像可知:晶体是(选填“甲”或“乙”)物质,它的熔点为 ℃,它在15min-30min 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

  • 17. 某同学自制液体温度计,在1标准大气压下,将该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在细管的液面做标记,该标记位置应标为℃。将其在教室中静置较长时间后放人10℃的水中,该自制液体温度计的液面降低,说明教室的温度(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0℃,对温度反应更灵敏的是温度计(选填“甲”或“乙”)。

  • 18.   
    (1)、如图所示,“钱范”是古代铸造钱币所用的模具,由正、背两块组成,内部均刻有图文,铸币时,合上正、背两块,将液态金属灌入其内,待液态金属凝固后取出,即可得到金属钱币,下表提供两种材料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已知白银的熔点为962℃, 若想复刻铸造白银钱币,应选择表中材料制作“钱范”,原因是

    材料

    熔点t/℃

    660

    1525

    (2)、某列高铁的时刻表如下表所示。从广州至北京的全程时间为h,全程平均速度是km/h.

    车站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

    广州

    ----

    20:00

    0

    长沙

    23:08

    23:15

    707km

    石家庄

    05:20

    05:25

    2023km

    北京

    07:00

    ---

    3330km

  • 19. 如图,将干冰放入试管,在试管口上套上气球,过一会儿看到气球越来越大,这是由于干冰发生了(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发现试管外壁结了一层霜,这说明干冰发生该物态变化时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

  • 20.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 分度值是。下图所示体温计的读数为℃。

  • 21. 音乐会上,我们可以分辨出琴声和笛子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不同;冬季夜晚气温骤降,第二天早上小明看到窗户上会结上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 22. 有一支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把它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把它放在某液体中时,示数是22。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当温度为时,该体温计测量示数与实际温度相同。

三、实验探究题

  • 23. 某同学用1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节(选填“A”或“B")固定夹的位置。为了减少热量损失,老师给烧杯准备了三种硬塑料盖(如2图所示),考虑到实验安全,他应该选择图(填序号)最合理,1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已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39℃和357℃,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117℃和78℃,本实验应选用制作的温度计;
    (2)、题3图是实验中某个时段气泡的变化状态,这是(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情形;
    (3)、该同学又利用题4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当试管内的酒精沸腾时,烧杯中的亚麻仁油却没有沸腾,由此可知亚麻仁油的沸点比酒精的
  • 24.     
    (1)、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物体的长度为cm

    (2)、图是实验中温度计的一部分,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性质而制成的,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3)、图是小明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的情景.实验前,实验装置安装的顺序是(选填“由下至上”或“由上至下”);当水沸腾时,他观察到的现象是图乙中(选填“A”或“B”)的情景;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变化(选填“会”或“不会”).

  • 25.     

    (1)、如图甲所示,读数为s
    (2)、小晋发现:妈妈在煮粥时,沸腾后就调为小火了.他想探究:沸腾后调成小火,水温如何变化?于是他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

    ①组装图乙的实验器材应该按照(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如图丙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为 ℃:

    ②如图丁数据所示,分析可知图线 (选填“a”或“b”)对应的水的质量少一些;

    ③小晋通过实验,知道了沸腾后改用小火不仅能够节省燃料,而且水在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将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④小晋在探究过程中往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盐继续探究,发现盐水温度达到102℃才沸腾,老师认为他的实验发现很有价值,还可以继续深入探究,请你提出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 26. 如图所示是小东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除了图甲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2)、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如图乙中的(选填“A”或“B”);
    (3)、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为℃;
    (4)、根据实验数据,小东描绘了如图丁所示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知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分析图像,请给小东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 27. 小明利用家里的养生壶来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在加热过程中,小明使用的实验室温度计,是根据液体性质制作的,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为℃;
    (2)、继续加热直至沸腾,小明发现沸腾前后产生的气泡不一样,则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境;
    (3)、加热时养生壶能够显示实时温度。小明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及温度并绘制出了水沸腾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如果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水沸腾时图象可能是图丁中的(选填:“b”、“c”或“d”)。
  • 28. 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李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水的凝固点为0℃,酒精的凝固点为-117℃).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min把观察的现象和数据记入表一中.

    表一

    时间/ 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4

    2

    0

    -2

    -4

    -6

    -6

    -6

    -6

    -6

    -8

    -11

    状态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1)、请你根据表一的数据画出混合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当实验进行到21min时,该混合液体所处的状态是态.
    (3)、在水中掺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选填“高”或“低”).实验结束后,李涛同学又想知道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后的凝固点的高低是否与掺入酒精的多少有关,于是他又用玻璃杯取与第一次实验一样多的水,在水中掺入更少的酒精,放入冰箱内重做实验,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表二中.

    表二

    时间/ 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6

    4

    2

    0

    -2

    -4

    -4

    -4

    -4

    -4

    -6

    -9

    状态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4)、根据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分析可知,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减少,混合液的凝固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四、计算题

  • 29. 小红用刻度尺测量出一支未标刻度的水银温度计玻璃管的长度为33cm。当将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测温度时,水银柱的长度为8cm;当将玻璃泡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测温度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8cm。

    (1)温度每升高1℃,该温度计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是多少?

    (2)当室温为25℃时,水银柱的长度是多少?

    (3)若玻璃管上面至少要预留3cm不标注刻度,这支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多少?

  • 30. 科技节作品展示会上,小美制作了一支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很均匀,标度(最小标度1)却不很准确。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示数5;放在1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该温度计显示是85 , 据此推算:

    (1)此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是多少?

    (2)用此温度计测得的温度是37 , 则实际的温度是多少?

    (3)将该温度计放在实际温度为60的水中,该温度计显示的示数为多少?

  • 31. 实验室一个有刻度的温度计,共70格刻度,将其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液柱停在了第5格的位置,而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液柱停在了第55格的位置。 试求:
    (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
    (2)、该温度计的量程是多少?
    (3)、将这个温度计放入一杯热水中,示数稳定在第32格的位置,求这杯热水的温度是多少?
  • 32. 在古代陶瓷制作过程中,有一道工序称为“晾坯”,如图所示。陶工将刚制作好的湿陶坯放在有太阳且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以去除坯体中的水分。请解释为什么选择有太阳且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晾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