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三单元 维持生命的物质——氧气、水......(基础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8-28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5蛇年央视春晚在零点时分聚焦大足时刻,齐放孔明灯,全国人民一起许下新年愿望,关于孔明灯原理分析不正确的是A、孔明灯不宜完全密封,因为燃烧需要氧气 B、孔明灯在高空自然熄灭可能是可燃物消耗殆尽 C、孔明灯在高空自然熄灭可能是温度较低,降低了燃料的着火点 D、燃料燃烧产生热量使灯罩内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减少,浮力增大从而升空2. 2024年5月1日,我国节约用水行政法规《节约用水条例》正式实施。下列行为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A、工业用水重复使用 B、洗手后不随手关水龙头 C、生活中用淘米水浇花 D、园林用水采用节水灌溉方式3.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必须严谨、科学.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C、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4.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③分解反应可能会有单质生成;
④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
⑤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⑤⑥5. 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酒精挥发 B、白磷自燃 C、灯泡发光 D、呼吸作用6. 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陆游笔记中记载的此灯被誉为“省油灯”,其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熄灭省油灯可以用灯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B、油灯工作时,部分油会因受热蒸发而减少,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油分子运动到盏外 C、下层水吸热,减少了上层油的蒸发,所以可以省油,故而需定期补充下层水 D、省油灯中油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可燃物7. 电石灯是古老的照明工具,原理是利用电石(CaC2)与水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点燃气体用于照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石灯利用电石作可燃物 B、点燃是为了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可通过移动螺母最终使火焰熄灭 D、导管1 可长期使用,无需清洁保养8. 近日,美国加州南部爆发大规模山火,当地消防部门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扑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长期堆积的桉树叶可能因缓慢氧化自燃而起火 B、在火灾现象喷洒阻燃剂的目的是降低植被的着火点 C、砍掉部分林木形成隔离带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 D、预防山火需要加强宣传教育,严禁任何火种进山9. 小羽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可燃物燃烧条件”的验证实验。将等质量的白磷置于①②③处,观察到①处白磷燃烧,②③处白磷不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比①③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对比①②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空气(氧气) C、②③处白磷均不燃烧的原因相同 D、装置中气球可以起到防止污染空气的作用10. 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粉尘爆炸实验,吹人空气后发生爆炸,硬纸板被掀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面粉属于可燃物 B、吹人空气前,面粉没有燃烧是因为塑料瓶内没有氧气 C、吹人空气,面粉剧烈燃烧大量放热,气体体积迅速膨胀 D、面粉加工厂应严禁烟火二、填空题
-
11. 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有助于更好地达成实验目的。(1)、实验一:观察到烧杯A中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烧杯B的作用是。(2)、实验二:集气瓶中所盛试剂为双氧水和二氧化锰。该实验中,铁丝燃烧能够持续较长时间,主要原因是。(3)、实验三:夹持仪器省略,装置各项指标良好,观察到红磷(足量,体积可忽略)燃烧,反应结束后冷却,注射器内的蒸馏水慢慢流入Y形管的下端,实验前注射器内至少应注入约mL蒸馏水。12. 央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展现了中国智慧,其中有许多古今对比。(1)、记录—古代用墨书写的典籍保存至今而不变色,如今可将信息存储在芯片上,如图是芯片中含有的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第周期。(2)、农业—古伐种植农作物使用农家肥,现代常使用化肥。其中农家肥料的腐熟是属于反应(填“缓慢氧化”或“剧烈氧化”)。(3)、出行—明朝末年从南昌到北京约需半年时间,如今乘坐高铁几小时便可到达,制造高铁使用了金属材料铝,铝由(选填“分子”“原子”“离子”)构成。13. 科学家从未停下对微观世界的探索,根据以下微粒模型,回答问题:
i.
ii.
(1)、写出下列原子的化学符号:B: , C:;(2)、i中易失电子的粒子是(填序号,下同);化学性质相似的一组原子是。(3)、ii中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4)、氢气和氯气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5)、分析ii中粒子的变化,请你说出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三、简答题
-
14. 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从化学的视角解释下列应急措施的原理。(1)、炒菜时锅中的油着火了,可用锅盖盖灭。(2)、逃离火灾现场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四、实验探究题
-
15. 测定 H2 和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炸范围实验如下所述.
取10支大试管,依次盛水90%(水占试管容积的体积分数,下同)、80%……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H2 , 然后分别把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实验结果如下表.
H2 体积分数%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5
空气体积分数%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5
点燃现象
安静
燃烧
安静
燃烧
弱
爆炸
强
爆炸
强
爆炸
强
爆炸
强
爆炸
强
爆炸
弱
爆炸
不燃烧不爆炸
(1)、混合气体爆炸范围:H2 的体积分数约为.(2)、由实验结果评价:“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H2 , 保持试管倒置移近火焰,如果只发出轻轻的‘噗’声,表示收集的 H2 已纯”的说法真正含义是.16. 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1)、A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处,若观察到 , 说明已有氧气产生.(2)、B中现象是迅速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其原理主要是过氧化氢在某些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某些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17. 现有如图所示的实验仪器,请回答:(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或文字表达式为。(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组装一套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填序号),除火柴外,还缺少的一种实验用品是。
(3)、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则应选用仪器(填序号);若要求收集的氧气较纯净,应采用法收集。
(4)、如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时开始收集;当时,证明氧气已集满;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18. 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和保证。(1)、实验一:根据图1制取气体。
仪器①的名称是 。(2)、若用A装置制取O2 , 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若要收集一瓶纯度较高的O2 , 选择的收集装置是;(3)、实验二: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图2加湿仓中水的作用是 , 图3是家庭制氧机的湿化瓶装置,病人吸氧时连接人口鼻处吸氧塑料管的应该是端(填“a”或者 “ b”)
(4)、实验三: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4所示)洁净的空气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其中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填名称),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了氧气和氮气的 不同将氧气分离出来;
(5)、由下表可知,工业制得的氧气中较难被分离出去的气体是。组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氩气
氖气
氦气
沸点/℃
﹣195.8
﹣183.0
﹣78.4
﹣185.7
﹣246.0
﹣268.9
19.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如医疗急救、航天航空、化工等。
I.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氧气常用的装置。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甲兴趣小组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开测量收集氧气的体积。
①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
②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若用C测量生成的O2体积,如图读数,则读数(填“偏大”或“偏小”)。
Ⅱ.2023年初,制氧机需求旺盛,市场上出现多种类型的制氧机。
化学药剂制氧机:如图1是某品牌制氧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在反应仓中首先加入水、粉末状过碳酸钠2Na2CO3·3H2O2 , 然后加入粉末状二氧化锰,即产生氧气。
(3)该制氧机的制氧原理:
第一步:2Na2CO3·3H2O2=2Na2CO3+3H2O2
第二步:(写出反应方程式)。
Ⅲ.乙组同学用如图4装置测定制得的“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中“富氧空气”体积为100mL,底部残留少量水,燃烧匙内有足量红磷),操作如下:
①往量筒内加入适量水,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 V1=60mL。
②用电点火装置点燃红磷,充分反应。
③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待右侧量筒内液面不再变化时,排出气球中的气体,调节两边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2=33mL。
(4)用排水法收集“富氧空气”,气体应从装置图3中管(选“a”或“b”)通入。
(5)本次实验测得“富氧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五、计算题
-
20. 老师和同学们在开展“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中,设计了下图实验装置,在实验的过程中共消耗了200g过氧化氢溶液,制得8g氧气。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1)、乙装置中水的作用是(答一点)。(2)、原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请写出计算过程)
-