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1.2 科学测量--长度测量
试卷更新日期:2025-08-29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我国占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男子一拃长称作“尺”, 如下图“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的长度大约相差A、3mm B、3cm C、3dm D、3m2. 如图为教学楼的消防栓箱,某天小德发现它的玻璃损坏了,在配换破损的玻璃时,小德最好选用下列哪种刻度尺A、最小刻度为1毫米,量程为15厘米的刻度尺 B、最小刻度为1毫米,量程为1.5米的刻度尺 C、最小刻度为1厘米,量程为1.5米的刻度尺 D、最小刻度为1厘米,量程为15米的刻度尺3. 自古台湾就是我国的领土,要测量台湾地图上海岸线的长度,你认为最佳的方法是A、用卷尺量,沿海岸线慢慢移动,读出数值 B、用平直的刻度尺沿海岸线慢慢移动,读出数值 C、用橡皮条与海岸线重合,拉直后测出橡皮条的长度 D、用无弹性的细丝线与海岸线重合,拉直后测出细丝线的长度4. 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小明用一根细绳比较甲乙两个文具盒的长度,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测量的过程。在这一测量过程中,标准量为( )A、甲盒子 B、乙盒子 C、细绳 D、无法确定5. 如图,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中最准确的是( )A、7.55厘米 B、7.5厘米 C、1.55厘米 D、1.5厘米6. 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一下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7. 有6位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本《科学》课本的长度,测得数据分别为26.03厘米、26.09厘米、26.08厘米、26.04厘米和26.08厘米、31.38厘米。下列测量结果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A、26.064厘米 B、26.06厘米 C、26.95厘米 D、26.08厘米8. 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8.42cm、8.43cm、8.42cm、8.44cm、8.64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 )A、8.47cm B、8.428cm C、8.43cm D、8.4275cm9. 选择不同的刻度尺会影响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如表所示为小宁用两种不同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宽度的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测量次序
1
2
3
甲组/厘米
18.33
18.34
18.35
乙组/厘米
18.3
18.4
18.6
A、更精确地反映《科学》课本宽度的是乙组数据 B、甲组测量所选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厘米 C、该《科学》课本的宽度应取18.33 厘米 D、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10. 如图用木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测量结果会偏大的是A、刻度尺吸水膨胀 B、绕线时线圈之间有空隙 C、数匝数时多数两圈 D、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11. 用材料甲制成的刻度尺去测量用材料乙制成的物体的长度。在5℃时测得的长度为L1 , 在 30℃时测得的长度为L2。如果两次的测量方法都正确,且L1>L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材料膨胀程度不同,且材料乙的膨胀程度大 B、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降低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C、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升高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12. 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 7.59米, 759毫米, 759分米, 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 C、毫米、分米、分米、米 D、毫米、分米、厘米、米13. 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的周长时,把一张矩形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图所示。然后在纸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测两孔之间的距离,如此测出的圆柱体的周长( )
A、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 B、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 C、因实验方法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实验方法没有错误14. 中考百日倒计时日历本共有100页(50张),某同学用刻度尺进行了四次测量,量出这本日历本的厚度为2.00厘米、3.95厘米、1.95厘米、2.05厘米,则每张日历纸的厚度约为( )A、0.05厘米 B、0.04厘米 C、0.03厘米 D、0.02厘米15. 某测量结果是5.0厘米,其末尾的“0”( )A、无意义 B、表示准确到1cm C、与5cm的意义一样 D、表示准确到0mm16. 小科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小桌边长为0.980m,后来把米尺跟标准米尺对比,发现此米尺实际长度为1.002m。则小桌边长的真实长度是( )A、1.000m B、0.982m C、1.020m D、0.978m17. 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为了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最佳的是(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1个1分硬币的厚度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分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18. 小培和小华用各自的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张课桌的长度。小培测量的结果为122.9 cm,小华测量的结果是1.228 m,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华的读数比小培的准确 B、小培的读数比小华的准确 C、两人中至少有一人的数据是错误的 D、两人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相同的二、填空题
-
19. 长度的测量方法
刻度尺的使用:选,即根据被测物选择适当和的刻度尺;量,测量时要将刻度尺的对准被测物的一端,且要被测物;读,即视线要与刻度线 , 并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记,测量结果=+。
20. 如图是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金属片长度的情形。(1)、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2)、A、B两种测量方法,正确的是。(3)、用正确方法测得金属片的长度为cm。21. 小明游览南京长江大桥时, 发现桥面有条宽窄不一的裂缝,他用刻度尺测得裂缝某处宽为 7.00cm,他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为了得到该裂缝的平均宽度,小明应该在裂缝的 (同一/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从冬季到夏季, 由于温度升高, 该缝隙会变 (宽/窄)。22. 某同学用如图方法测得的硬币直径为厘米。23. H7N9 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 2013年 3 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造成多人死亡。H7N9 禽流感是由 H7N9 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如图所示为 H7N9 禽流感病毒在放大 30 万倍电子显微镜下所成的像与刻度尺比对情况,该病毒的实际整体宽度为米,使用透气孔为 0.3 微米的 N95 型口罩(能或不能)有效遮挡 H7N9 禽流感病毒。24. 为了较准确地测出金属导线的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剪下一段导线后,将这段导线紧密地在一支铅笔上缠绕18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线圈的长度如图所示为cm, 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mm。 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选填 “大”或“小”)25. 利用工具可以完成一些测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用直尺测量物块的长度为 cm。(2)、气象人员测得某昼夜四个不同时刻的气温数值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日的最大温差为 。(3)、测量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下列属于产生误差原因的是 (填序号)。①测量工具
②测量者
③测量环境
三、实验与探究题
-
26. 某同学利用一纸条、一大头针、一刻度尺想办法测出圆柱体的周长。具体步骤如下(补全步骤):
⑴将纸条紧包在圆柱体的侧面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小孔。
⑵ , 并记录数据为21.32厘米.
⑶重复上述实验三次。并记录数据分别为21.35厘米. 21.36厘米. 24.33厘米.则实验的最终记录结果应该为厘米。
27. 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为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A.用刻度尺测出一张墙纸的长度为L1
B.把墙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
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
D.用刻度尺测出最外层圆的直径为D2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均填字母)。(2)、墙纸厚度的表达式是h=。(3)、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缠绕,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有哪些?____(填字母,多选)。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B、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 C、墙纸厚度不均匀 D、读数时小数点标错四、综合题
-
28. 某次测量活动中,老师要求同学们用一把刻度尺和一把三角尺测出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和高度。(1)、四名同学采用下列四种方式对圆柱体的直径进行了测量,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2)、小明对圆柱体的高度进行了测量,并将五次测量的数据记录如表。下表记录的数据中存在错误的是第 次;这次测量的最终结果为 。
实验次序
1
2
3
4
5
测量值/厘米
17.72
17.69
17.7
17.18
17.71
(3)、小红在测量圆柱体的直径时,想采用累积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测量误差。于是她想出了下面的办法:用一条很长的薄纸条,紧密地叠绕在圆柱体上20圈,然后将纸条展开,用刻度尺测得两端孔之间的长度,就得到圆柱体的周长,再除以π就得到此圆柱体的直径。你认为她的方法合理吗? , 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