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综合复习与检测【期末·单元】

试卷更新日期:2025-08-29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15分)

  • 1. 他是中国最后一位部落联盟的首领,又是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他”是(   )
    A、黄帝 B、 C、 D、
  • 2. 下图是根据考古人员在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而绘制的一张宫殿复原图,判断这是哪一朝代的宫殿(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 3. 奠定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的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孙子兵法》 C、《韩非子》 D、《荀子》
  • 4.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主宣传语,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商朝的书面语”指(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行书
  • 5.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6. 春秋时期最早出现的霸主是(     )
    A、秦穆公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 7. 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兵弱”,而商鞅变法后,秦国人“勇于公战”。这是因为商鞅变法(    )
    A、鼓励农耕 B、按军功授爵位 C、确立县制 D、抑制商业贸易
  • 8. 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下列历史人物中,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A、大禹 B、李冰 C、商鞅 D、李春
  • 9.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理念。下列主张与其相近的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10. “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
    A、“兼爱”“非攻” B、“仁政”治国,取得民心 C、提倡“法治” D、“无为而治”
  • 11. “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如此精确的历法出现于(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 12.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的主张是(    )

    ①“仁者爱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④“贵贱有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 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 14. 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 B、当时中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 C、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铜文 D、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
  • 15.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材料反映了春秋争霸的(     )
    A、原因 B、过程 C、影响 D、性质

二、非选择题(共 45分)

  •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叔虞为周成王的胞弟,据传叔虞与成王玩耍,成王把一桐叶剪成玉圭状,对叔虞说将用这个封他。于是周成王把唐封给叔虞。唐在黄河、汾河的东边,方圆一百里史称“桐叶封弟”。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历史典故与哪一历史制度有关?“叔虞”属于这一制度的哪一等级?周朝实行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2)、阅读材料二,归纳“齐桓公”与“晋文公”称霸的共同原因。(三点即可)
    (3)、除材料二外,再写出两位春秋时期称霸的霸主。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时期,某国有两个村子的百姓为争夺水源,私斗打死了几十人。按照法律,相关人员 700多人要被处死,孝公于心不忍,找商君求情。于是有了下面对话:“不能变?”“法立如山。”“不能缓?”“法贵时效。”“不能减刑?”“减刑溃法。”“不能特赦?”“法外无恩。”

    (1)、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哪一改革?写出改革开始的时间。
    (2)、结合材料和所学写出这场改革在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措施各一例。
    (3)、结合所学概括这场改革的成效。这场改革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4)、再写出两例“战国”时期发生的重要变革。
  •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书中总结了当时的医学经验,讲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介绍了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材料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行。

    (1)、材料一中的“中医理论著作”是什么?它问世于什么时期?写出同一时期出现的名医和他总结的诊治疾病的方法。
    (2)、写出材料二诗歌的出处。此著作的地位是什么?它和哪一新体诗歌称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 19. 结合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了怎样的耕作方式?图二的农具的制作原料是什么?
    (2)、上述两张图片反映的农业生产技术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进一步推广是在什么时期?
    (3)、除生产方式的变革外,哪一水利工程的修建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写出其主持者。
    (4)、生产方式的变化引发了社会变革,写出当时社会变革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表觋。
    (5)、结合上述问题概插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两点即可)
  • 20. 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了猛烈的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思想领域出现了活跃局面。观察漫画并结合所学写一篇小短文,自拟题目,要求主题明确,表述或文,史论结合,内容包括图片反映的学派代表人物和主张,并阐述这种局面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字数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